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nm加持,三星新一代芯片性能惊人压制联发科

去年三星发布的Exynos8890成为Android市场仅次于高通骁龙820的手机芯片,眼下消息传出指下一代芯片可能已经在生产中,将采用三星自家先进的10nm工艺生产,性能也会非常惊人,有望继续成为Android市场性能第二的芯片。

上一代芯片Exynos8890表现出色
ARM开发的公版核心普遍被联发科等手机芯片企业采用,三星去年初的Exynos7420芯片正是采用ARM的公版核心A57和A53。不过使用公版核心也有问题,那就是导致芯片同质化,除了在工艺上进行比拼外,难以拉开差距,不利于提升竞争力。

去年底,高通和三星分别推出自己的自主核心。高通开发自家的kryo核心,采用四核架构,强调单核性能而不是多核性能;三星则开发了自家的猫鼬核心作为高性能的部分,而低性能部分则采用了ARM的公版核心A53,是四核猫鼬+四核A53架构。两家芯片企业推出的采用自主架构的芯片骁龙820和Exynos8890果然表现出色。

三星除了在处理器方面设计实力强大外,在GPU部分也有强大的实力。高通凭借自家GPU核心Adreno的优秀,一直都成为Android市场的领头羊,在当下手机成为娱乐工具的情况下,这帮助了它赢得竞争优势,特别是在正在发展的VR市场更成为它获得手机企业采用的主要理由。三星Exynos8890采用了ARM的公版GPU核心Mali-T880,但是通过堆叠多达12个核心来提升性能,据geekbench3的测试它是唯一拥有能与骁龙820相当的GPU性能相当的手机芯片。

Exynos8890也是三星首款整合了基带的SOC,可以支持了LTE Cat12/Cat13技术,与高通骁龙820一样,是目前为止手机芯片中基带技术最先进的芯片,联发科至今的手机芯片仅支持LTE Cat6技术,因为不支持中国移动要求的LTE Cat7技术联发科的芯片正被部分国产手机品牌抛弃。

新一款芯片值得期待
据说联发科的下一代芯片helio X30也将采用台积电的10nm工艺,不过它采用的是ARM的公版核心A73。ARM宣称A73核心的性能会比A72提升30%,但是考虑到A72核心的性能远落后于猫鼬,笔者认为X30的性能难以与Exynos8895相提并论。

在GPU方面据说将采用ARM的公版核心G71,ARM的介绍指G71是专门为VR开发的GPU核心,性能提升达到30%,参考Exynos8890堆叠核心数量的做法,相信Exynos8895也会用类似的办法来获得与高通骁龙830相当的性能(据说华为海思的麒麟960会是八核G71,而麒麟950是四核T880,或许Exynos8895会用到16个G71核心吧),联发科的helio X30据说会采用Imagination PowerVR 7XTP,苹果A系处理器正是采用这家企业的GPU核心,但是苹果A9的GPU性能败给了Exynos8890,而向来联发科获得PowerVR性能弱于苹果,故估计X30也不会是Exynos8895的对手。

在基带技术方面,高通的骁龙830将集成X16基带支持LTE Cat16技术,可以支持1Gbps的下载速度,不知道三星能否在Exynos8890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研发出支持LTE Cat16技术的基带将它整合到Exynos8895当中,据说联发科的helio X30可以支持LTE Cat10技术无疑是必然败给Exynos8895的了。

三星当下无疑被galaxy Note7的电池事件弄到有点烦,因此消息指它或许会进一步提前发布galaxy S8,S8会采用Exynos8895芯片,这样在目前就开始宣传Exynos8895倒也是情理之中,在引入先进工艺的情况下Exynos8895将成为三星至今为止最出色的手机芯片,还是相当期待的。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时间: 2024-08-02 04:10:15

10nm加持,三星新一代芯片性能惊人压制联发科的相关文章

英特尔不再注重新一代芯片的性能提升?

你还在热情关注 PC 领域吗?如果是,你希望下一代 PC 处理器提供什么样的性能或能效?说实话,对于那些还在关电脑领域的爱好者,在更强的性能.更低的功耗或更长的使用续航时间这些话题之间,常常进行各种有趣的讨论乃至争论,而且从最初英特尔与 AMD 那个相互竞争的年代就已经开始了. 今天,AMD 显然已经不再节奏上了,所以爱好者讨论最多的是英特尔处理器的发展,并认为代表了未来桌面 PC 芯片的风向标.不过,没有外部竞争的压力,英特尔似乎很难逼自己更快的进步,最明显的标志就在于,其 14 纳米的芯片竟

三星推销芯片代工业务 年内启动第二代10nm芯片制造

三星半导体高管本周前往硅谷,试图吸引更多芯片设计公司利用三星的芯片制造服务. 三星的芯片工厂生产自主品牌的芯片,但该公司也在积极寻求来自第三方的业务,该公司的客户包括苹果和高通等. 本周,三星在圣何塞办公室举办了邀请活动,试图向当前客户和潜在客户展示,该公司将在下一代芯片制造技术中取得领先,正如该公司当前的14纳米芯片制造工艺一样. 三星半导体高级总监凯文·洛(Kevin Low)表示:"我们认为,我们将再次领先.这并不是一次性的成功." 凯文·洛表示,今年晚些时候,三星的10纳米芯片

