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观点:设计师如何正视自己的工资

这个标题其实不用回答,工资多少都是不会够的,因为我们的物价上涨过快与工资上涨过慢一直是一个无法调和的矛盾。之所以想聊聊这个事情,主要是发现广大设计同仁总是精神状态很饱满,物质状态很干瘪,常会在茶余饭后说到:“要是有薪水更高的地方,我马上就跑。” — 原因还是在于工资的水平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那么,工资作为我们劳动的最直接报酬,是否是考验忠诚度或评估凝聚力的唯一尺度?一个能够给你较高工资的公司,就一定是个好公司吗?我们在职业道路中究竟该如何追求工资或“比工资更高诉求”的东西?

我不止一次听到所谓的企业咨询顾问,公司管理大师的讲座中说到:“企业挽留人才,工资不是最有效的方式,我们不建议单纯以加薪的方式来留住人才。” — 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土鳖老板都听向了反面的意思,直接就不考虑加薪了。我要说的是,加薪是留人的最直接的方式,因为劳动换取报酬是资本市场的最基础法则,而所谓“更高级”的方式,无非是砖家们告诉资本家如何画饼的权谋之策 — 单纯加薪不会一定控制住人,但不加薪,绝对控制不住人。这点上所有跳槽与被跳槽的朋友都深有体会。

现在看看设计师自己,怎么样衡量自己的薪水呢?我知道每次设计师聚会的时候,各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一个兴趣话题就是想知道其他设计师究竟赚多少,以此来评估“设计能力” — 如果不幸,有个家伙被众人公认为水平普通,但却有更好的工资待遇的话,那他不久便会成为众矢之的。虽然是人之常情,但你也要清楚的认识到,在这个缺乏公平的社会中设计能力和吃饱饭之间的直接关系并不算大,别人有的核心竞争力也许是你无法企及的。

单从设计师如何正视自己的工资上来看,就已经和别人拉出了差距 — 我猜大家更有兴趣的是,如果现在工资不高,我怎么保持安静的心态逐步把工资变高?我可以说说这些不成熟的建议:

1. 阶梯性增值

你目前拿一月多少?3000?5000?10000?对于你的生活来说,这可能关系到你的日常起居饮食,能给宠物买的狗粮牌子,能够买给女朋友的礼物……但,这不是最重要的。工资是一个根据你的职业状态做动态调整的事情,一般来说任何公司和企业都会制定一个基本的薪资标准,比如你的职业年限,岗位重要程度,综合能力评估,KPI考核等。因为公司需要给员工一个持续的希望,这个希望确保团队的稳定和发展。你应该善于利用这一点,合理计算出一个工资的阶梯方程。

比如:你是一个中型企业设计部的人员,入职薪水4000元(税前)每月,公司内部也严格要求各位不允许透露自己的工资数额,但你还是可以计算出来的,首先,你公司的盈利状态(如果是上市公司就更容易计算点)和产品出货量,周期,生产成本告诉了你公司的现金流;其次,市场部的大小,规模,人员积极性告诉了你公司的呆坏账情况还有汇款周期;然后,每个部门的人员配置(一般来说,管理岗位设置较细的公司对于中层管理者的薪水设置是普通员工的0.7 – 1.4倍,高管在3-5倍,除开不确切的分红和股票,只有奖金是浮动比较明显的)情况告诉了你该部门的预算和公司平均预算。 最后,你可以大概估算出你在这个岗位上干2年后薪水的浮动可能是30%,如果有希望走入管理层的话,阶梯的增值又会是多少。

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设计师从来不去考虑,计算,衡量这些客观存在的指标,而企图希望通过自己设计能力提升,以业务水平影响到人力资源和管理层的宠幸,主动加薪。现实是,如果你自己心里没有一本账,你永远得不到你该有的工资,你常会听到的话是:1.你还没有向公司证明你的价值;2.公司目前还比较困难,但我们会考虑你的要求;3.其实你现在的工资不低,外面还有很多身价更低的人等着进来工作。我要告诉你的是,提升自己的技能和水平没有错,但同时最好清晰的了解周围的环境和人,如果你的阶梯性增值没有得到公司的重视,外面一定有其他的公司会给你买单的。

