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并购潮,谁是候选人?

中企并购下一站好莱坞,候选人是万达还是复星?

近十年以来,中国企业的并购狂潮已经势不可挡。这次中国“金主”的潜在目标更为吸人眼球——好莱坞。

《金融时报》近期表示,有传言称中国“金主”锁定了最新并购目标——好莱坞电影公司米高梅(Metro-Goldwyn-Mayer),这家电影公司曾出品了家喻户晓的《绿野仙踪》(TheWizardofOz)、《007》(JamesBond)和《霍比特人》(TheHobbit)等影片。

当前最有可能的“金主”谓谁?中国大陆企业万达集团(DalianWanda)和复星集团(Fosun)。

候选人:万达还是复星?

对于近期刚赴港上市的万达而言,手头可谓相当宽裕,其最新融资近40亿美元。最主要的是,万达董事长王健林此前便表示出对并购电影公司的意向,更称要在2020年达成占据全球影院市场份额20%的目标。

在2014年12月,王健林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万达集团有兴趣收购电影《饥饿游戏》出品方狮门影业,但狮门影业方面只愿意出售少数股权,洽谈还处在初期阶段,可能无法达成协议。王健林在一次记者见面会上还透露,万达还曾与好莱坞著名电影公司米高梅讨论过投资事宜。

“万达只对行业巨头感兴趣,我们要的是控制权。中国的电影工业正在飞速繁荣,买一家知名的美国公司有助于我们抢占海外市场。”从王健林此前的这番表态来看,万达进军好莱坞的决心已经颇为坚定。

其实,万达的“并购战车”早就势如破竹。2012年,万达成功收购美国排名第二的院线公司AMC;2013年,万达收购世界顶级游艇制造商、英国圣汐游艇。2014年,万达更加势不可挡,一共收购了12家旅行社,平均每月收购一家。

与万达相比,复星集团对海外并购更为狂热。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曾经在某次活动中解释了原因:“我们要做一个全球投资集团,如果不能够全球布局,在整个人才和资金的分配上,你就会有更大的劣势。”

值得注意的是,保险是复星的核心业务,因此低成本的保险资金也赋予复星更雄厚的财力。

2014年以来,复星几乎以每月一起大的海外并购的速度在全球完成了近10次收购,行业遍及餐饮、油气、金融等各个领域。

总体而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正不断升温。Dealogic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大陆集团的海外收购开支接近700亿美元,而外资收购中国企业的金额仅255亿美元。

美国会否放手?

海外并购是中国的美好意向,但愿不愿意还取决于美国。“好莱坞”这三个字几乎和美国对等,如此具有民族代表性的产业会否顺利“花落中企”?

过去十年,中国企业的并购之路并不平坦,也不乏失败案例。《金融时报》指出,中企收购失败的最大原因有两个——政治障碍和管理能力欠佳。

许多目标市场的政府对中企的收购行动具有更高的政治敏感度,而电影业作为影响美国意识形态的主要文化产业,很难不引起舆论关注。《金融时报》以2005年中海油(Cnooc)的失败案例加以说明。

2005年6月底,中海油正式宣布以每股67美元、总价185亿美元的价格,全现金收购优尼科(Unocal),这是迄今为止涉及金额最大的一笔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并购的理由相当充分——优尼科的资源与中海油占有的市场相结合,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然而,也正是这个雄心勃勃的并购理由引起了美方的关注,因为这触动了美国人最为敏感的能源神经,这桩并购也从“双赢”变成了政治、意识形态的扭曲。美国众议院以333比92票的压倒优势,要求美国政府中止这一收购计划。最终,中海油迫于巨大政治压力而撤出收购。之后,美国也对来自中国的并购更为警惕。

此外,华为也在并购上吃过“闭门羹”。2007年9月28日,华为与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贝恩资本宣布双方合组公司,并斥资22亿美元共同收购曾经显赫一时的美国网络设备公司3COM。

然而,经过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对此项交易共75天的两期国家安全审查后,最终以“危害美国政府信息安全”为由拒绝对收购案放行。

此外,《金融时报》认为,中国企业管理层管理新购企业的能力常常跟不上抱负。即使成功出资并购,也很难保证不出现问题。

时间: 2024-10-29 17:46:00

中企并购潮,谁是候选人?的相关文章

德驻华大使:德国正讨论立法限制中企并购德高科技企业

11月29日,德国商会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2016年德国在华企业商业信心调查报告>.据路透社消息,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在发布会上透露,德国政府正在讨论是否立法限制中国企业并购德国高科技企业.德驻华大使:德国正讨论立法限制中企并购德高科技企业 根据德国现行法律,只要收购危及能源安全.国防或金融稳定,政府就能加以阻止.但近期中国企业针对德国高科技企业的收购案激增,德国政府正在讨论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是否应增加对此类并购的限制. 柯慕贤称,"目前德国的法律只是限制可能危及国家安全的并购

