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oKeeper源码研究系列(5)集群版建立连接过程

1 系列目录

2 各服务器角色的请求处理器链

先介绍下Leader、Follower、Observer服务器的请求处理器链

2.1 Leader服务器

PrepRequestProcessor-》ProposalRequestProcessor-》CommitProcessor-》ToBeAppliedRequestProcessor-》FinalRequestProcessor

ProposalRequestProcessor-》SyncRequestProcessor-》AckRequestProcessor

下面分别一一介绍

  • 1 PrepRequestProcessor:首先为请求分配请求号zxid,然后对客户端用户发送过来的请求或者Follower、Observer转发过来的请求进行事务的区分,如果是事务请求则创建出事务请求头,后面的请求处理器就是依据是否有事务请求头来判断该请求是否是事务请求。同时进行一些验证工作如session是否过期,验证权限等操作。
  • 2 ProposalRequestProcessor:主要对事务请求,向所有的Follower服务器发起一个议案,同时触发SyncRequestProcessor对事务请求的记录
  • 3 SyncRequestProcessor:对事务请求记录到事务日志文件中,记录完成后触发AckRequestProcessor
  • 4 AckRequestProcessor:对于上述议案,Leader也是投票的一份子,所以也要进行投票响应,只需执行下Leader的响应方法即可。而其他Follower服务器的投票响应则是需要向Leader发送一个Leader.ACK响应,Leader接收到后,同样去执行Leader的响应方法

在Leader的响应方法每执行一次,就会判断是否已经过半机器响应了,如果过半,则Leader向所有的Follower和Observer发送Leader.COMMIT请求,同时Leader也向自己的CommitProcessor中提交该事务请求,即该事务请求是通过过半机器认同的,需要被提交的事务请求。

  • 5 CommitProcessor:对于已经被过半机器认同的请求交给下一个处理器处理。而那些还没有被过半机器认同的,则处于阻塞状态。
  • 6 ToBeAppliedRequestProcessor:负责将请求交给下一个处理器FinalRequestProcessor,处理完毕后表示已经完成该项议案,然后就删除了该项议案
  • 7 FinalRequestProcessor:最后一个请求处理器。对于事务请求,执行事务的具体操作,如增删改node、createSession、closeSession等。对于非事务操作如获取数据等,从DataTree中获取相应的数据。最终返回数据给客户端。

2.2 Follower服务器

FollowerRequestProcessor-》CommitProcessor-》FinalRequestProcessor

SyncRequestProcessor-》SendAckRequestProcessor

  • 1 FollowerRequestProcessor:首先将请求交给下一个处理器即CommitProcessor处理器,如果是该请求是事务请求或者前面有事务请求在等待处理,则该请求会被阻塞。如果是事务请求,交给CommitProcessor处理器之后,又立马将该请求转发给Leader,即事务请求必须要经过Leader,然后Leader又会把该事务请求封装成一个议案发给各个Follower服务器进行投票,各个Follower服务器接收到Leader发送过来议案后,首先要把这个议案请求记录到事务日志中,即调用SyncRequestProcessor来处理
  • 2 CommitProcessor:一旦是事务请求,就需要等待该事务请求被过半数认可,接收到Leader的Leader.COMMIT请求,才会继续走下去
  • 3 SyncRequestProcessor:把Leader发送过来的议案记录到事务日志中,然后交给下一个处理器SendAckRequestProcessor
  • 4 SendAckRequestProcessor:当日志记录完成之后,需要给Leader发送一个Leader.ACK响应,表示已经成功记录在案。

Leader开始统计Follower发送过来的响应,一旦有过半机器发送过来响应,则认为该事务可以提交了。然后Leader就向所有的Follower发送Leader.COMMIT请求,带上之前的请求号,向所有的Observer发送Leader.INFORM请求,带上之前的整个请求内容,因为Follower在前面已经接收到了该请求,而Observer则没有接收到该请求,所以要对Observer带上整个请求内容。

Follower接收到Leader发送过来的Leader.COMMIT请求之后,根据带过来的请求号,找到真个请求对象,然后放到Follower的CommitProcessor中,使之继续走下去,交给FinalRequestProcessor

  • 5 FinalRequestProcessor:最后一个请求处理器。同上面一样。对于事务请求,执行事务的具体操作,如增删改node、createSession、closeSession等。对于非事务操作如获取数据等,从DataTree中获取相应的数据。最终返回数据给客户端

