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3招应对IPO冰冻期:津贴与项目签字挂钩

首次公开发行(IPO)放缓,业务收入锐减迫使诸多投行思变。证券时报记者调查获悉,多家投行最近采取裁旧换新、签字领薪、成本自负三招进行全面控制成本,只为在困难时期节约弹药,等待市场回暖。人力成本居高不下证监会网站显示,截至3月7日,目前排队等待IPO上市企业合计达859家,其中国信证券在审项目66家,广发证券、招商证券、中信建投均达50家。此外、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华林证券和中金公司分别为37家、34家、33家和23家。IPO审核放缓导致不少投行2012年收入同比大幅下滑。其中,超过8家的投行收入同比下滑幅度逾50%。与此同时,投行人力成本居高不下。证监会网站显示,目前有13家投行保荐代表人数量已超过60个,有7家投行的保代人数甚至超过80人,其中国信保代数量超过156人,中信证券116人。尽管一些券商降低了保代津贴,取消准保代补贴,但投行成本中保代人力成本占比仍然最高。深圳一家大型券商副总裁表示,多家收入超过3亿元的投行中,人力成本接近或超过一半,甚至部分投行的人力成本即超2亿元。“投行利润率并不高。一些投行虽然营业收入不错,但业绩激励支出占比较高导致赚钱不多,有的投行甚至连续亏损几年。”IPO审核放缓让投行成本与利润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一边收入大幅减少,另一边成本未显著降低,这让很多投行部门经营压力陡然增大。”一位平安证券前投行高管表示,此前不赚钱甚至亏损的投行,如今亏损额在不断增加,而来自经营层和股东的压力使得这些投行必须做出改变。第一招:业务人员裁旧换新据了解,此前不少主要依靠IPO业务收入的投行已调整业务重点。深圳一家大型投行团队便将业务重点转向再融资和并购业务。该团队负责人称,去年该团队依靠再融资业务获得超过1亿元的收入,收支基本持平,“如果下半年IPO才全面恢复,那意味着上半年再融资和并购业务必须有上亿元的收入才好向股东交代。”目前并购业务收入相对不高,于是大部分投行将目光投向再融资业务。一些过去擅长IPO业务的投行熟手,在做再融资业务时却有些不适应。上海一家大型券商副总裁告诉记者,尽管再融资业务和IPO业务差别不大,但一些投行人士在转换业务品种时表现出的僵化状态让他感到无奈,“在新业务和新流程上,他们往往停留在过去的惯性思维中,要让他们扭转过来还有些困难。”而投行招聘来的新人或者熟悉再融资的业务人员则很快上手。由此,深圳某投行团队计划“裁旧换新”,即裁掉一些IPO业务人员,重新对外招聘新人或此前曾做过再融资及并购业务的人员。“如同学习画画一样,一个已有学习经历的学生要转投其他技法的老师,要上手可能会比一名新手更困难。”上述副总裁称。第二招:津贴与项目签字挂钩去年保代签字权由“1+1”拓展至“2+2”,保代通道稀缺问题有所缓解。自去年起,陆续有投行取消准保代津贴及小幅调整保代津贴,但总体幅度不大。据悉,自去年保代制度改革之后,多家投行纷纷出台措施“冷落”偷懒的保代。华泰证券(10.27,-0.05,-0.48%)一位保代告诉记者,一些券商常年不干活的保代收入大幅下降。今年开始,北京、上海的一些投行迫于成本压力,开始研究保代收入更加市场化的可能性。华东地区一家券商投行子公司在取消保代固定津贴的同时,对浮动津贴发放采取与项目签字挂钩的形式。据了解,深圳一家投行去年开始提高普通投行人员的基础工资,但对项目相关人采取发放项目期津贴的措施,即项目上会至持续督导结束,保代每月可以获得浮动津贴,一旦项目中止或者督导结束则取消津贴。西部地区一投行负责人表示:“项目没有上会的保代可能与一些后台人员工资相差无几,体现了投行薪酬走向市场化的诉求。”第三招:项目组自负成本据了解,部分投行保代数量不多,而且项目数量不充裕。但为了争夺市场排名,这类投行团队拿到的业绩分成比例通常要高于市场平均水平。记者获悉,部分投行近两年团队分成比例超过总收入的50%,个别的甚至超过70%。这些投行在IPO发行正常的年份中,排名往往能在行业前20名。但除去团队分成和各项成本,每年贡献的利润则少得可怜,有些投行已经连续几年赔本赚吆喝。去年下半年起,收入锐减逼迫上述投行开始着手压缩成本。为防止大幅缩减保代收入造成保代流失,继而影响项目流失和投行业务的延续性,其中少数投行施行项目成本自负——中止项目或者当年无法上会项目的成本由项目组自行承担。据北京某大型投行一位人士透露,如果一个项目组当年一个项目分成200万元,但手中其他2~3个项目中止或者当年无法上会,则其余项目合计100~200万元的总成本则需要该团队自行消化。他说,“如果今年一个项目都没出来,项目组可能会欠一屁股债。”在这种成本考核体系下,不少项目负责人压力陡增。上述投行人士表示,不少项目负责人采取取消现场负责人、大幅压缩项目成本或严格控制项目质量等方式避免入不敷出,“这对项目负责人严格控制项目质量和节奏提出了要求。”

