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蒙中国公关网编辑沈志勇小沈邀约,要我对由中国国际公关协会主笔的“2008年中国公关行业调查报告”做一下点评。对于如何以企业家的姿态做好公关业务、发展壮大一家公关服务机构,我实在没有资格来谈。作为这个行业里折腾多年的职业人士,笔者深感要在这个红海般的、入门门槛看来很低的行业里当好一个企业家的角色,实在是需要了不得的才干和毅力。比如原来在智扬的高鹏老兄,他能在先参与和主导了蓝标公关的成长,过去几年内又一手带大了智扬公关,如今听说又踏上了一个新的创业征程,对于这样一些具超能力的企业家,笔者佩服得五体投地,叹为观止。这份报告里列的中国20家顶尖">公关公司中,有约三分之二是本土品牌,足使人为本土公关公司的成就感到自豪。
这里笔者愿意略略谈论一个命题:公关公司,作为品牌的推手,如何为自己创造一个强有力的品牌?我以为,目前无论是国际性公关公司,还是本土公关公司,都在自身的品牌塑造方面有所欠缺和忽略,或者说方法有误。如果说大家都在讨论公关行业的成长的话,不妨可以认为,品牌实力的竞争,是一个在每家公司身边存在着、却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的发展空间,任何一家在打造品牌方面下点苦功,就有可能异军突起,创造出一种独到的品牌认知,进而在客户获取和收费方面创造溢价。
作为一种专业服务机构的类型,公关公司的品牌价值当然来源于多个方面:客户的忠诚度、服务质量、过往案例、员工素质、知识积累能力等等,不一而足,笔者想侧重于谈论公关公司通过积极的知识分享所产生的品牌影响力和认知。坦率地说,我认为绝大多数的公关公司在知识的积累、提炼和分享,以及其质量和影响力方面,做得太粗糙草率,也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在公关公司的网站上、在公关行业的专业出版物上,我们很少看到真正具有真知灼见的、堪称洞察的深刻之作,而大量充斥了常识性的观察,对热点事件的通用性评论,以及公关工具层面上的普通识见,就譬如我们反复看到的,所谓公关危机X原则、XX公司危机处理不当等等。这些肤浅的东西虽然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作者的认知和分析水平,但也表明作者在知识分享方面缺少品牌意识,缺乏质量监控。
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专业服务机构的品牌认知和影响力,相当部分来自于专业人员在分享知识时所表现出的专业水准和远见卓识。著名的管理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核心的品牌塑造工具,就是被称为管理出版物领域的“罗尔斯罗伊斯”的《麦肯锡季刊》,它代表了咨询人员来自实践、并加以理论升华的最高水准。《麦肯锡季刊》的内容不在多,而在精。一批国际一流的编辑人员从事全职的话题选择、撰写支持和编辑等工作,由此精挑细选、再三加工的内容才有机会出现在这个刊物中。不能要求公关公司也投入对应的庞大资源,但其中的规律应可以多多揣摩:创造一个专业服务机构的独特品牌认知,需要与此相称的知识分享平台和知识萃取流程。这方面哪怕是国际公关公司都做得三心二意,笔者曾惊讶地看到,著名的万博宣伟公司所做的季刊类出版物“Outcome”,其最新的一期还是在2007年春季。
所以说,公关公司首先要学会给自己做品牌,在营销传播、品牌战略、公共事务、企业社会责任等多方面,有那么多值得分享的趋势和洞察,本土公关公司,可要学会掌握先机啊。
最后,推荐一位我的朋友、前同事、如今经常的竞争对手和偶尔的合作伙伴David Wolf的博客,硅谷胡同,我是其忠实的读者。作为一位小型公关公司的主导者,David坚持写他的专业博客,对中国财经话题进行深入的观察和分析,他的名字经常可见于《华尔街日报》等一流媒体。公司虽小,以战略公关为主的品牌定位和影响力,却是做得挺好。
(写于2009-04-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