2.3 Observer服务器

ObserverRequestProcessor-》CommitProcessor-》FinalRequestProcessor

SyncRequestProcessor

其中上述SyncRequestProcessor是通过配置zookeeper.observer.syncEnabled系统属性的true or false来决定是否需要这个处理器,默认true

  • ObserverRequestProcessor:和FollowerRequestProcessor功能完全一样,只是参数不一样,可以抽象出来的。

所以我们看到Observer服务器和Follower服务器的处理器链基本差不多。不同之处就是Follower服务器还有一个SendAckRequestProcessor,向Leader发送投票反馈。而Observer不参与投票,则不需要这个处理器。

以上就大致说完了各个服务器角色的请求处理器链,下面就结合具体的请求案例,再来捋一下整个过程

3 连接Leader建立session关联的过程和session不断激活的过程

这里连接的服务器以Leader为例,先说建立session关联的过程,之后再说session不断激活的过程

3.1 建立session关联的过程

这就需要从用户创建ZooKeeper对象开始说起。

  • 1 客户端: 用户创建ZooKeeper对象,内部创建出ClientCnxn,可以简单想象成ZooKeeper对象的内部管家,ClientCnxn有两个主要的线程SendThread和EventThread

    SendThread负责与服务器端的通信,EventThread负责事件的通知。

    • 1.1 SendThread启动之后,就从创建ZooKeeper对象的地址列表(被随机打乱了),取出一个服务器地址进行tcp连接操作
    • 1.2 当tcp连接连接成功之后,就需要和服务器端建立session关联。依托tcp连接,向服务器端发送ConnectRequest请求,会把创建ZooKeeper对象时指定的sessionTimeout时间带上
  • 2 Leader服务器端: 一旦和服务器端建立tcp连接之后,服务器端会给客户端创建一个ServerCnxn,专门负责与该客户端的通信
    • 2.1 当客户端第一次发送ConnectRequest请求到ServerCnxn中,ServerCnxn首先会对tcp连接传递过来的数据序列化成ConnectRequest,拿到客户端传递的sessionTimeout时间,由于服务器端在启动的时候指定了maxSessionTimeout、minSessionTimeout(即使没有指定,也会使用默认的),要求客户端传递过来的sessionTimeout时间必须在此两者之间,不符合要求的分别取对应的最大值或者最小值
    • 2.2 然后就使用Leader服务器的SessionTracker(session管理器)根据上面协商后的sessionTimeout时间,分配出sessionId,创建出session
    • 2.3 根据分配的sessionId和刚才的ServerCnxn创建出一个请求,类型为OpCode.createSession,将该请求提交到Leader的请求处理器链上
    • 2.4 首先遇到的是PrepRequestProcessor处理器,认为OpCode.createSession请求是一个事务请求,就创建了一个事务请求体,再次执行了session的添加操作,主要是作用于从Follower等转发过来的创建session的请求。放心不会进行重复添加的,里面进行来判断的。
    • 2.5 PrepRequestProcessor处理器执行完毕,交给下一个处理器ProposalRequestProcessor。ProposalRequestProcessor处理器将该创建session的请求立马交给了下一个处理器CommitProcessor的处理队列中(该请求被阻塞在那),然后又立马返回将该请求封装成一个议案,发送给所有的Follower服务器
    • 2.6 Follower服务器接收到Leader发过来的议案后,使用SyncRequestProcessor将该请求即创建session的请求记录到事务日志中,然后交给Follower的下一个处理器SendAckRequestProcessor,使用该处理向Leader发送Leader.ACK反馈
    • 2.7 每收到Follower的一次Leader.ACK反馈,就要统计下是否已经过半数了,如果过半数,则Leader向所有的Follower发送Leader.COMMIT命令,带上之前的请求号,向所有的Observer发送Leader.INFORM命令,需要带上之前的整个请求内容。同时Leader也向自己的CommitProcessor提交创建session的请求,CommitProcessor拿到该请求后,不再阻塞,继续走向下一个处理器ToBeAppliedRequestProcessor
    • 2.8 ToBeAppliedRequestProcessor将创建session的请求先交给下一个处理器FinalRequestProcessor处理,当FinalRequestProcessor处理完成之后,删除之前提出的针对该请求的议案
    • 2.9 FinalRequestProcessor针对创建session的请求,会使用SessionTracker再次执行创建(不会重复的,内部进行了判断,一旦已经有了sessionId对应的session则只需要查看是否过期,如果没有过期则重新激活session,即重新计算session的过期时间)。然后就Leader从request中取出ServerCnxn,开始准备向客户端发送响应了。响应内容是sessionId、根据sessionId计算出来的密码、协商后的sessionTimeout时间
    • 2.10 虽然上述Leader已经对客户端进行了响应,但是其他Follower和Observer接收到Leader发送的Leader.COMMIT命令和Leader.INFORM命令,他们接收到上述命令之后,也都从CommitProcessor中走出来了,不再阻塞在那里,走向了FinalRequestProcessor。仍然使用SessionTracker再次执行创建session的操作,但是Follower和Observer中的SessionTracker实现是LearnerSessionTracker,而Leader中的SessionTracker是SessionTrackerImpl。

