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移动互联:可穿戴设备提供数据未必全可信

笔者按:对于可穿戴设备,笔者一直心存忧虑。这种忧虑不是源自可穿戴设备硬件配置、性能、外形、实用性等方面,而是来自于其提供的数据。作为高科技产品的代表,可穿戴设备提供的数据就一定完全可信,一定是真理?难道就没有其他的风险?

2013年被称为可穿戴设备元年,在这一年可穿戴设备可谓层出不穷。虽然销量一般,但已经埋下火爆的种子。而今年,则将是可穿戴设备爆发的一年。不管是更多、更强、更新的可穿戴设备问世,还是苹果iWatch的横空出世,抑或用户对其的关注度直线飙升,对于可穿戴设备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时间节点。但与此同时,由可穿戴设备引来的诸多问题也一一浮出水面。

除了可穿戴设备自身所暴漏的问题,其所提供数据的可信性也一再被质疑。要知道,世上没有绝对完美、正确的数据,在可穿戴设备尚未定下完整游戏规则,只是处于混战的现在,其提供的数据未必可全信。如果盲目相信这些数据,恐怕是对用户的不尊重。

数据不规范,不精确,令人质疑

对于绝大多数可穿戴设备来说,其健康监测都是重要的功能,特别是手环和智能手表等。比如它们能够监测用户消耗的卡路里、运动里程、睡眠时间、深度等。以可穿戴设备中的明星产品Jawbone UP手环为例,它提供了跟踪用户日常活动、睡眠情况和饮食情况等功能。在官方的宣传中,这款产品甚至还可以监测深度睡眠时间。这些数据都将通过手机App反馈给用户。

但要知道的是,Jawbone UP手环获得的数据并非都是规范、精确的。比如,在监测用户深度睡眠时间的功能上,其原理是通过活动监测仪跟踪使用者在睡觉时间的微幅运动,以判断其是否已经醒来,或是处于其他睡眠状态。也就是说,它通过跟踪用户在睡眠时间时身体是否用运动以及运动的幅度来判断用户是否处于深度睡眠状态,并以此作为数据反馈给使用者。但Jawbone UP通过身体移动幅度来判断用户是否处于深度睡眠的方法并不科学。

  可以说,如果偏信可穿戴设备提供的数据,那不仅对自身健康不是百分百的有益,甚至会产生负面的影响。要知道,可穿戴设备之所以被认为是移动医疗和对现有医疗产业进行变革的主要推动力,就是因为其能够提供海量数据。但如果这些数据本身就不真实,如何能够被医学界采纳?就目前来看,市场上绝大部分的可穿戴产品都没有被医学界认可。也就是说当前可穿戴设备产生的数据很难被真正用于医疗和保健,从而无法为用户产生更大的价值。

海量数据成安全隐患

可穿戴设备提供的数据除了可信性遭人质疑外,其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也是用户关注的问题。要知道,2013年可穿戴设备的销量约为170部,而这一数据在2014年将有可能达到1400万部!在接下里的时间中,都将呈现出狂飙突进的态势。如此一来,可穿戴设备将释放出出海量数据。而在大量的数据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经济、社会甚至政治利益。

  可以说,可穿戴设备凭借用户对其的依赖性,可以随时掌握用户的健康指数、生活偏好、行为习惯,乃至行动轨迹、工作履历等方方面面。这样一来,用户的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泄露的危险将大大增加。

  可以确定的是,可穿戴设备可记录的数据量越大、可获得的个人隐私越多,安全隐患就越大。也就是说,用户使用可穿戴设备的时间越久,关于用户的一切有可能被大白于天下。而这些数据很可能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危及用户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实事求是的说,可穿戴设备既然能够引起包括谷歌、苹果等巨头科技企业以及创业公司的注意,自然是有着极大的潜力。这是因为可穿戴设备能够增强了用户对自身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使用户更科学的调节自己的生活。不过要注意的是,应该制定数据的行业章程、规范,确保数据的可信性。要知道,能提供更科学、更规范、更精确数据的可穿戴设备才能为用户带来更多价值,从而推动现包括医疗业在内的多个行业的发展。(科幻星系 康斯坦丁/文)

本文如需转载,请联系QQ:88328702 ,并注明出处

喜欢科技、科幻的朋友们可以加群交流66293965

时间: 2024-07-29 17:20:02

我看移动互联:可穿戴设备提供数据未必全可信的相关文章

可穿戴设备数据共享是软肋

随着可穿戴设备逐步在科技产业升温,可穿戴外设正成为当下创业的热点方向.腾讯科技对话栏目Connector特邀戈壁资本合伙人蒋涛.美国MisfitCEO Sonny Vu,针对可穿戴设备产品.设计与制造.创业过程的挑战等话题,进行深入对话. 以下是对话摘要: 1.在硬件制造的过程中,材料是最大挑战 Misfit在生产制造环节没有遇到大的问题,因为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到了生产的问题.Shine我们第一个全金属的设备,没有用塑料,但如果用金属材料就很有挑战性.主要是金属外壳不容易处理. 2.数据共享,是可

