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da惧怕中国买家

奢侈品公司只想在中国卖东西,他们可不想把自己也卖到中国。  文|CBN记者 宁华  一开始它听起来是个令人振奋的商业故事,但后来却像是一场闹剧—中国商人欲控股Prada的消息变得越来越八卦了。  7月12日,上海富客斯实业有限公司总裁陆强对国内媒体称,已收购了意大利奢侈品公司Prada集团13%的股权,并且正试图取得该公司的控股权。  陆强称,他联合了一家俄罗斯基金及一家沙特的主权基金通过意大利的一家咨询公司实施了收购。  但第二天,Prada集团立即对外发布公开声明否认此事。这份声明称,Prada家族以及Miuccia Prada女士和其丈夫拥有Prada集团94.89%的股份,余下5.11%的股份由BancaIntesa SanPaolo银行持有。  这一声明使陆强遭到了炒作的质疑。陆及其公司最早走入公众视野是2004年,当时他在上海创立的品牌折扣店狐狸城(Foxtown)被瑞士狐狸城公司以侵权为由告上了法庭。  虽然最后陆强败诉,但他也因此声名大噪,获得了软银赛富亚洲投资基金约4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并筹划赴香港上市。  目前,Prada集团和上海富客斯都没有对外界公布更具体的资讯,陆强是否真的购买到了Prada集团13%的股权也难以考证。不过,2008年6月,有意大利当地媒体报道称,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Prada公司的利润率和现金流下降,因无法偿还欠5家意大利银行的4.5亿欧元,将股份抵押给了银行。其后,银行打算出售该集团40%的股份用以偿还巨额债务。  即便如此,中国买家陆强也无法达到控股Prada集团的目的。因为,所有的国际奢侈品公司都非常乐于加大在
中国市场的投入以吸引消费者,但它们却非常排斥让中国人成为该奢侈品牌的控制人。它们担心一旦产品和中国制造的廉价形象搭上了关系,其品牌声誉会遭受到损害。  美国奢侈品协会旗下杂志《Global Luxury Report》中文版的调查报告显示,有86%的中国消费者会因为奢侈品上标有“Made in China”的字样而不愿意继续购买,甚至退货。  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许多国际奢侈品牌表面上刻意和中国制造保持着距离,但它们为了降低成本,将订单交给东莞、深圳、杭州等地的工厂代工生产,然后贴上“Made in Italy”或“Made in Paris”的标签,这在业界早已不是秘密。  奢侈品牌抛弃中国代理商  Polo Ralph Lauren  产品:服装  国别:美国  原代理商:香港迪生创建公司  2000年,香港潘迪生获得该服装品牌的代理权。2009年12月31日双方合约到期,Polo Ralph Lauren不再和迪生创建续约。迪生创建在这9年时间内,共开设了约130家该品牌的零售店。位于上海锦江迪生商厦内的Polo Ralph Lauren门店已被该品牌接管成为直营店,这个品牌还在久光百货开了一家新店。  Coach  产品:手袋  国别:美国  原代理商:香港俊思集团  2008年9月,Coach公司宣布同俊思集团签订收购协议,全面接手该经销商在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以及中国内地的Coach零售业务,只留下5家旅游零售点由第三方零售商运营。Coach收购了俊思集团的代理渠道后,在香港中环开设了占地面积达873平方米的“环球概念旗舰店”,这是它在大中华区的第一家自营店。  万宝龙  产品:手表、钢笔  国别:德国  原代理商:上海国瑞信钟表有限公司  2002年10月,上海国瑞信与万宝龙香港公司签订了“开发中国零售市场”的委托书。2005年7月1日,万宝龙中国独资公司在上海成立。2007年6月1日,万宝龙以国瑞信公司一些零售门店是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开设为由,决定终止双方一切合作关系,收回授权。  杰尼亚  产品:服装  国别:意大利  原代理商:未知  1991年,杰尼亚在北京王府饭店开设了第一家专卖店。到2004年,杰尼亚已经在中国内地建立了强大的销售网络。2005年,杰尼亚在中国设立了贸易公司,开始投资建直营店,并陆续停止与代理商续约,关闭了与代理商合作的5家百货公司店铺和3家专卖店。目前,该品牌在国内30多个城市开设了专卖店。

时间: 2024-07-29 23:42:12

Prada惧怕中国买家的相关文章

PRADA入股中国代工企业时代皮具IDG同时跟投

"中国制造"是奢侈品牌保持品牌神秘性和财务控制中纠结的两难话题.PRADA在中国的一家代工企业"时代皮具"即将于12月初在香港上市.PRADA与风险投资基金IDG已分别认购其约两成拟发行的股份.时代皮具1968年创立于香港,为多个欧美奢侈品牌箱包代工,拥有43年历史,但行事低调,并不为外界所熟知.PRADA挺过经济危机后,2011年6月已在香港成功上市,此后一直保持积极市场作风.此次入股代工企业,被外界认为是意在获得对生产环节更强的掌控力.代工过十年随着招股资料的陆