      session已经在Leader内部创建出来了,其他的Follower、Observer仅仅是保存下sessionId和sessionTimeout时间,并没有完整的session对象。

      所谓的session在所有机器上共享,其实就是Leader中保存着所有的session信息,并负责检查session的过期。其他机器只负责简单保存下sessionId以及对应的sessionTimeout时间,对于session问题下面再详细说明。

      FinalRequestProcessor执行完session添加之后,也从request中取出对应的ServerCnxn,当然为null,然后就不执行任何操作。只有客户端所连接的那台服务器才会有ServerCnxn

  • 3 客户端: 当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端的创建session的响应之后,首先判断服务器端返回的sessionTimeout时间是否小于等于0

    如果小于等于0则表示session创建失败。向EventThread中发送两个事件,第一个事件是KeeperState.Expired类型的事件,即session过期事件。第二个事件是eventOfDeath死亡事件,当EventThread收到eventOfDeath事件后,就会结束EventThread线程循环,EventThread线程走向死亡,即ZooKeeper对象不再可用。

    如果大于0则表示创建session成功。向EventThread中发送一个KeeperState.SyncConnected事件

3.2 session不断激活的过程

上面说完了建立session关联的过程,下面就说说session是如何不断的激活的

因为服务器端,Leader服务器的SessionTrackerImpl,会每隔tickTime时间就会执行一次session过期检查,如果session没有及时激活的话,就会过期,就会被SessionTrackerImpl清理掉,对应的客户端ZooKeeper对象就不可用了。

  • 1 客户端:客户端的SendThread线程在循环过程中,不断的向服务器端发送Ping请求。操作类型为OpCode.ping

    对于发送频率,先说明下。

    • lastSend:客户端向服务器端最后一次发送请求的时间
    • idleSend:lastSend时间到当前时间的间隔
    • readTimeout:客户端的读超时时间,取值是2/3的sessionTimeout时间

    SendThread在循环过程中发现idleSend时间已经超过了readTimeout的一半了,或者idleSend时间已经超过10s,就会执行一次发送Ping请求。

  • 2 Leader服务器端:为该客户端分配的ServerCnxn接收到客户端的请求后,先将请求封装成一个Request对象,然后提交该请求到Leader的请求处理器链
    • 2.1 在交给请求处理器之前,进行了session的激活操作。

      SessionTrackerImpl对于session超时检查,是进行的分桶策略。以tickTime的整数倍的时间点就是一个桶,存放着在该时间点过期的session。

      session被激活的过程就是从某个tickTime的整数倍的时间点对应的桶中移到后面时间点对应的桶中

      SessionTrackerImpl会每隔tickTime时间就会执行一次session过期检查,有了分桶策略就比较方便了,不用遍历每个session执行检查,只需要查看当前时间点对应的桶中是否含有session,如果有则表示该session没有被及时激活,需要进行过期操作。

      session的激活就是先检查当前session是否过期,如果没有过期,则重新计算session的过期时间,计算方式就是当前时间加上sessionTimeout时间然后取一个tickTime的整数值,即选择了后面的一个桶进行存放该session。

    • 2.2 首先是Leader的PrepRequestProcessor处理器:发现该请求是Ping请求,不会创建事务请求体,只会检查下session是否过期。然后交给下一个处理器ProposalRequestProcessor
    • 2.3 ProposalRequestProcessor对于非事务请求也仅仅是直接交给下一个处理器CommitProcessor
    • 2.4 CommitProcessor中如果没有正在等待处理的事务请求,则会直接交给下一个处理器ToBeAppliedRequestProcessor。如果有正在被处理的事务请求,则也需要进行等待,感觉这里不是太合理,Ping类型的请求,应该直接通过,不经过任何等待的。
    • 2.5 ToBeAppliedRequestProcessor也没有做什么处理,直接交给下一个处理器FinalRequestProcessor
    • 2.6 FinalRequestProcessor针对ping请求,直接进行响应即可。
  • 3 客户端:客户端在接收到服务器端返回的ping响应之后也不做什么操作。

