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有多少人意识到了,所谓互联网+,其实是移动互联网+,所谓Mobile First(移动为先),这一点毋需置疑。
不妨看看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生活中,我们通过点评网寻找所喜欢的餐馆;通过点击餐馆地址,在线地图为您提供路径导航;还可以通过团购、支付宝或微信钱包,享受返点或折扣。这样的便利性,就连美国人都十分羡慕。可以说,移动互联网,中国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现在问题来了:这样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是怎么实现的?是通过移动App定制开发的吗,答案是NO。这些应用并不是定制开发的,而是通过各种“轻量级”应用API接口调用来实现的。
可以设想一下,传统行业/企业内部动辄成百上千个应用,逐个撰写App,这是多么浩大的一个过程,如此,移动互联网化岂可是轻易就可以实现的。所以,一定要有更加简单的方法。
转化IT应用的思路
传统行业/企业IT建设思路所沿用的是一种定向开发的思路,根据业务的应用的需要,按照软件、硬件的一个个模块搭建完成,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到ERP、CRM、OA等应用软件,系统集中建设,集中管理。如果一定互联网建设,仍然沿用这样的思路,一定会费时、费力,见效缓慢。
如今,较之互联网企业,传统行业/企业移动互联网化进展缓慢,很大一部原因也就在于此。但也不是说,传统行业/企业移动互联网化应用一无是处,传统行业/企业也有做的好的,例如中航信的“航旅纵横”App。使用这个App,旅客乘机不用打纸质登机牌,凭手机二维码就可以过安检、登机,还有各种积分、信用等服务,也可以购买飞机票等。但这仅限于首都机场T3航站楼,T2都不行,更不要说全国。
“航旅纵横”这款App,中航信动用了多少人力物力,外界不得而知。但这款App极大改善了民航的服务和体验。只是相比互联网企业,这样的App还是太少。
70%的企业级应用都有App
有什么办法可以加速传统行业/企业的移动互联网化进程吗?对此MobileIron(摩保龙软件)申强先生给出了不同于传统App定制化开发的思路。申强在这家企业担任亚太及日本区产品部高级经理。
申强表示:有别于从硬件到软件集成的应用思路,移动互联网APP之间属轻应用的关系,很多功能不是部署在本地,而是通过调用来实现。以上面点评网为例,在线地图、移动支持等应用功能都不需要从新开发。
如今,无论OA办公、数据库、ERP;还是IBM、微软、Oracle、SAP的企业应用软件,70%以上的企业级应用都有APP实现,不需要从新开发。换句话说,大部分企业级应用其实都能够实现互联网化。但现实情况是,企业互联网化应用的比例偏低,为什么如此呢?
“M”管理平台
所谓理想丰满但现实骨干,在行业/企业移动互联网化转型的过程中,怎么把BYOD设备透过WiFi/3G/4G网络接入企业网络;怎么让移动设备访问现有应用;怎么把办公系统拓展到移动终端,并借助移动性扩大其效果;怎么把手机里面的应用根据工作流程拼装成业务系统;怎么开发企业级应用并建设企业应用商店;怎么把通用移动设备快速定制为专用业务终端;怎么把个人移动云存储纳入企业IT框架;怎么帮助企业向Win10统一计算平台演进……,横亘在面前的一个个问题,等待解决。
解决问题靠什么?申强的答案是要依靠平台。
MDM (Mobile Device Management,移动设备管理)、MAM(Mobile Application Management,移动应用管理)、MEM(Mobile Email Management,移动邮件管理)和MCM(Mobile Content Management,移动内容管理)、EMM(Enterprise mobility management,企业移动化管理)……,很多人一定听说过这些专业化的名词,它们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关系是什么?
如果企业还没有开展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还需要这些“M”管理平台吗?现有蛋?还是先有鸡呢?谁是蛋?谁又是鸡呢?