时间: 2024-09-20 15:42:47

投行3招应对IPO冰冻期:津贴与项目签字挂钩的相关文章

投行三招应对IPO咨询数据采集

证券时报记者 杜 妍 本报讯 IPO咨询数据资料采集已成为投行软肋.证券时报记者近日了解到,受第三方IPO咨询公司"数据门"事件影响,一些保荐机构调整了IPO数据资料采集方式:除选择从公开信息中获取拟IPO公司相关数据及谨慎外包予第三方机构外,更多地是让发行人自行完成数据采集. 第三方机构仍活得滋润 记者了解到,在创业板.中小板上市的公司,多属新兴行业.其细分市场相关数据,如市场占有率等,鲜有公开客观历史数据可查.出于时间.成本等方面的考虑,保荐机构倾向于从第三方机构获取所需数据,这已

中概股青睐欧美投行:六家投行联合备战阿里IPO 瑞信赚1亿

瑞信的利润来源并不只在佣金上,而在其2012年购买的阿里价值5000万美元的可转换债券,将为瑞信带来6000万美元的可观收入.而从阿里这笔承销中,瑞信获益有望超一亿美元. 9月8日,阿里巴巴开始全球路演.各大投资者早就摩拳擦掌等候着争抢那有限的股份,路演两天时间已经收到足够多的订单.在这一场硝烟弥漫的认购战中,马云可以说是笑看云起云舒,在这种紧张时刻还能如此轻松取得好成绩,除了阿里本身资本足够雄厚,还与其背后有一群熟知资本市场运作规律的智囊团有关.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概股赴美上市,承销商的角色也越

九牧王中报营收净利双降IPO最大募投项目荒废

每经记者 李琴服装行业的整体下行让相关公司备受煎熬,以"男裤"为主业的九牧王 (601566,收盘价11.46元)交出的中报成绩单也能印证这一现状.公司今日发布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净利双双下滑,净利下滑幅度更高达两成以上.与此同时,九牧王的IPO最大募投项目营销网络建设,在前期投入了将近4亿元后彻底终止,公司拟将剩余募集资金9亿元用于补充流动性.净利下滑超两成九牧王今日发布2014年中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71亿元,同比下降16.56%: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2.1