Travelzoo会有中国买家吗?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最大的旅游特惠网站Travelzoo待价而沽,正在寻找财务顾问.自去年7月以来,受业绩低于市场预期的影响,也是因为投资者对Groupon团购模式的预期下调,连累Travelzoo股价累计下跌了75%,目前市值为不到3.5亿美元.鉴于Travelzoo在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的用户量达2500万,是数一数二的超值旅游特惠的集成推荐平台,其一时低迷的股价吸引了一些私募股权公司和互联网巨头的收购兴趣和持续关注.华尔街分析师丹·克诺斯(Dan Kurnos)估计,Travelzoo潜在的

中概股频现中国买家身影

摘要: 过去,诚信危机的爆发让在美上市的中概股遭华尔街抛售,许多公司的估值被大大低估.不过,随着美股持续上演牛市行情,中概股特别是互联网概念股涨势喜人,这块美股市场的估值 过去,诚信危机的爆发让在美上市的中概股遭华尔街抛售,许多公司的估值被大大低估.不过,随着美股持续上演牛市行情,中概股特别是互联网概念股涨势喜人,这块美股市场的"估值洼地"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青睐. 中概股频现中国买家身影 今年以来,美股市场呈现大牛市行情,主要股指屡创新高.截至8月9日,美国股市道指.标普500指数和

百万域名被盗 中国买家欲哭无泪

今日,一海外域名被盗案牵连到中国买家.据悉,美国时间6月16日早上7点,中国域名投资者在全球著名的域名投资交流社区DNForum发帖称,其通过海外域名担保交易的三个域名被强制收回,损失超过数百万人民币,令买家欲哭无泪. 据了解,被盗域名持有者其在2010年3月通过Escrow.com域名担保交易网站购买了BQ.COM.Ycw.com.Usd.net三个域名,价值不菲.Whois域名信息显示,bq.com域名状态被修改成禁止转移和修改. 域名持有者向威瑞信VERISIGN(VeriSign的主要业

特朗普政府警惕西屋电气落入中国买家之手

据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对于东芝核子公司西屋电气(WH)被中国投资者收购的可能性抱有较高警惕,他们正在试图找到美国投资方或盟友国公司买家.能源部长Rick Perry和财政部长努钦等内阁成员讨论了阻止与中国存在关联的企业收购西屋电气. 东芝 到目前为止,中国投资者们已经显示出了对于西屋电气的投资兴趣. 据悉,西屋电气已于于3月29日申请破产保护,母公司东芝正为陷入亏损的核反应堆业务寻找买家. 据透露,西屋电气董事长丹尼·罗德里克(Danny Roderick)已于3月27日被东芝核电部门主管M

中国买家伦敦购房比例被误读实际占比或不超1%

郝倩 8月,伦敦入秋.与中国人的"金九银十"概念不同,伦敦楼市已经过了最热闹的时候,一些开发商已经开始计算今年的收成.国际买家都趁着英镑低迷大手笔地往伦敦楼市撒钱,中国买家也成了棋盘上的重要玩家. 但是,<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经过深入查访后发现,之前在伦敦楼市中被传得"神乎其神"的中国买家,有很大的被误读成分. 中国买家还是东南亚买家? 中国投资人在伦敦楼市究竟有多少风光? 本报记者在伦敦住宅市场调查发现,对于中国投资者的热捧即使说不上"虚晃一

黑莓的潜在中国买家:联想有经验 华为遇阻挠

腾讯科技 思睿 8月14日报道黑莓欲寻求整体出售,然而即使是急于拓展全球市场的亚洲手机生产商也很少有对收购黑莓表示出兴趣的厂商.企业和政府客户以及技术专利曾经是这家加拿大智能手机厂商的立命之本,但这些竞争优势已经几乎消失殆尽.法国里昂证券(CLSA Asia-Pacific Markets)亚太区科技研究主管尼古拉斯•巴拉特(Nicolas Baratte)表示,市场担忧,黑莓的一些核心专利将过时,而其企业客户群也将因为更多企业转而选择使用iPhone和Android手机而大幅缩水.巴拉特指出:

中国买家频出手:终极收藏还是疯狂

▲乾隆乙己年碧玉龙尾觥碧玉龙尾觥局部本报驻巴黎记者郑起供图乾隆瓷瓶拍出5.5亿元天价,成最贵中国艺术品.CFP供图<乾隆大阅图>第四卷<行阵>.<乾隆大阅图>局部.东方IC供图 4月5日,一名中国买家以200万欧元拍下乾隆碧玉龙尾觥.而就在上月,中国买家巨资拍下乾隆玉玺和<乾隆大阅图>第四卷<行阵>,不断刷新亚洲艺术品在法国的拍卖价格纪录.中国买家出手之阔绰,令外国人咋舌.在他们看来,中国的一些富人,正带着爱国主义情结,急切地想买回本国文化遗产.

全球并购热潮兴起中国买家惊蛰

惊蛰 全球并购热潮再度兴起,在金融危机中冒失出手的中国买家这一次学会了聪明下注 文 <环球企业家>记者 刘冬 平淡了数年之后,中国并购市场的好年景终于回来了.根据清科咨询的数据,仅仅是在今年第一季度,跨境并购的案例便完成41起,披露金额的31起案例并购金额高达83.2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57.4%.全球经济复苏,企业现金流增加和他们饱满的信心让并购市场重新站上了急速上升的轨 道. "几乎每周都会接待一两个有意在中国进行并购的外国企业."高盛高华董事总经理.高盛中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