“太极大师”马云在资本市场同样深谙腾挪转移之道。
通过将阿里巴巴B2B上市业务私有化,阿里巴巴集团不仅近乎“免费”地使用了4年多的融资资金,更是在与雅虎股权争夺战中取得先机。“我对阿里巴巴私有化的评价:马云是一位非常非常聪明、非常非常优秀的商人……”清科集团董事长倪正东如是说。
釜底抽薪出“狠”招
“马云这招‘釜底抽薪’太厉害了,可以说是杀人不见血。”中国电子商务协会高级专家庄帅坦言。2月21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联合公告,向上市公司阿里巴巴(主要为阿里巴巴集团B2B业务)提出私有化要约,其最终回购价格为13.5港元。目前,阿里巴巴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此上市公司73.5%的股份,如果私有化成功,交易金额将达到190亿港元,约合24.5亿美元。
在马云随后发布的内部邮件中,对于私有化的原因有如下表述:B2B的业务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加快转型和升级。但受限于上市公司的架构,升级的决心不够大,动作也不够彻底。
“欧美国家大宗交易机制非常发达,因此成功的B2B企业很少。阿里巴巴B2B业务的崛起主要是建立在当时并不发达的中国市场环境下。但目前包括期货交易、银行信用担保等国内大宗交易机制一直在完善。阿里巴巴的B2B业务生存空间一直在受到冲击。”庄帅介绍说。
在他看来,阿里巴巴目前主要的利润模式依然是会员收费方式,加上此前出现的“诚信通”事件,阿里巴巴B2B业务实际上已经遭受重创,在这种情况下选择私有化退市无疑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战略决策。
雅虎无奈当看客
“踢出”雅虎是阿里巴巴上市公司私有化的另一个原因。清科集团研究中心研究员张亚男认为,私有化有助于扫清阿里体系业务的重组障碍,打通整个大阿里系统。将B2B、网上零售、支付等业务体系重新构架,未来重新在美股或者内地上市依然可能会有比较好的市场表现。
“马云其实在下一盘很大的棋,B2B业务是目前整个阿里集团中最不值钱的业务,他的真实想法是想将其它几块主要业务分拆或者整体打包上市,但问题在于雅虎掌握着整个集团的部分股权。”
在庄帅看来,选择将B2B业务私有化退市,一方面可以在雅虎需要大量现金支持运营的情况下掌握主动权,在整个私有化过程中,雅虎能做的只是充当看客,默默承受着话语权的丧失;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私有化后“舍小博大”,以出让一项业务的部分股权置换回雅虎手中整个集团的股权,从而最终实现完全掌握整个阿里巴巴集团的目的。
马云迫切的心情可以理解,在阿里巴巴上市的4年多时间里,阿里巴巴集团得到的不是快速扩张而是人才流失。
“阿里巴巴集团目前被挖角严重,其中大部分都流向了以一号店和易购为代表的一些新兴电商公司。而诸如网易、腾讯等老牌公司同样将自己的业务公司开在淘宝杭州总部的旁边,直接挖人。”庄帅坦言,阿里巴巴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几大业务迟迟不能上市,员工无法分享到公司成长所带来的价值,因此纷纷选择加盟一些已经上市或者预期上市的电商公司,以求能够在股权激励方面有所收获。
4年投资价值约为零
根据阿里巴巴公告,以13.5港元的回购价格计算,对比2月9日停牌前的最后60个交易日的平均收盘价格溢价60.4%。
“这样的价格确实有些过低,对于投资者而言,如果按照这个价格进行私有化,事实上并未享受到阿里巴巴成长所带来的价值。”投中集团分析师冯坡认为,阿里巴巴目前依然是中国最能赚钱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因此,以目前回购价格能否成功实现私有化,还存在一定变数。
按照目前收购价计算,对比2007年11月上市价格,此次回购价与发行价持平,24.5亿美元的回购总额相比于当时融资17亿美元,回购总额高出7.5亿美元左右。除此之外,在上市4年多的时间里,公司还有2次分红,总额达到21.1亿港元,以目前汇率约合2.72亿美元。
按照流通股占比26.5%计算,两次分红流通股股东获利约7200万美元。加上回购价格高出融资额部分的7.5亿美元,阿里巴巴上市4年多的时间里给流通股股东带来的回报达到8.22亿美元,除以流通股13.06亿股,相当于每股每年可获得0.15美元利息。
马云在内部邮件中指出:“有人说我们上市时只融资了17亿美元,私有化要花出去20多亿美元,看起来是个赔本生意,有人建议我用低一点的价格把股票买回来,但这不是阿里巴巴的风格……我们希望也必须给所有股东一次选择的机会。”
Danseq投资咨询公司CEO许单单在微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上市4年多,扣除通货膨胀,20多亿美元买回来投资者还是亏很多的。”
2007年,公司上市开盘价为30港元,而2010年以来,阿里巴巴股价从18港元逐渐开始滑落,截至停牌前,阿里巴巴股价仅为9.25港元,如果投资者以上市开盘价介入,则4年多来损失达到69.16%,如果以发行价13.5港元计算,则投资者4年来损失达到3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