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线下支付市场最大的银行卡转接组织,一边是互联网线上支付市场的巨头,银联和支付宝的明争暗斗渐渐升级。
“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支付宝将停止所有线下POS业务。”8月27日,支付宝在其官方微博上的一纸公告,将支付宝与银联的“积怨”进一步显性化。
支付宝公开表态关掉线下收单业务,在大多数业内人士看来是对银联此前试图“招安”收编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示威”,但也有业内人士质疑支付宝此举难逃“假摔”嫌疑。
纠葛背后,无疑是银联与支付宝的利益版图之争。
而对于所谓“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经营报》记者致电支付宝和银联,支付宝并未做出正面解释,银联也表示对支付宝此举无法做出回应。
8月29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召集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开会,在会上银联“收编”之举遭到绝大多数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反对,认为银联应通过竞争赢得市场认可,而不应采取准政府行为做派强行要求第三方支付机构都接入银联网络。
支付宝弃线下业务
8月27日,支付宝停止的线下POS业务,是其在2012年3月推出的物流POS战略,该战略包括物流POS支付方案和电商物流支付体系的投资。
按照彼时设想,支付宝对线下POS业务将投资5亿元,分别包括COD(货到付款)市场中的POS硬件升级、整个系统研发以及市场投入三部分。
据记者了解,支付宝原计划2012年向市场投入3万台支付宝POS终端机具,不过实际推行过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快。“支付宝线下POS业务此前主要面向电商线下收单市场提供服务,目前为市场提供的POS终端收单设备上万台。”支付宝相关人士回应记者。
此次支付宝宣布放弃线下收单业务是否有战略调整的意图?上述支付宝人士并不认同。
据某第三方支付行业研究人士分析支付宝做出这一举动,很有可能是做给银联看。“银联要求成员银行跟它一起搞价格同盟,把支付费率提升并统一定价,这样会增加成本,对行业发展不利,因此支付宝选择‘壮士断腕’震慑行业。”
他所指的“价格同盟”是去年12月银联印发的《关于规范与非金融支付机构银联卡业务合作的函》【2012】17号文件(以下简称“17号文”)。据称,银联在17号文中号召成员银行对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开放接口进行清理整治,并将银联卡业务上收至总行以实现银行卡“接口”服务的集中审批、统一接入和统一定价。银联在17号文中指出“29家非金机构与17家主要成员银行的银联卡业务接口超过630个”,银联认为这些非金机构“普遍绕开银联网络,采取各种不合规手段开展业务,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成员银行的利益”。
这些被银联称为“绕开银联网络”的非金机构中就包括支付宝。
如果成员银行执行银联在17号文中的倡议,无疑意味着支付宝线下收单业务不能绕开银联网络而直接接入银行网络。一位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对于外界解读的银联“招安”第三方支付公司,不同银行之间态度迥异,几家主要股份银行的态度并不积极也不同意“封杀”第三方支付公司,国有银行则表示要先观察“其他银行怎么做再说”,而银联高层近期召集几家主要银行开会时也表达出执行效果并不理想的观点。
虽然大多数银行对银联的倡议持观望态度,但也并非没有响应者。8月已有国有银行总行制定了《第三方支付业务管理办法》,明确第三方支付业务采用统一管理、集中审批方式(详见本报8月26日报道《银行内部各自为战遭攻陷 大行收权欲阻第三方支付机构“拼缝”》)。
而8月下旬又被媒体曝光的银联在董事会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规范非金融支付机构银联卡交易维护成员银行和银联权益的议案》(以下简称“银联议案”),又进一步激化了银联和第三方支付公司之间的矛盾。
在银联议案中提出银联的工作目标是:2013年12月31日前,全面完成非金机构线下银联卡交易业务迁移,统一上送银联转接;2014年7月1日前,实现非金机构互联网银联卡交易全面接入银联。这就意味着第三方支付机构在线上线下都要全面接入银联网络。