可以看到当客户端连接的是Leader服务器时,session的不断激活就是通过客户端不断发送Ping请求给Leader服务器端,重新计算session过期时间达到激活session的目的。可以看到Follower、Observer都不参与此过程,然而当客户端连接的不是Leader服务器端,就不一样了,过程就没这么简单了。后面详细说明

3.3 session过期过程

一旦Leader发现某个session过期了,会先从Leader中删除该session,然后创建一个OpCode.closeSession请求,提交到Leader的请求处理器链

  • 1.1 首先是Leader的PrepRequestProcessor处理器,发现session过期是一个事务请求,创建出事务请求头。然后设置该session的isClosing属性为true,然后交给下一个处理器ProposalRequestProcessor
  • 1.2 ProposalRequestProcessor处理器先把该请求交给下一个处理器CommitProcessor,由于该请求是事务请求,则针对该请求提出一个议案,发给所有的Follower进行投票,其实所谓的投票就是Follower记录事务请求的过程,记录成功并发送响应给Leader,就算是一次成功投票。一旦过半数的Follower进行了反馈,Leader就认为此次事务请求可以被提交了。然后向所有的Follower发送Leader.COMMIT请求,向所有的Observer发送Leader.INFORM请求。向Leader的CommitProcessor处理器的提交队列中发送这个closeSession请求。使之继续往下一个处理器走,下一个处理器即ToBeAppliedRequestProcessor
  • 1.3 ToBeAppliedRequestProcessor也没有做什么处理,直接交给下一个处理器FinalRequestProcessor
  • 1.4 在FinalRequestProcessor中对closeSession请求会做以下操作:

    首先删除这个session创建的所有临时节点,并触临时节点删除的事件,类型为EventType.NodeDeleted,同时触发父节点的children变化的事件,类型为EventType.NodeChildrenChanged。

    其次再次从sessionTracker中将该session删除

    最后关闭使用该session创建的ServerCnxn,即断开了与客户端的连接,至此,Leader就完成了closeSession的整个过程

  • 1.5 closeSession请求在Follower和Observer作为:仍然是到FinalRequestProcessor执行上述同样的操作。至此,session在整个集群中就彻底被删除了。

当客户端连接的是Leader服务器,建立session关联和session激活、session过期过程比较简单。一旦是客户端连接的是Follower或者Observer的时候,过程就稍微多了一些。

4 连接Follower建立session关联的过程和session不断激活的过程

当客户端连接的是Follower的话,和上面的情况稍有差别。下面的部分内容和上面有很多重复的地方,为了方便观看,重复的部分直接复制过来了,同时要注意不同的地方

4.1 建立session关联的过程

这就需要从用户创建ZooKeeper对象开始说起。

  • 1 客户端: 用户创建ZooKeeper对象,内部创建出ClientCnxn,可以简单想象成ZooKeeper对象的内部管家,ClientCnxn有两个主要的线程SendThread和EventThread

    SendThread负责与服务器端的通信,EventThread负责事件的通知。

    • 1.1 SendThread启动之后,就从创建ZooKeeper对象的地址列表(被随机打乱了),取出一个服务器地址进行tcp连接操作
    • 1.2 当tcp连接连接成功之后,就需要和服务器端建立session关联。依托tcp连接,向服务器端发送ConnectRequest请求,会把创建ZooKeeper对象时指定的sessionTimeout时间带上
  • 2 Follower服务器端: 一旦和服务器端建立tcp连接之后,服务器端会给客户端创建一个ServerCnxn,专门负责与该客户端的通信
    • 2.1 当客户端第一次发送ConnectRequest请求到ServerCnxn中,ServerCnxn首先会对tcp连接传递过来的数据序列化成ConnectRequest,拿到客户端传递的sessionTimeout时间,由于服务器端在启动的时候指定了maxSessionTimeout、minSessionTimeout(即使没有指定,也会使用默认的),要求客户端传递过来的sessionTimeout时间必须在此两者之间,不符合要求的分别取对应的最大值或者最小值
    • 2.2 然后就使用Follower服务器的SessionTracker(session管理器)根据上面协商后的sessionTimeout时间,分配出sessionId。

