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覆盖(率)到底有什么用?

引言

  经常有人问我这样的问题:“我们在做单元测试,那测试覆盖率要到多少才行?”。而我的答案很简单,“作为指标的测试覆盖率都是没有用处的。”

  Martin Fowler(重构那本书的作者)曾经写过一篇博客来讨论这个问题,他指出:把测试覆盖作为质量目标没有任何意义,而我们应该把它作为一种发现未被测试覆盖的代码的手段。

  Brian Marick(敏捷宣言最早的17个签署人之一)也说过,作为一名程序员,我当然期望我的代码有较高的测试覆盖率。但是,当我的经理要求这样的指标时,那就有别的目的了(绩效考核?)。

  我认为,高的测试覆盖率应该是每个“认真”写单元测试的程序员得到的必然结果,管理者把一个结果作为指标来衡量,本身就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你把“万能”的程序员逼急了,他就会从 “神秘的工具箱”中拿出一两个“法宝”来,“高效”地达成指标。我就见过很多这样的“法宝”,比如在单元测试中连一个“assert”也没有,或者写很多get和set方法的单元测试(写起来简单啊)来提高整体的覆盖率等等。更何况,测试充分的代码也有可能无法达到100%的覆盖率,本文的后面就有这样的例子。

  那你大概会问:“那测试覆盖到底有什么用呢?”。我的答案还是很简单,“测试覆盖是一种学习手段”。学习什么呢?学习为什么有些代码没有被覆盖到,以及为什么有些代码变了测试却没有失败。理解“为什么”背后的原因,程序员就可以做相应的改善和提高,相比凭空想象单元测试的有效性和代码的好坏,这会更加有效。

  接下来,我会给大家介绍一些传统的测试覆盖方法和一种称为“代码变异测试”(Mutation Test)的方法。大家将会看到这些方法都可以产生什么样的学习点,以及代码变异测试相比传统方法更有价值的地方。如果你是一名程序员(我不会区分你是开发人员还是测试人员,那对我来说都一样),希望你看完这篇文章之后,可以找到一些提高测试和代码质量的方法。如果你是一位管理者,不论你正在用还是想要用“测试覆盖率”来做度量,希望你看完这篇文章之后,可以放弃这个想法,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去写点代码)。

  传统的测试覆盖方法

  传统的测试覆盖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函数覆盖(Function Coverage)

  语句覆盖(Statement Coverage)

  决策覆盖(Decision Coverage)

  条件覆盖(Condition Coverage)

  还有一些其他覆盖方法,如Modified Condition/Decision Coverage,就不在这里讨论了。

  函数覆盖:顾名思义,就是指这个函数是否被测试代码调用了。以下面的代码为例,对函数foo要做到覆盖,只要一个测试——如assertEquals(2, foo(2, 2))——就可以了。如果连函数覆盖都达不到,那应该想想这个函数是否真的需要了。如果需要的话,那又为什么写不了一个测试呢?

  语句覆盖:(也称行覆盖),指的是某一行代码是否被测试覆盖了。同样的代码要达到语句覆盖也只需要一个测试就够了,如assertEquals(2, foo(2, 2))。但是,如果把测试换成assertEquals(0, foo(2, -1)),那就无法达到所有行覆盖的效果了。通常这种情况是由于一些分支语句导致的,因为相应的问题就是“那行代码(以及它所对应的分支)需要吗?”,或者“用什么测试可以覆盖那行代码所代表的分支呢?”。


决策覆盖:指的是某一个逻辑分支是否被测试覆盖了。如我上面所说,语句覆盖通常和决策覆盖有关系。还是以上面的代码为例,要达到所有的决策覆盖(即那个if语句为真和假的情况至少出现一次),我们需要至少两个测试,如assertEquals(2, foo(2, 2))和assertEquals(0, foo(-1, 2))。如果有一个逻辑分支没有被覆盖(比如只有测试assertEquals(2, foo(2, 2))),那么我们应该问和上面“语句覆盖”小节中相似的问题。