奥巴马否决中企并购德芯片企业 德国称他说没用

德国爱思强公司(AIXTRON)当地时间12月3日发布临时公告称,美国总统奥巴马日前已签署命令,禁止中国福建宏芯基金收购爱思强的美国业务.对此,德国联邦经济部发言人表示,美方审查结果对于德国官方正在进行的审查"不构成任何影响".爱思强方面则强调,美国这一决定仅限于该公司在美业务,且并未禁止宏芯基金收购其股份和股票. 爱思强是一家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的半导体设备供应商,近年来由于经营问题陷入亏损.今年5月,中国福建宏芯基金(FGC)提出收购爱思强,爱思强于7月份起开始处理收购要约.到10月

奥巴马“否决”中企并购爱思强 德方表示审查不受影响

德国爱思强公司(AIXTRON)当地时间3日发布临时公告称,美国总统奥巴马日前已签署命令,禁止中国福建宏芯基金收购爱思强的美国业务.据中新社报道,对此,德国联邦经济部发言人表示,美方审查结果对于德国官方正在进行的审查"不构成任何影响".爱思强方面则强调,美国这一决定仅限于该公司在美业务,且并未禁止宏芯基金收购其股份和股票. 爱思强是一家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的半导体设备供应商,近年来由于经营问题陷入亏损.今年5月,中国福建宏芯基金(FGC)提出收购爱思强,爱思强于7月份起开始处理收购要约.

麦肯锡:中企跨境并购数量持续增长

中国企业正在掀起全球并购热潮.过去5年,中企跨境并购数量年增幅达33%.仅2016年,中企跨境并购交易金额就高达2270亿美元,是境外企业在华收购额的6倍. 上述内容来自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5日于上海发布的<中国企业跨境并购袖珍指南>. 近年来,中国境外并购交易金额大幅增长,从2010年的490亿美元增长至2016年的2270亿美元.即便如此,中国仍处于长期增长通道的相对早期阶段,以2015年为例,中企跨境并购金额仅占当年GDP的0.9%,而欧盟企业和美国企业分别为其当年GDP的2.0%和1

掘金央企并购:申万揭晓五大行业的并购重组机会

投资者报(研究员 汤昕)20年前,迈克?米尔肯因有关证券欺诈的98条罪状被起诉. 迈克?米尔肯,公认的高收益(垃圾)债券之王,J.P. 摩根之后华尔街最重要的金融家.<华尔街日报>曾评价米尔肯"是最伟大的金融思想家". 正是他给20世纪80年代的高科技企业发展提供了融资渠道,促进了诸如CNN.MCI等当时的小企业成长起来与大企业竞争:也正是他在美国第四波并购高潮中呼风唤雨,他所提供.掌控的资金使他成为杠杆收购的王者. 1988年底,亨利?克莱斯收购雷诺烟草公司,收购价高达2

中企“出海” 安全问题应选谁来护航?

地缘政治角逐.国际能源争夺愈演愈烈,中国海外利益也在大规模扩张.近十年,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远赴异国,试图在世界上各个动荡频发的角落"扎根".为谋发展,中国企业必须首先在这些地区确保安全. 中企"出海" 安全问题应选谁来护航? 填补政府"缺位",商业"雇佣兵"登场 通常,海外安全保护服务的首要供应者一般是东道国或企业母国所拥有的安保力量,然而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这两股力量均是"杯水车薪". 在西亚.北非和中非等

统一成立PE再启餐饮投资 餐饮行业或现并购潮

台湾食品业龙头统一企业(0220.H K )(下称"统一")再一次利用股权投资实现在内地市场的战略扩张. 5月25日,统一企业发布公告称,拟成立股权投资企业及投资管理公司,以参股大陆民生消费相关产业的实体. 据透露,该投资管理公司的资本预计为200万美元,统一旗下的皇茗资本有限公司与上海国际集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分别持股80%和20%.股权投资企业规模预计约10亿元至30亿元,统一预期自己出资额上限将为1亿元,其他合作投资者目前尚未确定.不只统一这样的食品企业将目光转移至餐饮零售行业,餐

海航拟控股天天快递90%股份快递业迎来并购潮

本报记者 赵岩 北京报道 3月24日,本报记者在海航集团内部人士处得到证实,海航集团旗下大新华物流已与天天快递达成意向控股协议,前者意向控股天天快递约90%股份. 据消息人士透露,目前国内外有20余家投资机构在与民营快递洽谈,其中不乏IDG.联想等.中国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内资快递企业没有一家上市公司,20%的年业务增长让大家都在争取做到上市第一家." 海航的大物流图谋 近日,天天快递董事长詹际盛透露,天天快递需要资金来扩大投资.增加市场份额,目前正在积极寻找

物联网行业将掀起新一轮并购潮 步入整合期

Nest公司是物联网细分领域大赢家,谷歌2014年1月以32亿美元现金收购,事实上在物联网每个细分领域上都有强者,无论是智能家居.工业互联网.车联网还是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硬件.自2014年以来,各大科技公司就纷纷开始涉足物联网领域,在物联网细分领域的强者也逃脱不了被整合.收购等命运,如Revolv.SmartThings,CSR.Nest等.在物联网资深人士杨剑勇看来,随着谷歌.苹果.IBM.微软.英特尔等科技巨头瞄准物联网这一领域后,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的物联网市场已开始呈现并购潮,一起来看看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