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的隐忧(1)

除了简单的字节和比特之外,大数据如今创造出了数十亿美元的商业机会。一些企业组织,如零售商和制造商,通过对客户的邮政编码和购买记录等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发现了大数据为企业业务发展而带来的无限力量。据麦肯锡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和麦肯锡咨询公司的研究部门
估计,大数据将会给零售业带来60%的利润增长率。 而且,波士顿咨询公司最近发布的一项研究表明,客户的个人数据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的业务增长,同时企业又能创造出新的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
但是,如果企业能够掌握好数据分析的度,
那么大数据将会给公司带来有力的竞争优势;反之,过分地数据挖掘,可能会事与愿违,是企业陷于危险境地。随着企业不断
深入地掌握数据挖掘的技巧,并对数据挖掘无休无止,那么很可能会导致他人的隐私受到侵犯,其危害性不亚于人们逾期未还贷款或者心脏病发作。《大数据伦理学:平衡风险和创新》一书的作者Kord Davis说:“在实践中,数据分析、处理的价值就在于能够产生一些实际的、良好的效果,而不是对于过分地进行数据采集和挖掘。”以诺德斯特姆公司(Nordstrom)为例,这家美国高档连锁百货商店曾利用Euclid科技公司提供的
传感器,在顾客用智能手机连接商店Wi-Fi服务时,来
获取顾客的购物信息。但是,这一行为引起了隐私保护者们的批评,如今诺德斯特姆公司已不再采用这种分析方式了。时尚服装连锁店Urban Outfitters要求使用信用卡支付的顾客必须提供他们的邮编(实际上顾客根本不需要提供这一信息),
然后Urban Outfitters利用这一信息获取顾客的通讯地址。而现在,Urban Outfitters被指侵犯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正面临一起集体诉讼案。Facebook一直都在极力维护自己神秘的隐私保护政策。最近,有报道称Facebook向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提供用户的数据信息,Facebook也在积极回应此事件。尽管如此,Facebook仍然深陷用户数据隐私权争议的中心。由于过分地数据挖掘,企业的行为引起了客户的不满,遭到客户的批评指责和法律诉讼。数据隐私管理解决方案供应商Truste于2013年9月发布一项调查显示,三分之一的互联网用户出于隐私考虑,已经停止使用某公司的网站,或者完全终止了与某公司的交易往来。诚信透明IT专家发现平衡好
复杂的数据分析与客户权益之间的关系,对企业来说,获得的利益并不仅仅是能够避免企业的负面报道和销售额的下滑,还关系到企业的诚信问题。Davis预测说:“企业对于数据使用的透明度将成为他们在市场竞争中的一个优势。”人们也开始关心他们的数据信息能给企业带来
什么样的变化,所以企业适时适度,并合理地向客户公开一些数据,反而能够得到客户的信任,使其在市场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然而,很多CIO和数据科学家们都在纠结一个问题,那就是怎样在尊重客户权利,并赢得他们信任的同时,企业又能够获得更多的价值。随着数据存储量的增长,以及数据管理技术的多样化,一些IT专家也在极力地采取一些创造性的方式,以
防止数据滥用现象。Retention Science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公司是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塔莫尼卡市的一家创业公司。Retention Science向其客户提供了预测分析算法和一些数据,如家庭收入、购物记录和信用等级,帮助他们来预测顾客的购买情况,并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除了顾客提供的数据之外,Retention Science的分析数据也来源于第三方提供的合理数据。为了尊重顾客隐私,又能达到既定目标,Retention Science制定了顾客数据使用法则,其中一条就是:Retention Science禁止其客户之间共享数据。比如Gap服装公司就是其客户之一,它向Retention Science提供的顾客数据绝不能与其他客户共享,即使是匿名的也不可以。另外,尽管Retention Science掌握有万亿字节的秘密数据,但是为了保护顾客隐私,该公司仍然坚持让其数据科学家们签订保密协议,而这些数据科学家们大多是教授或者研究员。“这些人绝对不可以在别的地方或者在其发表的书籍和文章中,分享或使用这些数据。”Retention Science的CEOJerry Jao说。除了要求员工对顾客数据信息负责之外,Retention Science规定在使用顾客数据时,一定要预先征得顾客的同意。Jao说:“如果那些顾客在最初提供他们的数据时,犹豫不决的话,我们就不会使用他们的数据信息。” 1 2 3 下一页>>查看全文 内容导航第 1 页:诚信透明 第 2 页:解秘cookie 第 3 页:制定行为准则 原文:大数据的隐忧(1) 返回网络安全首页

