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我们不是传统孵化器

  在创业导师和投资人的身份中,李开复更倾向于前者,但从商业的角度,投资人身份显然更现实   唐文之 黄远   [ 正如许多创业者在创业之初太过理想化一样,李开复想象中的创新工场同样需要经受市场的考验 ]   “我们是不折不扣的投资机构,和传统孵化器完全不同。”在10月最后一天,创新工场宣布获得第二只美元基金2.75亿美元融资的同时,李开复这样告诉记者。   创业孵化器,这是外界对创新工场长期以来的定义。即使在9月21日刚落成使用的创新工场上海办公室门口,仍然写着这样一句话,“这里孵化的不仅仅是项目。”   然而不到一个月,李开复却发表微博进行解释,“我无意批评孵化器,我只是澄清:创新工场从创立以来,从来不是传统孵化器,一直是投资+全方位服务模式。”   创新工场不再专注于创业孵化?投资将是创新工场的主业?   似乎李开复的答案已经是肯定的。   曾经的“榜样”孵化器   2009年8月,李开复主动离开谷歌创建创新工场。作为当时中国互联网最具影响力的个人品牌,毫不夸张地说,李开复成立的创新工场带来了国内创业孵化的热潮。   什么是创新工场?   2009年9月,李开复在其博客上发布《我的新公司,创新工场》时写道,“创新工场是一种新的天使投资和创新产品的整合。”   他为这家新公司做了几重定义,“创新工场是创业者的黄埔军校”、“创新工场填补了中国天使投资的空缺”。同时,他承诺,创新工场将“提供丰富的后援,给我们培养的企业提供法律、财务、机房等服务”、“提供共享的软件平台和模块,还有搜索引擎优化等服务”,并且“能招到最好的工程师,搭配互补的团队,增加了成功的概率,也加快了产品的开发。”   那时,天使投资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领域仍然只是个别小圈子在做的事,而创业孵化器这个名词还并未为人所熟知。李开复及其团队频繁地出现在许多媒体上,在各类场合极力推荐创新工场这个品牌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告诉人们,与传统投资者相比,作为孵化器的他们有多么不同。   2010年,创新工场北京办公室从原先20人扩张到了200多人的规模。点心、豌豆荚、友盟等第一批孵化团队的“工友”们聚在一起,集体创业。“北京办公室非常热闹,人多的都快要坐不下了。” 创新工场人事经理李许良对《第一财经日报》说道。   今年9月21日,创新工场上海办公室正式投入使用。考虑到创业者加班熬夜的常态,这座位于杨浦区“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的三层楼里,甚至连淋浴房、运动室都一应俱全。   在上周开幕的“2012创业周”活动中,创新工场被视为“孵化2.0”特色创业服务机构。在过去的几年里,创新工场确实如李开复当初所描绘的那样,为创业者提供了一个区别于传统PE/VC的创业环境。事实上,外界也已经习惯于把创新工场等同于孵化机构,一个带有浓厚个人品牌的孵化机构。   丰满理想与骨感现实   然而,正如许多创业者在创业之初太过理想化一样,李开复想象中的创新工场同样需要经受市场的考验。   和北京相比,创新工场上海基地如今看起来依然略显冷清。三个楼层的规模将近1万平方米的空间,一楼只有点心和布丁的部分员工入住,剩下将近三分之二的座位依旧空着,而二楼整个层面都处于闲置状态。   “我们投资的企业和团体当然不全在这里,对于一些B轮、C轮的公司,创新工场依然会提供例如人事、财务、技术、法务上的服务,只是他们不需要这里的办公场所。”即便如此,李许良和他的团队仍然期待空荡荡的空间能够尽快被填满。   2011年6月,“酒店达人”获得创新工场投资,成为旗下的家族成员,刘张博带着自己仅有的5人团队搬到工场北京的办公室接受孵化。   “孵化平台只是保证早期团队的存活率,后期发展主要靠团队本身。”刘张博说,创新工场的孵化,无论是从技术,还是市场运营上,都给了他们指导。半年后,他的团队从最初的5人增加到20人左右。   然而就在此时,刘张博做出一个决定:离开创新工场北京总部。回到成都,酒店达人成了“创新工场在西南地区投资的唯一项目”。   光环效应是否大于孵化本身?