  条件覆盖:指的是分支中的每个条件(即与,或,非逻辑运算中的每一个条件判断)是否被测试覆盖了。之前的代码要达到全部的条件覆盖(也就是x>0和y>0这两个条件为真和假的情况均至少出现一次)需要更多的测试,如assertEquals(2, foo(2, 2)),assertEquals(2, foo(2, -1))和assertEquals(2, foo(-1, -1))。如果有一个条件分支没有被覆盖(比如缺少测试assertEquals(2, foo(-1, -1))),那么大家应该想想“那个条件判断是否还需要呢?”,或者“用什么测试可以覆盖那个条件所对应的逻辑呢?”。

  通过上面对几种传统的测试覆盖方法的介绍,大家不难发现,这些方法的确可以帮我们找到一些显而易见的代码冗余或者测试遗漏的问题。不过,实践证明,这些传统的方法只能产生非常有限的“学习”代码和测试中问题的机会。很多代码和测试的问题即使在达到100%覆盖的情况下也无法发现。然而,我接下来要介绍的“代码变异测试”这种方法则,它可以很好的弥补传统方法的缺点,产生更加有效的“学习”机会。

  代码变异测试(Mutation Test)

  代码变异测试是通过对代码产生“变异”来帮助我们学习的。“变异”指的是修改一处代码来改变代码行为(当然保证语法的合理性)。简单来说,代码变异测试先试着对代码产生这样的变异,然后运行单元测试,并检查是否有任何测试因为这个代码变异而失败。如果有测试失败,那么说明这个变异被“消灭”了,这是我们期望看到的结果。如果没有测试失败,则说明这个变异“存活”了下来,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去研究一下“为什么”了。

  是不是感觉有点绕呢?让我们换个角度来说明一下,可能就容易理解了。测试驱动开发相信大家一定都听说过,它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我们应该以最简单的代码来通过测试(刚好够,Just Enough)。基于这个前提,那么几乎所有的代码修改(即“变异”)都应该会改变代码的行为,从而导致测试失败。这样的话,如果有个变异没有导致测试失败,那要么是代码有冗余,要么就是测试不足以发现这个变异。

  另一方面,大家可以想一下对于自动化测试(包括单元测试)的期望是什么。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期望就是,自动化测试可以防止“任何”错误的代码修改,以减少代码维护带来的风险。错误的代码修改实际上就是一个代码变异,代码变异测试可以帮我们找到一些无法被当前测试所防止的潜在错误。

  举例来说,我们给之前的那段被测代码增加一行,sideEffect(z)。之前的那些可以让传统的测试覆盖方法达到100%覆盖率的测试,在新增这行代码之后,依然会全部通过且覆盖率不变。然而,如果我们再删除那行新代码sideEffect(z),结果有会怎样呢?那些测试还是会全部通过,覆盖率也还是100%。在这种情况下,原来那些测试可以说没有任何意义。相对的,代码变异测试则可以通过删除那一行,再运行测试,就会发现没有任何测试失败。然后,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个结果想到其实还需要一个测试来验证sideEffect(z)这个行为(如果那行代码不是多余的话)。

  再举一个例子,还是之前的代码,不做任何修改。我们用assertEquals(2, foo(2, 2)),assertEquals(2, foo(2, -1))和assertEquals(2, foo(-1, -1))这三个测试达到了100%的条件覆盖。然而,如果把y > 0的条件改成 y >= 0的话,这三个测试依然会通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那是因为之前的测试对输入参数的选择比较随意,所以让这个代码变异存活了下来。可以看到,在条件覆盖100%的情况下,代码变异测试依然可以帮我们发现这种测试写的不严谨的问题(假设y >= 0这个代码变异是不合理的),从而使修改后的测试可以防止产生这样的错误代码。

  通过上面两个例子,相信大家已经发现代码变异测试可以给我们提供大量的学习代码合理性和测试有效性的机会。实际上,类似的代码变异还有很多种。下面是常见变异的列表,更详细的内容可以参考http://pitest.org/quickstart/mutators/。
条件边界变异(Conditionals Boundary Mutator)

