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说的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什么样的东西才是真正的本土化,什么样的东西才有市场,这个问题看上去很简单,我在之前也谈到过不是简单的把英文换成中文,就算达到了本土化,本土化的基础就是尊重用户的习惯,以下就以百度与google;eBay与淘宝;英文的Yahoo与SOHU比较来说明这个问题。
首先先说同为门户网站的英文Yahoo与SOHU吧,虽然Yahoo在中国的影响力不怎么样,但是在国外可谓赫赫有名,而抛开一些经营理念上的差异,单说直接影响用户体验的页面设计,英文Yahoo与SOHU就有很大的区别,这种区别正是用户群的性质不同造成的,这种性质包含很多方面,例如上网的形式、阅读的习惯、对网络的理解等等,甚至包含着中文方块字与英文字之间的巨大区别。我的设计人员就曾经这样说过,中文的方块字没有起伏,变形也很难,如果简单放在一行那整个版面无疑是枯燥的,缺乏乐趣的,相反,英文的高低错落则很容易表达字里行间的趣味。
实际上国外的用户使用网络的时间远远超过中国用户,所以他们对网络的理解要比中国用户深刻一些,注意这个深刻是有限度的,而且只代表上网人群的平均值,不代表特定人群。而对网络的理解决定着用户能接受的网络表达形式。例如:SOHU的所有新闻都是加下划线的,这是因为在网络进入百姓视野的时候,网民对网络的理解不够深刻,而加下划线则是提示网民这里是可以点击的。但实际上这种设计使得本来就拥挤的页面更加显得杂乱,可是网民的性质决定了这点,中国网络不能超越时代,那就必须加上下划线,即使是SOHU进行了改版也只能是尊网民的需求的。
而英文Yahoo则不一样,大家可以看看英文Yahoo的新版面,完全取消了下划线的设定,因为这些网民即使不用提示也能知道哪些地方是可以点击的,但是这样的方式放在中国就是不适合的,任何设计都是不能超越地区时代的。
再看版面安排,中国的门户网站都喜欢把所有的内容都摆放在首页上,这是时代的局限性造成的,因为网络刚进入中国的时候,中国的网络人也不成熟,众多的网络人都想得是做大做快,赚钱,上市,都是很浮躁的,所以在设计的时候都追求的是高、大、全的首页,造成了中国网络的惯性,现在感觉很象自由经济初期的摆地摊形式的页面设计。可是中国网民已经习惯了,后来者也很难改变这个习惯了。
反观国外的网站,都是首页舒展性,层次分明性,很少有页面一拉长到5屏以上的,要是象新浪新闻中心那样一拉页面足有近20页,不知道国外用户用多郁闷。实际上国外网站的技巧在分级和二级甚至三级页面的利用上,几乎所有的二级别页面都是另一个小型首页,内容也通常很丰富。而国外的用户也习惯了到二级别或更深级的子页面去浏览自己想要的资源了。
这样的区别造成了中国的网站的广告全都集中在首页或者新闻中心首页上,到处都是广告,让网民厌烦也没有办法,而且内容都摆放在首页,很多网民根本就不用访问二级或者更深的页面就可以得到自己所有想要知道的东西,而为了扩大这些资源的承载量,页面也无奈的不断加大延长。实际上广告商的广告的成本没有真的有效的传达到潜在用户那里,造成了广告成本的不断攀升。相反一些专业类的网站反倒是受到了欢迎,例如很多游戏厂商打广告就喜欢17173,而非新浪这样的门户。但假如安排合理的话,17173对于SOHU来说完全可以是一个二级频道,这就是对网络的理解不同。
国外的广告都是有选择的放在相应的频道中的,而不是集中在首页的。但这是网民的性质不同决定的,在中国,网民远远比国外的网民更浮躁,这也就决定了众多门户的大页面充斥了网民的视野。
再说同为电子商务的英文eBay与淘宝,看过英文eBay的人都会发现英文eBay分类是很明确的,上面是工具栏,左侧是产品分类。也是页面简捷。而淘宝则是把所有的分类以及包含的子分类都摆放在首页上。而且在摆放是的时候,淘宝采用的是用户习惯分类法,用户的热门词都作为分类摆放在那里。这也是有用户习惯在里面的,国外的用户因为经过商业洗礼的时间很长,其已经习惯了在规范的格局下进行消费活动,所以英文eBay是适合国外用户的。但在中国,中国人还没有这样的习惯,至于以后会不会有也不好说,所以淘宝的摆放方式就更合理了。
那么同为搜索引擎的百度与google呢,为什么百度可以在中国打败google呢?这点有很多人都分析过了,我就不多分析了,只举一个版面的例子,假如想通过这两个搜索引擎搜索图片,其页面是有微小差异的。
在google搜索图片的时候,其后面是有两个按钮的,一个是“搜索图片”一个是“搜索所有网页”,也就是google提供了直接切换到搜索网页的功能。而百度则不一样,它没有提供这样的切换,而是在下面提供了选择列表,分别是“新闻图片”、“全部图片”、“大图”、“中图”、“小图”、“壁纸”。这样的设计明显更适合中国这种网络资源庞杂的网络状况。
还有就是在选项中,百度特别的“MP3”选项,这个选项是google所没有的,这些细节虽然粗看上去不算什么,但是累计起来就是可怕的力量了,所以百度得以在中国彻底击败google,并不是依赖那些生冷的数据,因为用户最直接接触的就是页面,其后才是数据。
最后说一句,本土化成也细节、败也细节,只有最适合的才能占有市场,而适合的就是要符合网民的习惯,尊重网民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