      Leader服务器使用的SessionTracker是SessionTrackerImpl,而Follower使用的SessionTracker是LearnerSessionTracker。两者的区别如下:

      SessionTrackerImpl:不仅分配sessionId,还负责创建session对象,维护session对象,开启线程不断检查session是否过期

      LearnerSessionTracker:仅仅分配sessionId,只保存sessionId,没有session对象。session对象的创建都是在Leader的SessionTrackerImpl中创建的

    • 2.3 根据分配的sessionId和刚才的ServerCnxn创建出一个请求,类型为OpCode.createSession,将该请求提交到Follower的请求处理器链上
    • 2.4 首先遇到的是Follower服务器的FollowerRequestProcessor处理器,它先将该请求交给下一个处理器CommitProcessor,然后会阻塞。由于创建session请求是事务请求,则这个Follower会把该请求转发给Leader服务器
  • 3 Leader服务器端:Leader服务器为上述Follower服务器分配的LearnerHandler会收到来自Follower服务器的上述创建session的请求,LearnerHandler把该请求交给了Leader请求处理器链来处理了

    • 3.1 首先遇到的是PrepRequestProcessor处理器,认为OpCode.createSession请求是一个事务请求,就创建了一个事务请求体,根据请求传递过来的sessionId和sessionTimeout时间,使用Leader服务器的SessionTrackerImpl创建出了session,保存来起来。然后就交给了下一个处理器ProposalRequestProcessor来处理
    • 3.2 ProposalRequestProcessor处理器将该创建session的请求立马交给了下一个处理器CommitProcessor的处理队列中(该请求被阻塞在那),然后又立马返回将该请求封装成一个议案,发送给所有的Follower服务器
    • 3.3 Follower服务器接收到Leader发过来的议案后,使用SyncRequestProcessor将该请求即创建session的请求记录到事务日志中,然后交给Follower的下一个处理器SendAckRequestProcessor,使用该处理向Leader发送Leader.ACK反馈
    • 3.4 每收到Follower的一次Leader.ACK反馈,就要统计下是否已经过半数了,如果过半数,则Leader向所有的Follower发送Leader.COMMIT命令,带上之前的请求号,向所有的Observer发送Leader.INFORM命令,需要带上之前的整个请求内容。同时Leader也向自己的CommitProcessor提交创建session的请求,CommitProcessor拿到该请求后,不再阻塞,继续走向下一个处理器ToBeAppliedRequestProcessor
    • 3.5 ToBeAppliedRequestProcessor将创建session的请求先交给下一个处理器FinalRequestProcessor处理,当FinalRequestProcessor处理完成之后,删除之前提出的针对该请求的议案
    • 3.6 FinalRequestProcessor针对创建session的请求,会使用SessionTracker再次执行创建(不会重复的,内部进行了判断,一旦已经有了sessionId对应的session则只需要查看是否过期,如果没有过期则重新激活session,即重新计算session的过期时间)。然后就Leader从request中取出ServerCnxn,发现为null(只有客户端连接的那台服务器的才会有对应的ServerCnxn),就什么也不执行。至此Leader的任务已经完成。
  • 4 Follower和Observer服务器:他们分别接收到Leader的Leader.COMMIT、Leader.INFORM命令之后,就会在他们的CommitProcessor处理器的提交队列中接收到创建session的请求,然后交给下一个处理器即FinalRequestProcessor处理器来执行创建session的具体内容

    Follower和Observer服务器都使用LearnerSessionTracker记录下这个sessionId和对应的sessionTimeout时间。至此,所有的服务器上都保存了这个创建的sessionId了。

    然后其他的一些Observer和Follower从request中取出ServerCnxn,发现都为null,什么也不操作。只有客户端连接的这台Follower取出的ServerCnxn是有值的,需要给客户端反馈创建session的响应了。

    响应内容就是sessionTimeout、sessionId、根据sessionId计算出的密码。

  • 5 客户端: 当客户端收到Follower服务器端的创建session的响应之后,首先判断服务器端返回的sessionTimeout时间是否小于等于0

    如果小于等于0则表示session创建失败。向EventThread中发送两个事件,第一个事件是KeeperState.Expired类型的事件,即session过期事件。第二个事件是eventOfDeath死亡事件,当EventThread收到eventOfDeath事件后,就会结束EventThread线程循环,EventThread线程走向死亡,即ZooKeeper对象不再可用。