  对关系运算(<, <=, >, >=)进行变异,上面第二例子就是这种变异

  反向条件变异(Negate Conditionals Mutator)

  对关系运算(==, !=, <, <=, >, >=)进行变异,例如把“==”变成“!=”

  数学运算变异(Math Mutator)

  对数学运算(+, -, *, /, %, &, |, ^, >>, <<, >>>)进行变异,例如把“+”变成“-”

  增量运算变异(Increments Mutator)

  对递增或者递减的运算(++, --)进行变异,例如把“++”变成“--”

  负值翻转变异(Invert Negatives Mutator)

  对负数表示的变量进行变异,例如把“return -i”变成“return i”

  内联常量变异(Inline Constant Mutator)

  对代码中用到的常量数字进行变异,例如把“int i=42”变成“int i=43”

  返回值变异(Return Values Mutator)

  对代码中的返回值进行变异,例如把“return 0”变成“return 1”或者把“return new Object();”变成“new Object(); return null;”

  无返回值方法调用变异(Void Method Calls Mutator)

  对代码中的无返回值方法调用进行变异,也就是把那个方法调用删除掉,上面的第一个例子就是这种变异。

  有返回值方法调用变异(Non Void Method Calls Mutator)

  对代码中的有返回值函数调用进行变异,也就是接收返回值的变量赋值将被替换成为返回值类型的语言默认值,例如把“int i = getSomeIntValue()”变成“int i = 0”

  构造函数调用变异(Constructor Calls Mutator)

  对代码中的构造函数调用进行变异,例如把“Object o = new Object()”变成“Object o == null”

  测试驱动开发和代码变异测试

  测试驱动开发(TDD)是我推崇和实践的写代码(做设计)方法。我在前面曾经提到,代码变异测试的假设是“实现代码是刚好够通过测试的最简单代码”,而这也是TDD中的重要实践之一。大家可能会问,如果做了TDD,代码变异测试的结果又会如何呢?还会产生学习的机会吗?答案是肯定的,一定会。

  让我们通过例子来看一下。我经常会做一些Kata来练习编程技巧,PokerHands(如上图)就是其中之一(其实大体就是实现梭哈的五张比较规则http://codingdojo.org/cgi-bin/wiki.pl?KataPokerHands)。每次我把Kata做完之后,都会用运行一下代码变异测试(sonar中有插件)。Java的代码变异测试工具有个比较好的叫pitest。下面是我用这个工具跑出来的结果,代码可以在这里找到https://github.com/JosephYao/Kata-PokerHands。

  如大家所见,红色那一行中有一个存活下来的代码变异。而这个代码变异是把“index < CARD_COUNT - 1”中的“<”换成“>”。看上去很不可思议吧,因为进行这样的代码变异意味着整个for循环都不会被执行了,应该不可能没有一个测试失败吧?

  让我们来看一下相关的单元测试。在下面这个测试中有三个assert,它们都是在验证“一对”之间通过对子的点数来比较大小的情况。大家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其实这三个assert中的牌如果作为High Card(就是比一对小一点的牌组)来比较的话,也都是成立的。这也就是那个代码变异可以存活下来的原因,因为即使忽略了一对之间的比较,通过High Card比较出来的大小关系也是一样的。我从中学到的是,只要把 assertPokerHandsLargerThan("2S 3H 5S 8C 8D","2S 3H 5S 7C 7D")改为 assertPokerHandsLargerThan("2S 3H 5S 8C 8D","2S 3H 9S 7C 7D")就可以清除这个代码变异了。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到,即使以TDD的方法来写代码,也是无法完全避免出现代码变异存活下来的情况的(当然,存活变异的数量要非常明显的少于不用TDD而写出来的代码)。做过TDD的人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就是有时很难抑制自己写出复杂代码的冲动(也就是说代码不是“刚好够”的)。有时,即使实现代码是最简单的,也可能因为代码过于直接,就会很“随意”的写出一个让当前代码失败的测试。上面的例子就是这种情况,这样不太“有效”的测试通常在TDD过程中很难意识到,从而给之后的代码维护造成隐患。