时间: 2024-07-29 22:09:18

大数据的隐忧(1)的相关文章

专家:滴滴优步合并存大数据垄断隐忧

据报道,优步(全球)创始人卡兰尼克日前发布内部信指出,滴滴出行和优步中国合并后,优步中国将取得新公司20%的股权,而优步(全球)将成为滴滴最大的股东.专家分析认为,两巨头合并后不仅占有绝对优势市场份额,而且有通过垄断大数据取得巨大利益的可能性.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给予网约车合法地位的国家,更是全球最大的网约车市场.目前,超过1500万司机和3亿注册用户已经加入滴滴社群.权威报告显示,2015年滴滴出行订单总量达到14.3亿,相当于美国2015年所有出租车订单量的近两倍. 这个巨大的数据蛋糕中,个人

大数据的隐忧

除了简单的字节和比特之外,大数据如今创造出了数十亿美元的商业机会.一些企业组织,如零售商和制造商,通过对客户的邮政编码和购买记录等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发现了大数据为企业业务发展而带来的无限力量. 据麦肯锡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和麦肯锡咨询公司的研究部门估计,大数据将会给零售业带来60%的利润增长率. 而且,波士顿咨询公司最近发布的一项研究表明,客户的个人数据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的业务增长,同时企业又能创造出新的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 但是,如果企业能够掌握好数据分

大数据扶贫的先进与隐忧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用大数据推动扶贫精准化也不断被提及.2015年广西马山事件的出现,更使人们期待和相信大数据在"精准扶贫"方面具有更大威力.确实,我国贫困人口基数大.情况复杂,以前受制于科技水平因素,有关部门长期以来主要以人工的方式采集数据和后期分析进而制定相关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扶贫效果. 使用"大数据"的思维和方法,不啻多了一双辨别"真贫""假贫"的火眼金睛.有的媒体引用

大数据流通存隐忧 产业信任体系亟待建立

就在今年10月,始于美国东部的"DDoS攻击"席卷了整个美国,引起了人们对数据安全的恐慌,大数据安全问题逐渐暴露.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大数据分论坛上,中国科学院秘书长邓麦村在致辞中指出,如何突破大数据关键技术,如何运用大数据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如何在推动大数据发展的同时确保信息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和各行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邓麦村还呼吁,产业各方要在大数据理论.方法及关键应用技术等方面进行探索,不断提升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知识发现能力和辅助决策能力,形成安全可靠的大数据体系

大数据带来信息安全隐忧 陕西拟启动网络安全智库建设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日益数字化.在这个"数据为王"的时代,个人信息的价值不断被挖掘.被使用.在过去一年中网络上被热炒的酒店泄露大量房客开房信息.美国8000万医疗用户数据泄露的事件,让人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当公众在贡献数据信息时,也许每个人都会暗想:我们的信息安全吗? 信息安全认证筑起网络防火墙 "信息安全问题看不清.防不住.攻不克."陕西省网络与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主任安克万说,在网络空间,由于我们的预警机制不完善,安全问题往往很难发现.即

大数据让商家“很懂你”

开栏的话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及供给侧改革的着力推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日益凸显.商务部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到3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60%,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 春节将至,"扫年货"的传统势必将引起新一轮的消费热潮.企业如何精准营销扩大销量,消费者如何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都需要借助大数据的力量.随着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利用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大数据已被视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

大数据征信六大难题待解

随着消费金融.网络借贷等互联网消费模式快速增长,以及大数据技术突飞猛进,大数据征信服务机构开始大量涌现.但多元化.多层次征信市场体系建设面临一系列挑战,有很多难题尚未破解. 一是数据的质量.权威性问题.相比于央行征信系统的权威性.数据质量的高可靠性,大数据征信机构虽然数据来源更加宽泛.品种更加丰富,但数据质量.权威性受到质疑.美国国家消费者法律中心2014年3月对主要的大数据征信公司进行调查后并发表了题为<大数据,个人信用评分的大失望>的调查报告,报告称,大数据征信公司的信息错误率高于50%.

大数据行业2016的变与不变

据<中国科学报>报道,"这两年大数据的风头明显盖过了云计算,这不是好事."近日,华为IT产品线大数据解决方案规划总监徐兴海在2015中国大数据技术大会上如是说.他认为,云计算已过了炒作期,在公有云的带动下实现了规模化落地,"已经开始赚钱了":而在去年,大数据的发展还在泡沫的破灭中,今年大数据已开始有走入应用的"苗头","而不仅仅是炒作". 除了从"炒作"到走向"泡沫的幻灭",

大数据:未来大国间博弈的决胜关

无论是否出于你的意愿,数据正在每天为你做着人生笔记:你去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你的性格喜好?与谁联络?心情如何?--这些通通可以从你的网络浏览记录.交易记录.手机通话记录.联通视频记录.收发邮件记录.社交网络记录等等当中获得,你在网络上的每一个"足迹"都会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录并存储下来,它们精准及时.事无巨细.而借助于这些数据,就可以拼出一个比你自己更了解的"你". 这样由一个个数据描绘出的"你",有何价值? "鬼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