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风靡,去年都在谈互联网思维,这股风潮还没过去,如今各行各业就都开始谈O2O模式了,究竟是人云亦云,还是实际运营,说的人太多了,各种想法都有了,就像互联网思维一样,说的多了人们反而就迷惘了,一时间就成了台上唱戏台下听书的局面,台上唱的可能是真戏,但是台下听到的,大部分应该天书吧。
大家能看到,很多O2O仅仅是在谈趋势,说模式,很少真正涉及商业方面的东西,也就是说,很难说出基于O2O的商业模式,什么是商业模式?就是你是否借助O2O形成了产业规模并且盈利,估计大多都是做不到的,但是大家都能看到O2O这一模式在今后的发展潜力。
对于O2O能不能形成商业模式,这貌似是一个无限接近于学术理论的问题,因为很多人都意识到O2O这种模式是不可能长久存在的,当整个商业不分线上线下的时候,O2O也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那么,现在探索出来的的基于O2O的商业模式还算不算是成功的模式呢?这个问题是面向整个O2O商业体系的。
看过成功的O2O案例,也看过失败的O2O案例,成功是因为小而美做到了独善其身,譬如某某水果商店以O2O模式月收入增加几成,这种情况非常的蹊跷,水果店完全是线下的,水果店只有老板和老板娘,水果店仍然还在店里做零售,也就是说水果店并没有全部采用O2O模式,或者说,O2O只是辅助其提高销售额的一种方式,引申一下的话,就是说O2O对于这个商店并不是一种商业模式,其大部分运营还是通过传统的商业模式的。
是不是O2O必须要借助传统的商业模式呢?理论上来讲,传统企业的模式是可以整合O2O模式的,大多数传统企业都有强大的分销体系,代理商或者办事处甚至遍布全国,门店自然到处可见。传统企业完全可以利用这些门店的优势,各门店都是一个中心,进行O2O的引流、展示及客户体验等操作,这些运营方面的操作甚至都不用上传统的互联网,只要一部手机装上微信或者开发企业自己的APP就可以了。
这么说可能有些抽象,这里我举个例子,譬如你有品牌优势,消费者有了对你品牌的认知,想去你的门店购买正宗靠谱的产品,但是不知道专卖店具体位置,这时候就可以使用微信或者APP查询其附近最近的门店,然后去门店咨询、体验、购物,当然购物可以是在线上,也可以在线下,因此O2O模式并不一定需要支付的参与,有时候更像是一种商品推广的手段。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想到了苏宁和国美,还有近期与上万家便利店签订合同的京东,这几个商家肯定在以后会使用上面所提的这种模式,还是有区别的,苏宁和国美是有完善的配送体系的,京东的便利店难说,或者也可能走京东的物流体系。
相对而言,对于BAT来说,O2O才应该是一种更全面的商业模式布局,因为各家不缺流量,不缺渠道,重要的是不缺钱,所以剩下的就是用钱来卖缺的东西,这三方同时控制了支付、地图、团购等对O2O比较重要的入口的一部分,其实是在广撒网布大局。O2O对于这几家来说,可以脱胎为独立的运营模式,即搞成一个O2O平台,任何O2O的商业行为都可以在这里进行;也可以将O2O内置为已有商业模式的一部分,让O2O模式为其他模式服务,毕竟几家都是在搞平台。
关于商业模式,至少要涉及到分销渠道、价值链、收入模型、裂变模式等几点,O2O作为一种商业模式,当前仅是一种存在的状态,并没有深入到企业的深层内部,这意味着企业要想真的引入O2O模式,首先需要改造企业的渠道与价值链,这对于一个已经探索出成功商业模式的企业来讲是非常有难度的,这也是为什么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企业难的原因之一。因此,在你没有内部操刀的时候就凭表面布局高喊进军O2O,这基本上就是一种忽悠的状态了,因此不谈商业模式的O2O都是耍流氓。
当然,O2O模式也让更多企业看到了一种希望,那就是不一定非要把整个企业都挪移到线上,这就降低了传统企业互联网化的难度,那么互联网化的路程也就变短了。但是,这同样是一个缓坡爬山与陡坡爬山的相较量的过程,爬的时间与爬的速度决定企业爬山的方式,O2O确实把互联网化的进程缩短了,但是不去爬山永远也登不了封顶,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