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今日,某经济型酒店连锁正式对外宣布自己改建酒店集团,实行多品牌、多层次的发展战略,而这个公司又曾经是笔者为之奋斗过的,忍不住很想谈谈自己的顾虑。
1. 该集团在做好自己的事情,挖掘经济型酒店的蓝海的时候做的非常成功,以非凡的速度成就了中国第一家NASDAQ上市的酒店连锁公司,这一步堪称中国酒店行业的典范,这一成功得益于早期的创始人清晰的思路、敏锐的眼光和抓住市场机会的魄力,而笔者也很有幸得在这里开启了酒店行业的美好旅程。
2. 上市之后,有意思的事情开始发生了,为了保证扩张的规模,耗巨资收购一家并不成功的低端品牌,扩张速度是上去了,经营问题接踵而来,连续的季报亏损,使各界开始质疑中国的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方向,都高唱中国的经济型酒店已经进入泡沫期,而实际上经济型酒店的从业人员都清楚的知道,经济型酒店的市场远未饱和,中国成为连锁的品牌经济型酒店占整个开张酒店数量不到10%,而欧美等发达国家高达70%,这么大的差距市场怎么会饱和?盲目的不计后果的扩张是很危险的,突然想到前段时间媒体红人——王石,尽管他口无遮拦说了一些负面影响很大的言辞,但我们还是要承认万科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翘楚,而其能发展到今天与当家人王石是密不可分的。而万科成功的发展恐怕与当时王石对多元化进行紧急刹车,收拢公司发展方向是很有关系的。
3. 低端品牌至今还是其财务报表最难看的一笔,他却再一次高调宣称进入集团化,开始做4星级酒店,卖价600-900元,那么,即将进入的战场到底是蓝海还是红海?中国经济型酒店业的出现正是由于发现了一个面向90%的本土消费者的大市场酒店资源的缺乏而出现的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600-900元的每个间夜的市场一直是被三星级、四星级和部分五星级酒店所把持的,为什么这一空间会有这么多星级?因为这一空间的市场定位很难做,全球的酒店集团从发展和营收上实际也一直都是最关注上下两端的酒店,而他却逆势而行,真的有什么独到之处吗?恐怕答案是非也,如果真的是租赁成本过高,学习锦江之星去做大量客房的经济型酒店未尝不可,以其品牌影响力应该不愁生意,如果真的是头脑发热,要做成集团,真的是愧对了这么多组织给予的这么多美好的评价,国人给予的这么美好的愿望。退一万步说,客源里真的有高端商务客人,他们真的需要等到你开店了才去住吗?这一档次的酒店比比皆是,包括很多国际知名品牌,人家的品牌做得没你好吗?诚然,在经济型酒店领域,外资品牌目前是逊于国内品牌的,这与经济型酒店面对的本土客源市场密不可分,但是一旦进入更高档次的酒店,在目前国内的市场里,内资是做不过外资的,这是不争的事实。再说一个酒店行业的常理,欧洲人做总经理的高端酒店是好于任何其他国籍的人管理的。再退一万步来说,全球的经济危机真的来了,高端酒店的入住率平均跌幅超过40%,尽管与季节也有一定的关系,但选择这个时候的进入是否真的有什么明显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