在刘张博看来,创新工场本质就是商业性的VC,与其他投资机构一样,看重投资项目的盈利和收益,而与最近兴起的政府背景孵化投资机构相比,创新工场的重点并不在孵化,而是侧重于投资收益。   另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创新工场旗下APP团队则坦言,创新工场的品牌效应大于孵化作用。   与酒店达人选择投资时相似,这家团队于去年5月进入创新工场助跑计划,当初吸引他们入伙的,正是创新工场和李开复的个人品牌。但在经历了近一年的孵化期之后,团队仍然没有找到明确的盈利模式,这让团队合伙人有些苦恼:如果孵化起不了作用,创新工场和其他投资机构相比,还有什么区别?   2009年9月募资1500万美元,2011年8月募资第一只美元基金,金额为1.8亿美元,2012年2月再次获得3亿元人民币基金。算上之前3次融资,此次2.75亿美元的融资注入,使得创新工场成立以来总募集资金额超过5亿美元。   从集资的角度来看,即使在投资人的寒冬,创新工场的成绩依然可圈可点。然而当目光转向那些被投资的项目,即使李开复从不认为失败,但质疑的声音却从来没有间断。   “创新工场投资的项目不少,但没有哪一款产品真正引起爆发式的用户效应。估值对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企业来说永远都只是纸面数字,投资人想要赚到钱,只有在其退出的时候。”一位熟悉互联网的风险投资人士向本报指出,“作为一家公司,创新工场真正要解决的还是怎么赚钱问题。”   有人揣测创新工场可能成为互联网创业背景下的又一个“资本家”,通过资本投资谋求回报。对此,李开复在微博上回应道,“恰恰相反,新基金到位给我们更多资本来帮助早期创业者。虽然我们也可以投更大的项目,但是我们80%以上的项目都是从初创投起。”   虽然创新工场的管理团队超过一半“时间”和“精力”或许是在早期团队扶持,但大部分资金其实并不是在早期投资商。对于工场的资金分配,李开复曾举例说道,“假设工场融了1亿美元,可能只有2000万投入了最早期,另外七八千万投入了A轮或者B轮。”   “创新工场”投资公司   “或许是外界对我们的误读,创新工场一直就是一家投资公司,只是我们在投资的过程中会提供许多的附加服务,帮助创业团队成长。”李许良在创新工场上海办公室对本报表示,“我们投资部的同事现在都压力很大,作为一家投资公司,投资人肯定也是不希望钱给了我们到头来却没投出去。”   去年下半年,在一次接受电视媒体采访时,李开复曾提到,创新工场投资的早期孵化项目中至少有三分之一会面临失败。虽然这个数字在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领域并不算高,但同样能够看到的是,孵化模式的投资回报时间长,同时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在2012创业周活动上,除了创新工场之外,同时被提到的孵化2.0特色服务机构还有联想之星、创业接力、飞马旅、车库咖啡等。从中不难看出,如今国内创业孵化器无外乎以上几种模:天使投资型企业、政府扶持机构、媒体聚集圈以及车库咖啡类交流平台。和传统PE/VC相比,单纯的投资显然更省心更简单,至于哪种孵化模式更成功更能赚钱,似乎目前还没有定论。   与国内的孵化器相比,国外相对更为冷静,并且也没有太多成功的案例。   Y Combinator在美国被福布斯杂志评为最成功的孵化器,平均每家公司价值达4520万美元。李开复曾分析Y Combinator成功的原因:1.开源软件、电子商店、云计算大幅降低创业成本,2万~3万元能让2~3个人做出很好服务原型。2.VC没有时间看小案子,而且有些VC不懂产品。3.互联网竞争变得更剧烈,很多大公司愿意花较高的价钱来收购技术团队,这提供了更多退出机会。   “成为中国的Y Combinator”,是李开复曾经对创新工场的定位。而在去年TechCrunch Disrupt大会上,李开复就已经表示创新工场要从“大孵化、小投资”模式,转变为投资领跑发展方向。或许,李开复已经意识到,在中国要复制Y Combinator的三个成功因素并非易事。   本周二,乐视网董事长兼CEO贾跃亭在新浪微博透露,创新工场的投资已经到位,正式成为乐视网新的股东。   显然,“投资+全方位服务”,这种优先投资的新工场模式,才是李开复如今正在尝试的。