传统IT应用模式是先有应用,后有管理,所以我们会有这样的疑问。但这并不适用于移动互联网应用。
“轻应用”模式的IT实践
前面说过,移动互联网应用属于轻应用,所谓应用实际上就是App拼装和组合,根据业务管理需要,量体裁衣。换句话说,App是现成的,重点在于配置和使用。
不同的应用场景,就会有不同的限制和需求。以制造业企业流水线为例,禁止手机拍照,更不能随便上传,这就是一种需求;金融行业,法规遵从要求数据不能本地存储,防止数据泄露,这也是一种需求;在美国,每一个Uber专车司机,要求使用统一派发的手机;有些用户希望提供统一的“展业”界面……,这都是需求。
要实现这些需求,并不需要开发App。实际上,这就是一个简单配置的功能,通过配置管理就能够满足需求。这就是这些“M”管理平台的作用和价值。
简单的管理配置,如邮件系统的POP3、SMTP等,使用者还可以搞定,更复杂的配置、管理、流程,甚至是流程再造,合规管理等,这需要借助专业化的平台。
可以说,企业70%以上的移动互联网化应用,都可以通过“M”平台的配置来实现。
移动互联网化“进阶”之路
如何有效利用上述“M”管理平台,对于传统行业/企业移动互联网化至关重要,从进阶路线上,申强推荐了三个阶段:
首先,如今移动设备本身已经有很强的功能,例如内置的邮件、日历、电话簿、移动浏览器,VPN等等。传统行业/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针对大量分散的、由个人管理移动设备,传统行业/企业可以考虑引入一个EMM平台,批量、自动化配置企业邮箱、企业目录、企业协同日程表、企业Web应用。借助EMM平台,对各种品牌、型号、操作系统、配置的BYOD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在用户设备中,EMM还可以对个人应用与企业应用进行分区,个人管个人信息,企业管企业信息,互不干扰,互不侵犯。
在这个阶段,可以使用EMM自动管理移动设备的安全VPN连接,员工在3G/4G或者外部的WiFi网络中,也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内网资源。通过EMM平台的功能,利用移动设备本身,就已经可以让用户访问大量企业IT的基本服务,实现基础IT服务的移动化。
移动版商业应用是行业/企业移动互联网化的第二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企业可以借助商用移动版企业App快速实现移动化。与传统应用相比,这些企业商用App有它们的特点,如专用化、轻量化,一个业务流程往往需要由多个应用完成。如果说,以往行业/企业应用集成在数据中心,那么,移动互联网应用就是集成在移动设备。如果移动应用由用户通过商店自行安装,那么更新升级频繁,会非常繁琐,因此同样借助EMM平台,通过建立企业应用商店,分发、安装、升级应用一条龙,并配置多个应用,使之协同工作,拼装或集成在一起,实现新的业务管理流程。
开发定制化的移动应用是第三个阶段。
仍然会有一部分企业需求需要进行定制开发,但这种也推荐开发商或企业的开发部门基于EMM框架开发,也就是专注于业务流程本身,从而大幅度简化对设备底层的依赖性,加快和简化开发过程,确保自主开发的移动应用可直接纳入EMM的统一管理,可以和其他基于EMM平台的设备自带功能、第三方商业应用、另外的自主开发移动应用平滑地配合使用。
考虑到移动设备和移动操作系统的快速升级换代,应该考虑把应用的业务部分与设备管理功能分离,由EMM平台厂商,而不是App开发商提供对设备和操作系统的支持,这也是延长应用生命周期,获得长期支持服务的重要保障。
小结
所谓不畏浮云遮望眼,可以说传统思维模式以错误认知,让我们和众多“M”管理平台擦肩而过。如果我们能够置身最高层,就会有一个全新的境界和认识,这也是“M”管理拍平台的价值和收获!
从新认识“M”平台的价值,移动互联网化之路将更加平坦。
作者:何妍
来源:51C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