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20年前小平南巡的讲话,应该有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今天下午,在新启用的人大宾馆五楼,本报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杨庆育。
杨庆育说,20年前中国的改革开放,更多地考虑的是在低水平之下的经济增长,更重视经济的总量和量的增长的问题。当时中国面临的是人民生活水平很低,经济总量不高,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发展不快,思想没解放,生产力没解放。
“经过了20多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尤其是改革释放了生产力的活的要素,使得改革的红利、劳动力的红利、土地的红利,包括环境、气候的红利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所以总量去年达到47.2万亿,增长9.2%,已经进入了经济发展的第二阶段。”
他说,在这样的情况下,理解小平的“发展是硬道理”,就应该理解为“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应该简单理解是经济总量的增长,应该是经济总量发展之上的结构进一步优化、质量进一步提升、节能减排进一步提高水平、民生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应该伴随着这些理解来看待发展。
“就如总理今年的报告所讲,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涉及到中国发展的命运的抉择。这句话说明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持久的动力,必须坚持,这点是基本的。”
他看来,对于当下中国的改革,20年前提到的一些说法已经不再适用,比如“摸着石头过河”。“摸着石头过河是浅水区,到了今天的深水区,摸着石头过不了河,会被淹死的,必须架桥,而架桥是综合性技术,因此当年单兵突破是可以的,而到了今天是不行的,但齐头并进也不行,这就是改革的复杂性。”
他说,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深圳三个综合性配套的改革试验区,重庆和成都两个城乡统筹的综合改革试验区,都提到“综合”,原因就在这里。关于重庆的改革,应主要抓住薄弱地区和薄弱人群。
时间: 2024-09-28 13:2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