时间: 2024-11-02 05:24:07

李开复:我们不是传统孵化器的相关文章

李开复:我在硅谷看到的最前沿科技趋势

15天,100人,2016年新年伊始,李开复亲自带队奔赴硅谷. 26位鼎鼎大佬,DST米尔纳.Google皮猜.雅虎杨致远.YC孵化器SAM.安卓之父Andy Rubin-- 18家时下最富盛名企业,苹果.谷歌.Facebook.Airbnb.特斯拉.推特.YC孵化器-- 科技创新圣地硅谷有哪些趋势正在发生?什么样的科技会在下一阶段席卷全球.改变世界?通过投资奠定了当下互联网格局的DST创始合伙人米尔纳如何找"百亿美元公司"创始人?安卓之父Andy Rubin正如何重复他的安卓奇迹?G

李开复:我不是你们所想的‘创二代’

用8亿元和自己的名声作赌注,李开复试图创造一个集天使投资.VC.软件公司.猎头.孵化器为一体的新模式. "我不是你们所想的'创二代',我做的事情跟世界上任何人都不一样." 这是9月10日下午,48岁的李开复带着自信十足的微笑,用一种温和却不容辩驳的语气,回答了<创业家>抛出的第一个问题. 就在三天前,这位中国最著名可能也是最成功的职业经理人高调从Google中国离职,结束了其19年的外企生涯.他的新计划是一个名为"创新工场"的独特公司,在他身后,站着一群

互联网天使投资圈新人李开复 超级天使当保姆

创新工场成立一周年之际,李开复以孵化器为平台的天使投资逻辑渐渐成型.然而,历史的经验证明,在中国互联网做天使投资的风险性并不亚于传统VC和PE,甚至更高. 过去一年间,中国互联网天使投资圈冒出一位"新人". 一年间,10万份简历.1万个创业计划.200名"工友".12个成型项目,中经合集团.富士康.联想和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Youtube创始人陈士骏以及硅谷银行.中华电信.联发科以及美国.欧洲.亚洲等多位顶尖投资者注入的10亿元人民币融资--加上这位"新人

唐骏PK李开复:创业可否批量复制

唐骏PK李开复:创业可否批量复制天使投资与风险投资简要区别 引言 2009年9月7日,从Google(谷歌)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一职上离职的李开复高调宣布成立"创新工场",致力于规模化复制创新型企业.由于这一模式既不同于个人特征明显的普通天使投资,又不同于机构特征明显的风投基金,因此,在引起巨大关注的同时,在业界也备受争议. 10月30日,正在进行招兵买马的李开复会议间隙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详见"南方网"本专题网络版).他表示,创新工场这一模式是"独一无

李开复创业两年记:创新工场的“大孵化”之困

中介交易 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李开复 本报记者 王刚 发自北京 "听说创新工场又要搬家了."一位创新工场软件工程师对时代周报记者说,最近涌进了太多外部项目(非创新工场内部孵化项目),办公空间更加拥挤了. 这是今年以来创新工场的一个显著变化.在10月31日的TechCrunchDisrupt大会上,创新工场CEO李开复把这一变化阐述为"由以前大孵化.小投资的模式,转变为投资领跑的发展方向". 互联网资深观察家.五季咨询合伙人洪波含蓄指出,这意味着李开

李开复复出:创业时代带来更大机会

1月14日,身在台湾养病而久未露面的创新工场CEO李开复出现了. 在一位台湾媒体同行的帮助下,我得以进入会场.李开复和往常在公开场合一样,穿着一身笔挺的黑色西服,做了一场题为<数位革命:创新创业的黄金时代>的公开演讲. "今天的创业时代比人类历史以来的任何一刻都带来更大的机会."站在台上的李开复看上去精神状态很好,说话沉稳有力. 尽管淡出大众视野,暂别位于北京的创新工场,但李开复依然对行业保持着高度的敏锐度和观察力.在这场干货满满的演讲中,他谈了TMT行业的变迁.未来爆发式

李开复:如果你想把握未来,多和年轻人接触

近日,<全球创新创业风潮下,台湾的机会与挑战--2015创新创业高峰论坛>在台北举行,李开复现场作了主题为<数位革命:创新创业的黄金时代>的演讲,他提到今天的创业时代比人类历史以来的任何一刻都带来更大的机会,未来5年,云端大数据及物联网两大革命同时发生,带来庞大创业机会. 移动互联网正在爆发式增长并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但如果再往未来五年看,李开复认为,今天的变化或许微不足道.在未来,我们的生活.娱乐.居住等方方面面都会被彻底颠覆,绝对不能用过去的观点想未来.比如,未来的电脑应该比

李开复:创新工场优于一般VC之处是人才的磁铁

我们最大的优势是人才的磁铁,这是一般的VC和孵化器难以提供的. 李开复身上带着许多光环,如前微软副总裁.前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前谷歌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等等,但他的新身份更让人感兴趣--他找到了鸿海老板郭台铭等人投资,在北京成立了创新工场这样一个创业孵化器,模式特别,跟PE.VC.高新创业园都有点像,又都不太像.一年过去了,创业导师李开复怎么样了?记者与他展开了 对话. 创业是可以学习的 F=Fast Campany L=李开复 F:在你创业的一年时间中,你自身的改变大吗?都有什么改变? L:我

跳井:李开复和李彦宏共同的心思

    李开复这几天最关心的是什么?毫无疑问是谷歌中国的流量增长. 谷歌中国(www.google.cn)自春节以后,访问量增长气势如虹.到了4月底达到了一个小高峰,五一之后基本稳定在全球40-30名间.其中,曾于5.14上升为全球34名,6.18为全球37名,而在为期不远的 4.25,不过才排全球72名.不到两个月,就打了个翻身仗. 一.大战 纵观2007上半年,谷歌在中国的发展可谓顺风顺水.两场大战之后扬威江湖. 第一场战斗是被搜狐拉进来的.因急于推出中文输入法,一不小心跟张朝阳家的搜狗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