    如果大于0则表示创建session成功。向EventThread中发送一个KeeperState.SyncConnected事件

4.2 session不断激活的过程

客户端还是一样,定期向连接的服务器这里是Follower服务器,发送Ping请求

  • 1 客户端:客户端的SendThread线程在循环过程中,不断的向服务器端发送Ping请求。操作类型为OpCode.ping

    对于发送频率,先说明下。

    • lastSend:客户端向服务器端最后一次发送请求的时间
    • idleSend:lastSend时间到当前时间的间隔
    • readTimeout:客户端的读超时时间,取值是2/3的sessionTimeout时间

    SendThread在循环过程中发现idleSend时间已经超过了readTimeout的一半了,或者idleSend时间已经超过10s,就会执行一次发送Ping请求。

  • 2 Follower服务器端:为该客户端分配的ServerCnxn接收到客户端的Ping请求后,先将请求封装成一个Request对象,然后提交该请求到Follower的请求处理器链
    • 2.1 在交给请求处理器之前,进行了session的激活操作。

      LearnerSessionTracker对session的激活,仅仅是把该sessionId和sessionTimeout时间放到另一个HashMap<Long, Integer> touchTable结构中,仅此而已。其实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是:能够在Leader服务器上进行真正的session激活,不然的话,Leader服务器在不断检查session过期,一旦没有及时激活就会删除该session的。先提出一个疑问:客户端的Ping请求如何来激活Leader服务器上保存的session呢?

    • 2.2 首先是Follower的FollowerRequestProcessor处理器:直接把该请求交给下一个处理器CommitProcessor,由于Ping请求并不是事务请求,则不会把该请求转发给Leader服务器
    • 2.3 CommitProcessor中如果没有正在等待处理的事务请求,则会直接交给下一个处理器FinalRequestProcessor。如果有正在被处理的事务请求,则也需要进行等待,感觉这里不是太合理,Ping类型的请求,应该直接通过,不经过任何等待的。
    • 2.4 FinalRequestProcessor针对ping请求,直接发送进行响应。
  • 3 客户端:客户端在接收到服务器端返回的ping响应之后也不做什么操作。

至此整个客户端的Ping请求就处理完成了。上面的疑问还没解决呢?这次Ping请求的目的还没达到呢?

还有一个过程如下:

  • 1 Leader会在一个while循环中,通过循环遍历所有的LearnerHandler不断的向所有的其他服务器发送Ping请求,用于检测Leader和其他服务器之间的正常连接,一旦超时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则就会删除该LearnerHandler。一旦LearnerHandler的数量小于最初总数量的一半,则认为该Leader该下台了,需要重新选举Leader了。
  • 2 Follower和Observer接收到Leader的Ping请求之后,就会把LearnerSessionTracker中的touchTable(里面的这些sessionId都是需要重新被激活的)全部传递给Leader
  • 3 Leader接收到这些需要被激活的session后,一个一个挨个的重新计算了session的超时时间。至此,客户端的Ping请求终于达到效果了

5 结束语

本篇文章,详细描述了连接不同服务器创建session的过程,以及session的激活过程和session过期过程。下一篇就开始讲述Leader的选举过程

时间: 2024-09-16 16:31:26

ZooKeeper源码研究系列(5)集群版建立连接过程的相关文章

ZooKeeper源码研究系列(2)客户端创建连接过程分析

1 系列目录 ZooKeeper源码研究系列(1)源码环境搭建 ZooKeeper源码研究系列(2)客户端创建连接过程分析 ZooKeeper源码研究系列(3)单机版服务器介绍 ZooKeeper源码研究系列(4)集群版服务器介绍 2 客户端API简单使用 2.1 demo案例1 一个最简单的demo如下: public class ZookeeperConstructorSimple implements Watcher{ private static CountDownLatch conne

ZooKeeper源码研究系列(4)集群版服务器介绍

1 系列目录 ZooKeeper源码研究系列(1)源码环境搭建 ZooKeeper源码研究系列(2)客户端创建连接过程分析 ZooKeeper源码研究系列(3)单机版服务器介绍 ZooKeeper源码研究系列(4)集群版服务器介绍 2 集群版服务器启动过程 启动类是org.apache.zookeeper.server.quorum.QuorumPeerMain,启动参数就是配置文件的地址 2.1 配置文件说明 来看下一个简单的配置文件内容: tickTime=4000 initLimit=10