  除了上面那个有学习意义的代码变异之外,其实工具还帮我找到了一个“没意义”但存活下来的代码变异。

  这里存活下来的代码变异是指把“index < CARD_COUNT - 2”中的“<”变成“<=”。之所以说这个代码变异没意义,是因为根据代码上下文,在for循环中一定会在index等于CARD_COUNT - 2之前就找到那个三张的点数。因为工具无法理解上下文,所以产生了这个没意义的代码变异(也叫做Equivalent Mutation)。之所以举这个例子,只是想提醒大家不要迷信代码变异测试工具。对于他产生的结果一定去分析和学习,不然很容易走上考核指标的那条不归路。

  小结

  总而言之,测试覆盖这种方法是一种不错的学习手段,可以帮助我们提高代码和测试质量。代码变异测试则比传统的测试覆盖方法可以更加有效的发现代码和测试中潜在的问题,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在这里,我要郑重警告那些妄图把代码变异测试变成一种新的考核指标的管理者们,这样做只会迫使程序员从他的神秘工具箱中找出新的法宝来对付你(比如,修改编译器等等)。

  代码变异测试的概念其实早在30年前就被提出了。之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被业界广泛接纳,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需要对每个代码变异反复运行测试。如果不是单元测试(运行速度慢),代码变异测试工具执行时将消耗大量的时间。正因如此,单元测试可能是唯一符合代码变异测试要求的一种测试了。如果你对代码变异测试的历史和发展过程感兴趣的话,你可以参考这篇研究报告http://crestweb.cs.ucl.ac.uk/resources/mutation_testing_repository/TR-09-06.pdf。

最新内容请见作者的GitHub页:http://qaseven.github.io/

时间: 2024-10-31 19:02:50

测试覆盖(率)到底有什么用?的相关文章

最新关于网站跳出率过高解决之路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关于如何解除网站跳出率过高.顾名思义大家都知道跳出率指的是跳出率就是用户通过搜索相关关键词来到你的网站,只浏览了一个页面便离开了网站的访问次数占总的访问次数的百分比.跳出率可以得知用户对于网站内容的认可或者说网站对用户的吸引程度. 那么跳出率到底会对我们的站点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直接决定你在搜索引擎里面的排名,因为一旦一个站点的跳出率过高的话,那么你的站点是不是也就意味着用户体验度也就越差呢?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我们站点跳出率过高,小编分析成以下几点: 1.内链

百度目前还无法计算网站的跳出率

跳出率是目前seo界非常活跃的一个词语,我们先带大家认识一下,什么叫网站的跳出率?google对于跳出率的解释是:跳出率指单页访问次数或访问者从进入(目标)页离开网站的访问次数百分比.网址:http://support.google.com/googleanalytics/bin/answer.py?hl=zh-Hans&answer=81986 不难理解,拥有低跳出率的网站应该具有更好的用户体验,更容易吸引客户访问并留在网站,这样的网站理应有更大价值,也应该在百度拥有好的排名.跳出率理论上讲是

机构询价屡造市梦率高成长次新股或受益

每经记者 刘明涛 没有最高,只有更高!138.46倍的发行市盈率,星河生物(300143)的超高市盈率雷翻了股民. 同一批次发行的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达到惊人的105.5倍,机构这种疯狂举动令人深思.然而面对这种"梦幻"般的市盈率,投资者是否也应头脑发热,去成为"追梦"的牺牲品呢?本周,<每日经济新闻>另辟蹊径,通过分析机构这种不惧高的询价投资逻辑,试图为投资者找到另一种投资方向,以求挖掘出业绩更好.成长性更高的次新股. 在11月启动新股发行制度第二阶段改

济南青华不孕不育医院被指虚假宣传怀孕率(图)

