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2月2日电(记者王政)2日是第19个世界湿地日。中国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表示,中国今后不但采取最严格的措施保护好现有湿地,还将运用多种办法恢复扩大全国湿地面积,“力争到2020年,全国湿地保有量达到8亿亩以上,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55%。”
张永利是在参加2015年世界湿地日活动启动仪式时作上述表示的。来自国家林业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湿地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国已建立570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和900多个湿地公园,共有2324万公顷湿地得到了不同形式的保护,湿地保护率由10年前的30.49%提高到现在的43.51%。
因为持续不断的努力以及已经取得的显著成效,中国湿地保护的实践和成果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湿地公约前秘书长安纳达先生评价,中国的湿地保护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树立了典范”。
不过,当前的湿地保护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公众的切身感受仍有不小的差距。“尽管中国湿地保护取得显著成效,但总体来看,全国湿地仍然面临着面积不断萎缩、生态功能持续减退、物种多样性日渐减少等多种威胁。”张永利说。
中国自然湿地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3.77%,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由于长期过度开发,全国湿地面积减少、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中国的湿地保护事业任重道远。
张永利指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建设生态文明迈出新步伐,湿地保护也需要新思路、新举措。
这就要求各地不但要切实加大力度保护好现有湿地,划定落实湿地保护“红线”,实施严格的开发管控制度,而且要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恢复扩大湿地面积。
“以最严格的措施保护好现有湿地是基础,必须确保红线区湿地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退化。”张永利强调。
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今后还要将着眼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提升,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对功能退化的沼泽、河流、湖泊、滨海湿地,进行综合治理。
曾经作为保护生态及森林保有量的“退耕还林”,也将被移植到扩大湿地面积中来。张永利透露,今后将在一定区域内开展“退耕还湿”试点,为扩大湿地面积拓展空间。
中国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主任马广仁说,健全湿地保护法规制度、提升全民湿地保护意识,也将是中国下一步推进湿地保护的着力方向。“当前亟需出台全国湿地保护条例,对湿地性质及破坏行为的处罚等作出明确规定,使湿地保护走上法制化轨道。”马广仁说。
同时,中国今后将加强针对湿地退化机理及修复关键技术、湿地合理利用模式等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提高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并将继续通过科普宣传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形成珍爱湿地、保护湿地的氛围。
“湿地关乎文明兴衰,关乎人类未来。”张永利说,中国今后将致力于恢复扩大湿地面积,提升湿地生态功能,切实保护好湿地这个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
今年2月2日,是第19个世界湿地日,也是中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建立十周年。由国家林业局、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2015年世界湿地日活动启动仪式在西溪湿地举行。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湿地,我们的未来”,倡导湿地保护从青少年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