2. 预见你的未来

一个优秀的设计师是可以预见自己的未来的,确切的说是预见自己未来的职业盈利能力,是继续在技术上成为行家,还是在管理上有所作为,或者转行到更高的平台发挥智慧。抱怨、不合作、拖沓工作不会给你带来工作的成本递减,相反会让你更快的丧失斗志和竞争力,我常听很多小白说:“公司就给了这么多工资,我只干这么多工资的活。” — 没有错,但大多数小白却没有发现其中的危机,你或许占了一些便宜,或许偷懒得更舒服,带来的并不是工资的增长,这是根本的问题。

健康的做法是在已有的岗位上建立自己未来的资本,如果没有足够的积累和底气,你如何预见可知的盈利?我说的不是骑驴找马,因为很多企业连驴都算不上,你得明白每一天的工作和积累,是为自己奋斗,为自己的家庭、命运、生活努力,你如果希望更高的工资,就按照游戏规则说的那样去争取。你的工资总不涨并不是公司的错,而是你自己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丢掉了太多的机会、忽视了太多的危机,我们可以对团队,对公司没有信心,但绝不能对自己的行业没有信心。

我最讨厌设计师说的话就是:“走一步看一步”,这种不负责任和逃避现实的态度,导致了你就是一个随波逐流的货色,既然你没有对自己的要求,你又有何资格嫉妒那些比你工资高的人?你又如何在羡慕中去达到别人的水平?赚钱的思路和设计的思路并不太一样,不是付出就一定有所回报,如果你的未来情况受限于环境不太乐观,就换一个环境,如果你的未来掌握在你的领导手里,而你的领导没有帮助你的意思,你就应该换一个领导,其实很多朋友只是少了迈出一只脚的勇气。

3. 短期的现金流

对工资的问题还必须从数目上去理解,狭义的工资是每月到你卡上的那些数字,你可以转化成使用的现金,但现金最终都是要花出去的,广义的“工资”在我看来,是你在目前的平台上工作中产生的一切价值回报。这里面包括了,你的绩效奖金,五险一金,部门经费等关于金钱的部分,还有一个高效率的平台,目标清晰的团队,可以节约你的时间,以加速你的职业道路发展,一个稳定的、愉快的工作环境,可以让你心情舒畅,减少职业病的发病率,或者在项目合作中有更多的交流机会,见识外部环境,广结人脉,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存储资源。

短期的现金流是很诱人的,大多数猎头在谈判中都会明确告诉你基本工资的增幅,却会巧妙隐藏一些工作时间、加班、节假日出差等情况,关于设计师的职业成长中,我建议的价值回报优先级是:时间>成就感>周边福利>工资数额。有不少公司短期高薪挖角,一般干了半年,项目做完就解散了,如果这影响到你的生活状态,那么还是不要接受这种诱惑为佳。

有一些刚出校门的小白,愿意不要工资去一些企业实习,学习,我觉得也不好,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劳动了就一定要给报酬,你不要现金只是表现出你的懦弱和对未来的担心,公司不可能会感受到你的忠诚,工作机会也不会可能留给你。你也许可以这么讲:“我的工资可以比别人少一些,如果我做的好,我希望奖金比别人高一些。”另外,关于社保等问题,建议每2-3个月,自己登录相关职能机构网站检查一次,现在有些公司是不太自觉的,不要只被现金流给迷惑了。

4. 敏锐的职业感觉

如果你工作了2-3年,你可能多少有一些职业感觉了,包括如何与老板相处,如何与同事相处,如何解决矛盾,如何做职业规划。我要说的是,这些技巧都会从侧面帮助你加薪,而敏锐的职业感觉是:如何判断出加薪的要点和可能,从而制造加薪的机会。不做表现是不行的,过于表现也是不行的,加薪最快的方式有三种:1.跳槽;2.突出贡献;3.升职。

