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手机、查看电子邮件、网上搜索新闻、用QQ和朋友聊天、在网上购物,这些都是互联网上经得起考验的应用,也因此创造出百度、腾讯等一批伟大的公司。
这些应用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大众化,它们能够融入每一个现代人的生活。而另一些">互联网应用,如电子游戏,博客、SNS等尽管也创造了相当的辉煌,但始终无法摆脱特定用户群的限制,其前途也因此受到制约。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微博的未来充满想象。它是红极一时的小龙虾,还是每天都离不开的白米饭?
至少从目前来看,微博的针对人群有相当的局限性。我们看一下哪些人最常用微博,首先是明星,因为他们需要很多粉丝。第二,是企业营销人员,他们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我们不得不承认,生活不是舞台,大多数人更愿意选择做一名台下的观众,而不是在舞台上作秀的演员。
由于微博传播信息的速度快,参与面广,已经在一些新闻事件的传播中显示出巨大的影响力。但这也会使得人们对于微博本质的认识产生某种偏颇。其实,微博虽然具有神奇的力量,但如果我们对它进行仔细分析的话,它本身还是具有诸多的局限性。微博之所以能够产生神奇的力量,并不是微博本身具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微博这种媒介与所传播的信息和物质、能量一起,是构成宇宙的三大要素之一,是人类的追求对象。信息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有目共睹,众所周知。而微博只是传播工具中的一种,正像邮局是传递信息的工具一样,并不是微博拥有巨大的社会作用,而是信息拥有巨大的社会作用。
信息价值的大小以及人们追求信息动机的强弱,决定了传播渠道的社会地位。也就是说信息的价值决定着传播渠道的价值。正像离开了美酒,酒瓶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一样。微博身上的巨大光环,只不过是社会信息的反光而已。如果一味的对于微博顶礼膜拜,实际上是一种舍本求末之举。如果将微博神化,也是一种泡沫。
一切大众传播渠道都有自身的特点,那么,微博传播的信息有何优缺点?
赞同者说,微博的信息具有草根性,140字的限制将平民和莎士比亚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这一点导致大量原创内容爆发性地被生产出来。这话恐怕没有多少人会相信,众所周知,越是简短的文字越考验写作者的功力。这就难怪,不少微博内容都是泛泛而谈,不忍卒看。
更明显的例子是一些政府部门的微博,尽管说得花好稻好,打开一看,大多是一些政府公文和礼貌用语,全无实质性内容。一些企业的微博也好不到哪儿去,流水账似地汇报一些企业动态,充其量是企业网站的延伸。这样的微博距离“创新交互方式”相去甚远。
要激起人们的激情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的精彩内容和商业模式。所以,要保持微博的长久红火依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