"连续12年保持最高怀孕率"."全国怀孕率最高品牌医院",拥有这些"荣耀"的神奇医院,却不知道自家的"怀孕率"到底为多少.近日,记者采访了在自己医院门口就敢如此公开推销自己的济南青华不孕不育医院.根据市民反映,位于市中区英雄山路的济南青华不孕不育医院涉嫌医疗广告违规,记者来到了这家医院进行实地调查.记者发现,济南青华不孕不育医院门口的广告牌上,确实印有"连续12年保持最高怀孕率"的广告语:而在该医院的网站上

住房空置率之争:既得利益者化公权力为私利

专家称相关部门房地产调控有误既得利益者化公权力为私利 透视中国住房"空置率之争" 本报记者 杜晓 本报实习生 胡月 "的哥"李杰熟练地转动着方向盘,出租车已经驶入了近年来北京楼市最受关注.价格涨得最快的区域之一--朝青板块. 顺着李杰提示的方向,<法制日报>记者看到路旁的某高档小区的很多房子都是"黑灯". 3个月前,有媒体报道,"国家电网利用智能网络,在全国660个城市查出一个数据,总共有6540万套住宅电表读数连续6个月为

SAP中五个报废率的计算逻辑

废话不多说,SAP中有几个地方都有报废率的字段, 对应到不同的业务场景,这些不同的报废字段会起到不同的作用,希望能通过这篇博文能整理出这些报废字段的逻辑,以及适用的业务场景. 首先看看哪些地方有报废率字段,要注意一点,既然讲到报废率,它们的单位都是百分号%: 1.      物料主数据MRP1视图 – 装配报废(%)     2.      物料主数据MRP4视图 – 部件废品(%)     3.      BOM行项目-工序废品(%) 与净ID   4.      BOM行项目 – 部件废品(

再问空城:中国城市化的教训

中国城市化猛踩油门时,那些拔苗助长的教训或未被充分认识 文 张育群 对于深信中国房地产泡沫正在发酵的人来说,环京津地区几近无人区的超级大盘无疑是个绝佳例证-<环球企业家>2010年7月5日杂志刊发的<京津空城记>)一文,正引发民众的强烈关注.而随着中央电视台.南方周末等媒体的跟进报道,针对空城泡沫的讨论正上升为一个社会话题. 乐观者有乐观的现实基础.在经济刺激措施消退后,决策层将中国的经济增长点寄托于城市化战略,至2025年将有3亿多农村人口转入城市.为此,中国将需要建设100万兆

骨子里,李彦宏才是真正的狼

中介交易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858.html">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先扯点闲话. 据说,自从微信公众号被折叠之后,打开率明显下降了.说句不装逼的话,"科技观察"似乎没受什么影响,可能我写的本来就不多. 还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当文章被转入"朋友圈"后,打开率一定是降低了,现在看到"朋友圈"里分享的各种自媒体文章,说实话,我几乎只看标题,极少打开.相信很

6000万套空置房有可能委员建言政府尽快查清

数不清的空房子 本报记者 肖明 北京报道 "中国660多个城市,连续6个月以上电表读数为零的空置房高达6540万套,足够2亿人居住." 这样一则消息,虽然出处不明但依旧不胫而走.先是说国家电网公司利用智能电表统计的数字,后来又流传说是社科院的调查,亦有说法称是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队的调查.虽然这些传闻来源逐一被证明不属实,但全国住房的空置率到底有多高,依然是万人瞩目的数字. "我们查北京小区的电表发现,北京市自2004 年开始入住的居住小区中普通住宅的空置率平均为27.16%,

统计局着手调查空置房新一轮调控或将拉开序幕

房屋空置率受到 网友空前关注,第一谜团有待破解 有关空置房总量的传言,已经被炒了持续数月.尽管国家电网已经出面否认"6540万套空置房"消息发布的真实性,但由于权威统计数据缺位,民间试图通过"读水表"."晒黑灯"."数空调"."查物业"来调查空置房真相的热情却越发高涨,而"空置率到底为多少"也被网友戏称为"第一谜团". 昨日,国家统计局终于按捺不住,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