第一种是大多数设计师采取的方式,一般都是因为已经和老东家谈崩了,不是不愿意加工资,就是一直在拖,所有一有机会各位就会祭出这种杀手锏。不过这个方法有两处小风险,一是如果新东家和老东家是同行业竞争关系,那么在职业操守上会有点瑕疵,自然像企鹅公司告员工这种事情是很少发生的;二是跳槽后的岗位设置是否能够和你的职业发展线路匹配,因为有很多情况,出于对工资调整的力度的屈服,一部分人选择了并不合适的新平台。

第二种在设计部门稍显困难,因为设计的价值很难在中国市场中衡量,除非你的公司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否则你的产品最被关注的部分永远不会是设计,如果不能直接为公司挣钱,那么你可以想想办法为公司省钱,这也算一个贡献,比如在国内某大型通信企业,就有设计师因为提出较好的节省成本的意见,而被奖励的。但这种事情一般都是周期性的干,想通过它彻底改变你的工资水平,有点难度。

第三种是全世界都通用的法则,更高的职位意味着更高的工资,甚至有分红和意外奖。设计师绝不能成为单纯的体力劳动,因为我们的社会中对单纯的技术工种缺乏关怀和尊重,担任一定的管理职责,是设计师工资提升的必经途径。虽然有一些公司提出了两条路线(偏管理线,偏技术线)的人才结构模式,但是潜规则就是潜规则,从行为习惯上,管理者的薪资就是要比技术人员高。

敏锐的职业感觉就是了解到自己的真实情况,并选择不同的途径来获得最大的价值回报,这些回报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更好的回报带来更好的敬业态度,因此工作才能走入一个良性循环中。很多设计师的职业感觉不够,所以才会出现自己能力不够,却还希望拿高薪的窘迫情况。

5. 补充灰色收入

最后,接受灰色收入,是目前你现在既不能跳槽,又无法升职的备用解决方案,因为所有人都要养房,养家,吃饭生病,但是领导是有限的,机会是有限的。通常来看,设计师都是有灰色收入的,来自于私人项目、博客、或者其他合作等,没有灰色收入的设计师一是可能水平太烂,没人找,二是可能自己工资够花了不想这么累。

既然都说到了这个程度,你应该明白,设计师在当前还是一个非高薪职业,如果你想改变工资的数字,既不能依靠公司的怜悯,也不能依靠行业的腾飞,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以及对待慢速增长的态度。但是在赚取灰色收入的同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不要影响正常的工作时间,和利用工作时间干私活;2.私人项目应该和公司的工作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3.任何时间上,私人项目的紧急程度都应该排在公司的工作之后。如果你忽略了这些原则,有可能你的灰色收入会给你的工资带来一些危机,比如被开除等。

另外,在赚取工资的同时,适当学会理财,投资,建立产业链的各种关系,也可以给你带来不菲的价值,钱再去生钱会比较快,仅靠单纯的工资积累相当辛苦。

时间: 2024-08-30 16:16:13

设计观点:设计师如何正视自己的工资的相关文章

设计观点:设计师领导力的培养

话说设计师是不太好管教的,敏感,冲动,个性鲜明,理想主义--这一切都让大家很头痛,但是我们又是爱设计师的,因为他们带给了大众很多新鲜,很多创意,很多思考,因此一些小脾气也就不那么严肃对待了.不过,当一个设计师的职责和岗位发生变化的时候,问题就容易出现. 我了解到一些从设计师职位白手起家的朋友,突然转到设计主管的岗位后,一时找不准方向:一方面有可能因为军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一方面又得赶鸭子上架,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这个时候面临着一个挑战 - 再像过去一样和突然变成下属的同事们勾肩搭背.推杯换盏

设计观点:设计师和大公司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疑问:那些"大公司"(特别是在传统行业中)里面的设计师看上去好像挺轻松的,平时貌似不太忙,有任务了可以寻找设计外包,而且经常指点江山.这种状态让很多从业小白羡慕不已,仿佛感受到尊敬的光芒洒满全身.这些大公司中的设计师,一般我们称之为体制内的设计师,在很多项目的合作中,他们充当着评审者与参与决策者(当然,最终的决策还是他们的领导).他们有较好的收入,较稳定的职业环境,更宽阔的办公室,更先进的工具--.问题在于,我怎么样才能和他们一样呢? –  这是大部分还处于温饱线的设