而且规定,收单机构未经银联网络转接的银联卡跨法人交易,线下交易自2014年1月1日和线上交易自2014年7月1日起,按照交易金额的万分之二分别向发卡机构和收单机构收取品牌服务费,并按照交易金额的万分之五向收单机构收取银联卡交易转接补偿费,收单机构不是银联成员机构的,相关费用一并向直接接入的发卡机构收取。
“本来线下投放POS终端机具的成本就很高,而且线下业务要走量,如果按照银联统一定价后就没有价格优势,再加上当前被银联在线上线下都围追堵截,那就只能先暂时放弃业务量占比相对较小的线下业务。”支付宝内部一位资深人士如是对记者解释,为何停掉线下业务。
银联的挑战
银联与第三方支付之间的竞争正日趋白热化。
在线下支付市场,银联作为最大银行卡转接组织,银联卡刷卡交易手续费分成多年来一直遵循“7∶2∶1”的分配比例,即发卡行占70%,收单机构占20%,银联作为清算转接机构占10%。但是线上支付市场则无既定的利益分成机制。
“目前国内线上支付业务90%以上都不走银联通道,费率遵循市场化的谈判规则,行业发展迅速,支付创新非常活跃。其实线下收单业务上,支付公司也具备与银行直连的技术能力。”一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内部人士表示。
线上支付大部分不走银联通道或者不接入银联网络,意味着银联在线上支付市场无法获得如同线下支付市场的10%固定分成。
目前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集中度较高,支付宝、财付通占据第三方支付业务头两把交椅,中国银联控股的上海银联电子支付则紧随其后。《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3)》(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2 年第一季度,支付宝、财付通和上海银联电子支付的支付市场份额分别是45.2%、21.5%和11.3%,三家企业占行业市场份额高达75.3%。
相比较竞争白热化的互联网线上支付市场,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也瞄准了线下收单市场。“线下收单市场虽然是支付领域开展较早相对比较成熟的市场,但在大部分二三线区域,银行卡收单业务的普及率没有那么高。许多商贸、消费的领域还在使用现金交易,所以POS收单业务仍然是一个蓝海市场,具有快速发展的潜力。”上述第三方支付机构人士认为。
让银联倍感焦虑的是,国内的银联卡发行相对集中,排名前十的银行发卡量占到了总数的90%以上。这就意味着,在线下收单方面快速挺进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只需谈下这十家银行,实现和银行的直连,便可让银联在线下也失去坐收手续费的空间。而事实上,一些大银行和线下收单机构间存在着比较强烈的直连欲望。
由此看来,银联在线下和线上支付地位都受到挑战,这是银联去年以来酝酿“招安”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主要动因之一。
按照银联发给媒体的回应称,商业银行、非金机构等产业各方开展银联卡业务,使用了“银联”品牌,理应遵守各方共同认可的银联卡业务规则、技术标准和市场规范。
此前,央行发布的《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中第二十六条规定,收单机构将交易信息直接发送发卡银行的,应当在发卡银行遵守与相关银行卡清算机构的协议约定下,与其签订合作协议,明确交易信息和资金安全、持卡人和商户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
在银联看来,收单机构将交易信息直接发送发卡银行的前提是“发卡银行遵守与相关银行卡清算机构的协议约定”。对银联卡业务而言,这里的协议约定体现为《银联卡业务运作规章》。
“如果使用了银联卡品牌但没有经过银联网络,出现了什么风险银联看不到,也很难进行风险防范。”银联一位内部人士称。
对银行卡风险防控亦是银联考虑要第三方支付机构等非金机构全面接入银联网络的考量因素之一。银联在给媒体回复中称,部分非金机构在开展银联卡业务过程中,在直接与商业银行建立连接的同时存在变造交易类型、套用MCC等违规情况,导致商业银行无法准确识别交易场景和客户真实交易行为,难以有效实施风险管控,容易掩盖伪卡欺诈、网络欺诈、洗钱套现等风险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