可穿戴设备报告:医疗类率先崛起 手表眼镜被高估

那些对可穿戴设备充满信心的人相信,从腕带到眼镜的各种各样的配件将会转变我们使用其他设备的方式,这些行头将通过蓝牙和配套app来实现智能手机的新特性并增添其便利性. 但消费者真的有多依赖可穿戴设备?它会率先在什么细分领域里兴起? 前两天传出的消息称,美国可穿戴技术及音频设备开发商Jawbone宣布,已收购另一家可穿戴保健电子产品厂商BodyMedia.后者拥有80多项专利,主要集中在多传感器技术领域.它的主要产品包括臂带型健康仪器Body Media FIT,只需佩戴在胳膊上即可推测用户消耗热量和

可穿戴设备浪潮,今年很火

可穿戴设备浪潮,今年很火,不过现在或许是冬天的缘故吧,多少有点冷清.还记得,Fitbit Flex么?还记得NIKE Fuelband 么?还记得Jawbone UP 么? 大潮退后,可穿戴设备的确有不少人在裸泳.去年至今,可穿戴设备,尤其是 智能手环 赚足了吆喝与眼球,面对如今的寂寥,还是有越战越勇的人,譬如百度. 百度在今年5月,联合咕咚网发布了"咕咚手环",主打"运动状况提醒"."睡眠监测"与"智能无声唤醒".在众多国产

智能硬件、可穿戴设备就是个坑,还有多少人想往里跳?

总有一些置身事外的旁观者喜欢杞人忧天,我大概就属于这一类人.时下社会正沉浸在一片创业热潮之中,多少人在迫不及待地向天下昭告自己创业者的身份,一面又不断传来融资的神话,所有人都像是在一个永恒的盛宴里,热舞狂欢. 诺亦腾的刘昊扬博士对此深有感触,在参加一些线下可穿戴论坛时,他发现很多的从业者都非常迷茫,虽然有的产品做得挺不错,但下个阶段该怎么做就不知道了.刘昊扬认为,技术需要经过沉淀才能得到大规模应用,目前来看,时机都还不成熟,尤其是可穿戴设备.但大家好像都被互联网忽悠了,觉得模式创新就是一切,而忽

百度再战可穿戴设备 力推BoomBand

摘要: 可穿戴设备浪潮,今年很火,不过现在或许是冬天的缘故吧,多少有点冷清.还记得,Fitbit Flex么?还记得NIKE Fuelband 么?还记得Jawbone UP 么? 大潮退后,可穿戴设备的确有不少人在裸泳 可穿戴设备浪潮,今年很火,不过现在或许是冬天的缘故吧,多少有点冷清.还记得,Fitbit Flex么?还记得NIKE Fuelband 么?还记得Jawbone UP 么? 大潮退后,可穿戴设备的确有不少人在裸泳.去年至今,可穿戴设备,尤其是 智能手环 赚足了吆喝与眼球,面对如

如何彻底搅乱医疗健康领域?看可穿戴设备的

下一个在医学健康领域的重大创新,将会来自于硅谷. 通过谷歌.苹果及三星等科技巨头以可穿戴设备为平台,不断在健康领域的探索和创新,未来病人们将很快就会通过智能手表等设备将自己的信息传递给医生,并且实时测量身体指标及生物特征数据.而IT技术在健康领域的壮大,未来将可以让医生更加容易的监控患有慢性疾病患者的状况,同时减少患者特意跑到医生办公室还检测指标的次数. "消费领域的健康医疗设备会加速该领域的发展,并且方便我们不断的搜集数量众多患者的身体数据."南加州大学凯克医学院创始人.兼南加州大学

看微信是如何介入穿戴设备的

DoNews 7月3日消息(记者 薛飞)国内创业公司的手环产品中,咕咚智能手环算是一家以运动健身应用进入市场,后继推出硬件产品的公司.而最近,微信宣布的几家合作伙伴中便有咕咚,带有微信功能的穿戴设备到底有何不同,下文DoNews记者便会展开讨论. 7月1日,iHealth.华为荣耀.乐心.咕咚四家厂商在京东等平台正式销售微信版功能的穿戴设备.在此之前,这些厂商与微信团队已经秘密接触谋划了近半年时间,现在终于推出首批产品. 所谓微信版手环,并不是由微信自己来做硬件.而是硬件厂商通过公众服务号的形式

关于可穿戴设备市场,这里几个数字值得看

根据国际电子商情,对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进行调查,以下是几个值得分享的数字. 关于全球市场: 2014 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 2890 万台,预计 2015 年可达 7610 万台,到 2019 年出货量将达到 1.734 亿台,出货量五年的复合增长率为 22.9%; 2014 年中国市场可穿戴设备的零售量为 430 万台,2015 年预计可达 1680 万台; 2015 年全球可穿戴市场 2015 年第二季度出货量当中,Fitbit 为 440 万台,苹果为 360 万台,小米为 310 万

人工智能下的可穿戴设备 如何争夺物联网的入口

可穿戴设备市场经过两年快速发展,但依然处在早期发展阶段,资本.创业者或是巨头们进入可穿戴设备热度不减,甚至用狂热来形容可穿戴智能设备产业,事实上,进入该领域的创业者或巨头们,要想获得市场认可依然艰难.前两篇关于可穿戴设备文章,第一篇<可穿戴设备为何尴尬:无创意 功能叠加>中主要阐述:大多数可穿戴设备没有自身的工业设计理念及不断在叠加功能,并未有打动大众消费者.第二篇<可穿戴设备出路:设计与科技如何完美融合>主要从工业设计与科技完美融合来阐述可穿戴智能设备,透过模糊时尚与科技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