ZooKeeper源码研究系列(1)源码环境搭建

1 系列目录 ZooKeeper源码研究系列(1)源码环境搭建 ZooKeeper源码研究系列(2)客户端创建连接过程分析 ZooKeeper源码研究系列(3)单机版服务器介绍 ZooKeeper源码研究系列(4)集群版服务器介绍 2 搭建步骤 2.1 到github中fork该项目 项目地址 https://github.com/apache/zookeeper.fork完成之后就存至自己的仓库中了. 2.2 clone上述自己的仓库地址到本地 先看下大体的代码格式: 2.3 使用ant对源码

ZooKeeper源码研究系列(3)单机版服务器介绍

1 系列目录 ZooKeeper源码研究系列(1)源码环境搭建 ZooKeeper源码研究系列(2)客户端创建连接过程分析 ZooKeeper源码研究系列(3)单机版服务器介绍 ZooKeeper源码研究系列(4)集群版服务器介绍 2 单机版服务器启动方式 单机版的服务器启动,使用ZooKeeperServerMain的main函数来启动,参数分为两种: 只有一个参数:表示为一个配置文件地址 有2~4个参数:分别表示端口.dataDir.tickTime.maxClientCnxns 详细介绍见

.NET Framework源码研究系列之---ArrayList与LinkedList

在上一篇<.NET Framework源码研究系列之---马甲List>中我们一起研究了.NET中 List的源代码,也得到一些兄弟的热心反馈.其中一位仁兄说希望看到ArrayList与LinkedList源 代码,所以今天就以此为话题,大家一起看一下.NET中是如何实现ArrayList和LinkedList 的. 我们先看ArrayList和LinkedList在.NET中的位置,ArrayList的命名空间是 System.Collections,LinkedList的命名空间是Syst

.NET Framework源码研究系列之---马甲List

在上一篇随笔<.NET Framework源码研究系列之---Delegate>中我们一起研究了.NET 中是如何实现委托的.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一下.NET中我们用的最多的一个集合类之一List. 大家都知道,在.NET集合类中List如Array一样都是一个顺序一维数组,与Array不同的是,我 们可以更方便的操作List类型的集合,比如插入数据,删除数据,排序等等,那么.NET源码中List 是如何实现的呢?我们在使用List相对Array的优点时会不会有其他方面的代价呢?从List的源码

.NET Framework源码研究系列之---万法归宗Object

经过前面三篇关于.NET Framework源码研究系列的随笔,相信大家都发现其实.NET Framework的实现其实并不复杂,也许跟我们自己做的项目开发差不多.本人也是这样的看法.不 过,经过仔细深入的研究,我们还是会发现一下平时很难注意到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对我们完善思 路,开阔眼界,锻炼良好的编码素质有着很大的意义. 我们知道.NET中所有的类型(包括:引用类型,值类型)都从Object类派生过来,由此可以说 Object是所有类型的根本.那么今天我们就研究.NET(C#)中一切元素的根本

.NET Framework源码研究系列之---Delegate

曾几何时能看到微软产品的源码简直是天方夜谭,不过现在这却成了现实,微软终于对外开放 了它的产品的源代码.抛去开源运动与微软之间的世代情仇,抛去微软这一做法的初衷,这总归是 件好事,能够让我们拨开云雾,一窥优秀产品的秘密. 前两天看到有位仁兄在随笔中的留言,说他以为".NET中的设计模式"是在讲.NET Framework 与设计模式的关系,其实不是,不过这也让我想起来自己确实研究过.NET Framework的源码,于是 就找打算找时间把自己的心得体会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今天就先从

一起谈.NET技术,.NET Framework源码研究系列之---Delegate

前言 曾几何时能看到微软产品的源码简直是天方夜谭,不过现在这却成了现实,微软终于对外开放了它的产品的源代码.抛去开源运动与微软之间的世代情仇,抛去微软这一做法的初衷,这总归是件好事,能够让我们拨开云雾,一窥优秀产品的秘密. 前两天看到有位仁兄在随笔中的留言,说他以为".NET中的设计模式"是在讲.NET Framework与设计模式的关系,其实不是,不过这也让我想起来自己确实研究过.NET Framework的源码,于是就找打算找时间把自己的心得体会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今天就先从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