三星剥离芯片制造业务组建独立部门 抢代工市场

5月25日消息,据彭博社报道,三星正在提升芯片代工业务,将芯片制造业务剥离组建新的部门,挑战市场领先者台积电.三星提高芯片制造业务地位,以彰显其独立性和保障其使用公司内部资源的能力. 这家韩国公司周三还许诺客户,将在竞争对手前推出新生产工艺,新工厂在今年第四季度投入运行.三星芯片制造营销高级主管凯尔文·洛(Kelvin Low)称,建立独立的业务部门可以舒缓与三星其他业务竞争的一些潜在客户的担忧. 他表示:"我们要在芯片代工领域真正竞争,我们感觉最好是建立独立的组织.这样可以减少利益冲突--虽然

Valve强推Lighthouse新一代芯片:追踪更稳定、更灵敏、更便宜

SteamVR追踪系统示意图 外媒RoadtoVR发表文章称,Valve推荐未来的SteamVR头显和Lighthouse使用新一代芯片.与第一代芯片相比,新一代芯片不仅能提升性能,减少能耗,还有望降低制造成本. 目前HTC Vive上最基本的组件便是覆盖在头显和手柄四周的传感器.这些传感器由光电二极管和分立电路组成,也正是它们,通过探测Lighthouse发射出的红外线,从而获得头显的位置.但这些传感器依然有改进的空间. Valve推荐的新一代芯片为TS3633集成电路,由一家美国公司Tria

2009年3G用户预计超1500万TD芯片性能快速提升

中新网1月15日电 3G牌照发放一年来,我国TD产业化.商业化进程明显加快,3G网络建设.业务开发.市场推广有序展开.据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我国3G用户规模达到1307万.2009年底,3G用户预计将超过1500万户. 据悉,3G可视电话.手机视频等面向个人应用,宽带上网.家庭网关等面向家庭应用,无线城市.视频监测. 移动办公等行业信息化应用不断涌现,移动支付.手机阅读等新型业务得到开发.中国移动推出TD移动应用商场,吸引众多开发者利用TD手机平台开发软件.游戏.视频等应用.中国电信推

英特尔Kaby Lake对低功耗芯片性能将大幅提升

在2015年,芯片巨头英特尔郑重宣布,其长期存在已久的"嘀嗒(tick-tock)"战略已经被打破,转而将周期时间延长至30个月.英格尔还表示,他们将更致力于更小能效更高的芯片.而在此之前,每两年过渡到全新制程工艺之前,总是会推出现役工艺性能飞跃提升的旗舰芯片.     英特尔Kaby Lake对低功耗芯片性能将大幅提升 摩尔定律被打破从英特尔的14纳米工艺开始,在该工艺节点上有三代产品,分别为:Broadwell 微架构.Skylake微架构和Kaby Lake微架构.不过,尽管是大

主力芯片性能缺陷联发科遭遇“连环劫”

屋漏偏逢连夜雨. 在大陆手机芯片市场份额持续下滑的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发科")再次遭遇产品质量问题的考验. 4月8日,联发科罕见地在其官方微博上披露,其主力芯片产品MT6252存在"无法正常开机"的性能缺陷 此时距离该款芯片上市仅一个月时间.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联发科的上一款主力芯片MT6253也曾因为"贴片工艺"的问题,其市场推广一度受阻.而MT6252正是MT6253最主要的替代产品. "作为一款正式发布的产品,M

2016年芯片市场结构性改变 联发科、展讯向上走谁的筹码更足?

高通从高端芯片向中间段位下沉,联发科.展讯从低端芯片向上走,在整个市场不会产生新的巨大增量面前,2016年的竞争比以往来得更加猛烈. 在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多次赴台投资之后,他手握了两年半的展讯锋芒渐露,直接对标芯片寡头高通.联发科,志在三五年内改变手机芯片市场格局."如果全球最后只剩下两家大的芯片公司,展讯将是其中之一."一位展讯内部人士说. 芯片巨头对展讯的雄心不会买账.高通站在战场的制高点,经历过多次激烈的芯片战争之后依然保持超强的战斗力:联发科瞄准的竞争对手一直是高通,希望从高

IBM与三星联合打造超微芯片 性能大幅提升

据英国<每日邮报>6月6日报道,IBM及其合作伙伴格罗方德(GlobalFoundries)和三星合作打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五纳米硅芯片.性能大幅提高的五纳米芯片将能够满足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和移动设备的未来需要. 能耗的下降也意味着智能手机和其他移动产品中的电池待机时间将比现在的设备延长三倍. 据悉,该芯片是迄今为止生产出的最小的芯片之一,厚度大约是两个DNA螺旋的直径.五纳米芯片技术可以实现在指甲盖大小的芯片中集成300亿颗晶体管.虽然这对IBM团队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技术成就,但是在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