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的哲学是在不影响Java对象的设计的情况下将Java对象加入到框架中。
EJB的框架采用了一种侵略性(Invasive)的方法来设计对象,它要求你在设计中加入符合EJB规范的代码。一些轻量级的COP框架,例如Avalon,也要求对象设计时必须符合某种规范,例如Serviceable接口,这种做法是典型的Type 1做法。
这种设计思路要求Spring采用一种动态的、灵活的方式来设计框架。所以spring大量采用了反射。首先spring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管理bean。因为IOC的思想要求bean之间不能够直接调用,而应该采用一种被动的方式进行协作。所以bean的管理是spring中的核心部分。
反射和内省在代码的层次上思考问题,有时候能够带来出人意料的灵活性。但它的使用有时候也是一个哲学问题,不论是在ORM设计还是在AOP设计上都出现了类似的问题-究竟是使用反射,还是使用代码生成。
在Spring中,处理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在org.springframework.beans包中。而其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则是BeanWrapper。BeanWrapper,顾名思义,就是bean的包装器。所以,它的主要工作,就是对任何一个bean,进行属性(包括内嵌属性)的设置和方法的调用。在BeanWrapper的默认实现类BeanWrapperImpl中,虽然代码较长,但完成的工作却是非常的集中的。
BeanWrapper的深入研究
我们看看这个BeanWrapper是如何发挥运作的,假设我们有两个bean:
public class Company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Employee managingDirector;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this.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Employee getManagingDirector() {
return this.managingDirector;
}
public void setManagingDirector(Employee managingDirector) {
this.managingDirector = managingDirector;
}
}
public class Employee {
private float salary;
public float getSalary() {
return salary;
}
public void setSalary(float salary) {
this.salary = salar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