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了同CMM相关的人、企业、咨询机构、政府主管部门,历时两个多月,深感CMM的精深和推行的不易。她的贯彻实施,能从根本上提高一个国家软件行业的整体水平。而对于中国软件企业和从业者而言,CMM才刚刚来临……
一、引子
1986年底,美国“软件危机”日趋严重,同时,美国联邦政府希望能有一套评估软件供应商能力的方法,为此,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软件工程研究所(SEI)开始正式着手这项工作。SEI的W.S.Humphrey等人在仔细分析导致“软件危机”的各类具体因素后,相继提出了软件过程、软件能力成熟度等概念,并在Mitre公司的协助下,于1987年9月发布了一份“能力成熟度框架”(Capability Maturity Framework)和一套“成熟度问卷”(Maturity Questionnaire)。
这套问卷其实只是探索软件过程成熟度的一个工具,真正的模型出现在四年以后。SEI总结了自1987年以来对“成熟度框架”和初版“成熟度问卷”的实战经验,集中了四年来对软件公司评估的经验以及广泛的用户反馈,在“成熟度框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可用的模型,使这个模型可以更有效地帮助软件企业建立和实施过程改进计划。这个模型,就是后来为全球软件业所称道的CMM,当时推出的是CMM1.0版。
CMM的真正含义是“能力成熟度模型”,即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的缩写。
CMM1.0版使用2年之后,SEI在1992年4月举行了一场研讨会,来自全美的200多名软件专家参与了CMM的主题建议、草稿评审、更改评定和结果测试。根据众多专家的反馈,1993年SEI又推出了更新版的CMM1.1。近年来,针对软件的发展和过程影响的各个因素,CMM开始细化,并相继产生了多个分支,而且每个分支也在不断地产生新版本。
随着全球信息化和一体化进程的逐步深入,CMM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全球软件业的每个角落:在美国和北美地区,CMM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欧洲和亚洲国家正在采纳和实施CMM。当然,热潮之中,中国也毫无例外。
中国最早引进CMM体系的应该算是国防系统以及一些大学的研究部门,而实施最早的是Motorola(中国)公司,他们在1993年开始实施CMM,并于1996年达到CMM 3。但真正对国内业界带来冲击的还是1999年7月6日,由IBM和清华同方合资成立的北京鼎新信息系统开发有限公司通过CMM 2级,这是国内规模化知识导入CMM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这此后的一年多,中国软件界对CMM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分析,各大媒体相继发表了大篇幅的讨论性文章,CMM的各层次相关会议、论坛也层出不穷。人们对CMM的认识普遍经过了这样一个过程:概念、思想的引进→引发的业界争论→软件企业的质疑与肯定。中国本土企业第一家通过CMM 2评估的是2001年1月联想电脑有限公司软件事业部,它标志着中国CMM体系正式进入了“研究、实施期”。至此,中国的软件界开始了CMM引入的热潮。CMM服务商开始诞生并日趋活跃。
国内开始派出人员到SEI取经,国外的软件工程大师也开始第一次将眼光投向这块东方圣土。
二、CMM传道士
—— Ron Radice博士专访
CMM创始人前来大规模传道的,到目前为止,有2位:即Ron Radice和他的学生——CMM主任评估师、P-CMM创始人和设计者Bill Curtis。
这两次培训,是国内业界更多人士第一次真正直面CMM始祖,对于深入理解和更好实施CMM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Ron其人
在中国,即便是软件界,知道Ron的人恐怕也并不会特别多。但在印度,Ron却是一位家喻户晓的知名人物,由于Ron对印度软件业的巨大贡献,印度总理曾专门接见Ron,并对他所做的一切表示赞赏。
第一次见Ron,是2002年1月16日,北京,建国饭店。在由美国软件工程界名家、JBM公司总裁丛斌博士主办的我国第一届CMM主任评估师培训班上,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人,谈笑风生地在讲述着自已从事CMM的经历。
这个故事,与以前所历次听过的CMM有关,但又不象以前所听过的那样遥远、那样深奥。这一次,记者不但知道了CMM的更多内容,也同时知道了闪烁在这位老人身后的耀眼光环。
Ron是CMM主要创始人之一,现任SEI软件流程改进项目部门的总监。他的特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集多年经验与实践之大成。Ron曾在IBM技术管理职位任职23年,为IBM在软件流程和质量保证管理方面奠定了策略性的发展方向。也曾在美国著名的Rensselaer理工研究所管理学院教授软件工程。Ron所开发的工具曾被业界评为软件工程界最重要的10大贡献之一。
对CMM的认识和培训有独到的认识和经验。Ron从事CMM的相关工作已达30多年。80年代,他的团队开发出成功的现场评估方法,成为后来SEI在商用和政府软件组织推行的SPA和SCE方法的先驱。CMM中最常引用的休斯顿范例也是Ron亲自实施和创造的。SEI的现任院长以及全球CMM领域的许多优秀人才都是Ron的助手或学生。Ron所创建的评估公司,是美国政府允许对外评估的第一批企业之一。
有多部软件工程专著,如《An Industrial Approach》、《Software Inspection: Past, Present, and Future》、《Imagine the Possibility》和《Software Metrics: a Practical Approach and Level 5》等多部。
Ron一向奉为至理的一句话就是:“越简单越好,越有效越好”。他认为,在软件项目中,只要软件工程实施得好,就能达到“还未做测试,但大部分错误已排除”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