2009中外投行分食中国IPO图谱:瑞银高盛失意

本报记者 旷野 北京报道 2009年收官,投行排座次又一次上演. 毫无疑问,中国经济率先步入复苏及A股市场年中重启IPO.开闸创业板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IPO成为全球投行业务中的重头戏.仅A股2009年的IPO融资金额已达2022亿元,另一个中国企业IPO的主要市场--香港联交所,则成为2009年全球IPO融资最多的市场,IPO融资额超过2424亿港元. 哪家投行分到的蛋糕最大呢?是中金公司(CICC).中信证券(600030.SH)等本土券商独占鳌头,抑或是瑞银.高盛等外资大行抢滩成功? 如按

VC大佬支招:IPO十步走至少20%时间教育投资人

利用资本运作成长的技术型公司,从成立到上市需要花费 8-10 年时间.没有一夕成功的上市,从创立到上市是一场需要投入海量工作和艰辛努力的马拉松.顺利上市过程中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创业者需要有充分的准备才能确保万无一失.而万全的准备要求你具备预见性.对未来的眼界和巨大的增长潜力,同时不容许丝毫的败笔.即使公司已具备了上述属性,你的首次公开募股仍不能算胜券在握.不妨考虑以下十步走的计划来确保一个万无一失的上市进程.你需要一个既懂商业模式也深谙华尔街运作规则的CFO如果公司还没有这号人才,那么得至少在你

拼爹的英大证券:触碰投行保荐资格红线 IPO鸭蛋

疑似空城,IPO鸭蛋债券包销大股东不满1月12日,英大证券在免职郭晖的同时,也决定将上海投行部整体裁撤,并向相关人员发出辞退通知背靠国家电网,英大证券投行一向靠几单股东方的债券承销过活,2012年对大多数券商都是一种考验,"拼爹"一族也不例外.2013年初(1月下旬),位于深南中路华能大厦的英大证券暗流汹涌,先是将投行业务部总经理郭晖免职,而后裁撤了上海整个投行团队.目前投行保荐业务熟手仅剩8名,甚至保代的人数也触及规定的下限.知情人向理财周报报料称,2011年3月刚获得保荐资格的英大

PE投行保荐人纷纷前来 IPO门口野蛮人类型众多

在海外成熟资本市场,通过高杠杆收购争夺公司控制权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被称为"华尔街门口的野蛮人",这一称呼成为对上个世纪后半期以后西方金融风云的形象概括.在成熟的市场环境下,"野蛮人"应被视为褒义词,他们嗅觉灵敏.行动迅速,发现并参与有价值潜力的公司,并将其推向资本市场与广大投资者共享,进而树立价值投资标杆,推动社会商业进步. 但在当下的中国资本市场,"野蛮人"已经远远不止PE,投行.保荐代表人.公司管理层.号称财务投资者的神秘公司和自然人

投行高层出马劝退IPO犹豫者:撤材料遭PE对赌难题

最新消息,曾被理财周报深度揭露的深圳财富趋势公司在周五晚撤回申请材料"拿不准就撤,如果让证监会在复查时 查出问题你就得走人." 多家券商投行人士告诉理财周报记者,这是投行部对此次拟上市公司自查工作的要求.中信建投一知情人士说,"以前还讲点情面,现在无论是监管层还是保荐机构都不给你留一点情面."截至3月1日,今年以来终止审查的公司增至20家.据理财周报了解,撤材料需要走6个步骤:与发行人沟通.保荐机构内部审批.向预审员汇报.向综合处递交终止审查申请.综合处发文.证监会

投行三季末IPO再现集中申报添堵

主板项目上会前审核周期延长至6个月 证券时报记者 申 晨 9月末监管层迎来了今年第二波IPO材料申报热潮.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多家投行在9月底将手中的IPO项目进行了集中申报.其中,一些大中型投行则集中申报了4至6家的IPO材料.某资深投保荐代表人认为,目前无论是主板还是创业板,季末集中申报的现象都很突出,这导致了监管层的审核压力剧增,也延长了拟上市企业上会前的审核周期. 季末再现IPO申报潮 据业内人士介绍,企业IPO申报时,除需要提供最近三年的财务报表之外,还需要提供上一季度末的财务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