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贵阳高新区经济工作会上获悉,2016年,高新区新增大数据企业1182家,累计聚集大数据企业达2669家,大数据营业收入达401亿元,增长31.5%。2017年,高新区将以大数据发展升级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全力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示范区,力争年内聚集的大数据企业突破4000家。
从朗玛公司作为唯一的“大数据+大健康”企业进入全国互联网100强,到贵阳高新智慧运营管理公司成为全国首家大数据产业专业孵化器;从谋划布局“贵阳大数据走廊”提升数据中心核心带动作用,到“贵阳高新政务”成为全省首家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合格单位;从率先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建立“大数据精准招商安商云平台”,到搭建“大数据+招才引智”平台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370名……2016年,贵阳高新区的大数据产业发展始终保持“快步前行”。
2017年是高新区建区25周年,也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重要一年。高新区定下预期目标: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0.1%,力争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力争15%。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增长18.8%,力争22%。财政总收入增长10%,力争1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力争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力争35%。利用外资增长14%,力争20%。
围绕计划目标,高新区今年将从推进产业集聚等几个方面重点发力。
■推进产业集聚
企业的数量和质量是决定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在全国各地,大数据企业对关联企业的带动作用都不可小视。高新区2016年新增大数据企业1182家,带动新增注册工商企业就达到3257户。
因此,高新区将集聚大数据企业作为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围绕“核心业态+关联业态+衍生业态”,加快数据中心、电子商务、呼叫中心、端产品制造等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支柱性产业。同时,推进数字物流、数据库技术和应用、大数据双创示范基地等发展,做精做细前瞻性产业,推动挖掘与分析、数据交易与金融、数据资源与安全等产业的发展,引入数据处理加工、安全、数据交易和金融、智慧产业等项目,补全产业链条,加快产业集聚,力争年内大数据企业突破4000家。
■创新特色孵化品牌
高新区创造性制定出台《促进大数据技术创新十条政策措施》等政策,新增贵阳爱卡族科技、贵州全名城建网络等创新服务机构36家,搭建9个孵化平台。2016年底,科技部正式发文认定高新区大数据产业孵化器为国家级大数据专业孵化器,这也是全国创建成立的第一家大数据产业专业孵化器。
作为全省全市科技创新的大孵化器,高新区今年将加快推进国家大数据工程实验室、国家大数据产业孵化器、大数据重点实验室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打造能力型孵化空间,深挖创新创业资源,形成高新区特色孵化品牌。
同时,强力推进书虫空间、区块链技术创新平台等特色项目;加快大数据广场、贵州科学城、贵州大数据城等物理载体打造;建设一批科技基础设施、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0个项目提升竞争力
为展示新形象,提升美誉度竞争力,高新区今年计划抓实40个项目,具体包括“贵阳大数据产业生态基地”在内的10个大数据产业(平台)项目,包括“高新博物馆”在内的10个文化发展项目,包括“动力大道”在内的10个基础建设项目,包括“贵州科学城配套服务中心”在内的10个功能配套项目。据悉,今年一季度,就将组织一批项目集中开工。
■“产城互动”掀园区建设潮
“产城互动”在过去的发展中,一直是个难题。以沙文园为例,只有产没有城,经济、人气得不到提升,到了晚上,沙文园就是空城。
今年,高新区将产城互动作为攻坚重点,将突出抓好高新沙文动力小镇、罗格湖片区开发、久长园区建设。强化高端居住、体育娱乐、购物商城等生活功能区域布局,完善配套功能。
■实施“博士+”以人才兴区
通过搭建“大数据+招才引智”平台,高新区建立了高端人才名录库,并通过各种活动,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370名。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名,博士79名,海外留学归国人才56名,外籍常驻专家4名。
今年,高新区将把“博士+”作为战略抓手,深入实施人才兴区战略:充分用活用好国际人才城平台,加快推进博士俱乐部建设,着力解决人才短板。同时,抓好急需人才的引进工作,科学统筹人才需求。实施“博士+”计划,强化事业单位、高科和产投国有企业的人才引进。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