作为设计师我们应该怎样衡量工资

其实这个标题其实不用回答,因为工资都是多少不会够的,而且我们的物价上涨过快与工资上涨过慢一直都是一个无法调和的矛盾.但是我之所以想聊聊这个事情,主要是发现广大的设计同仁总是处于精神状态很饱满,但是物质状态却很干瘪,所以常会在茶余饭后听到有人说:"要是有薪水更高的地方,我马上就跑." -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工资的水平不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那么,工资作为我们劳动的最直接报酬,是不是作为考验忠诚度或评估凝聚力的唯一尺度?如果有一个能够给你较高工资的公司,那这家公司就一定是个好公司吗?而我们在职业

设计观点:搜集设计线索和搜集客户资料

以下场景至今仍然在我们的设计服务过程中比比皆是: 客户:"请你帮我设计一个网站吧!"设计师:"好的,请给我设计需求和项目计划."客户:"我们需要一个比较时尚的网站."设计师:"我说的不是风格,而是你们的资料和计划."客户:"哦,我们没有什么资料,你是想要我们的公司LOGO么?"设计师:"我的意思是你们做网站的目的,预算,分析等."客户:"这些资料没有哦,你不是设计师么,可以帮我

设计经验:设计师的10条小贴士

很多人从未认真思考过设计或设计师,更别提把自己当作设计师了.但是普通人--教师.学生.各式各样的工作者--能从设计师和设计师的思维方式中学到什么?更专业化的职业呢?医生.科学家.调查工作者.工程师以及其他各种技术领域的专家们又能从平面设计师和交互设计师的思维方式中学到什么?有没有什么是设计师--无论通过他们的培训或者经验--知道而我们所不知道的?我相信是有的. 下面是我多年从事设计师所学到的10条小贴士(外加一条附加贴士).也许能为非设计师们带来些许启发.在世界各地演讲的时候,我常常会投影一张幻

设计观点:非设计人员对设计师的左右

非设计人员主要是说那些不直接从事设计执行的人,往小了看,其实今天聊的主要是做"视觉设计执行"的朋友们的一个困惑.如果你是一名策划师,我觉得也是属于"设计"范畴的,只是你没把最后的结果"做"出来 - 让想法变成界面.网页.平面或者电视短片. 当然,在"做"本身上就会有很多小细节需要研究,其中特别容易引起我们注意的就是非设计人员对设计师的左右,比如:你的某位客户经常喜欢叫你过去他们公司,在他面前做设计,然后他搬个小板凳在后面看着.

Windows Phone app bar上icon周围有圆圈的设计观点

文章描述:Windows Phone中环绕icon的圆圈. 在Stockholm的Windows Phone Design Day期间的Q&A环节,Stockholm本地的交互设计师Petter Sifver提了一个问题,关于Windows Phone app bar上的icon,想知道为什么icon的周围会有圆圈.Petter友好地在其博客上为分享了他围绕设计阐述的观点. 我们看到的是Button,而不是icon.--从字面上.在这些Button内部都有小icon.微软提供的开箱即用(out-

个人的设计观点:把常识变成知识

前一期,UCDChina的话题是把设计师的知识管理:之后千鸟的一篇<误把常识当知识>,我是赞同的:而且似乎是专业上都是80%是常识,20%是知识. 对于只是把设计当成自己的吃饭工具的设计师来说,相信只要有足够的常识,就可以混的很体面:但是对于把设计当成自己追求的人来说,却是要把更多的常识变成知识. 在刚入行的时候,能接触到的都是行业常识,(我们在大学的时候学习到的系统知识除外):只要常识足够的丰富,作为一个合格的设计师戳戳有余,但是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却必须把一些常识变成知识.(注意:是

设计观点:如何平衡时间紧和做不做

不知道是不是有从事设计经理的朋友遇到过如下情况: XX经理:"这个东西,XX你跟一下?3天时间如何?"XX设计师:"啊--- 我现在太忙了,一周吧"一周后----XX经理:"XX,那个东西完成了么?"XX设计师:"诶呀-- 太忙了 ,还没开始呢!我明天就开始哈--" 这是在设计项目合作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有可能是设计师真的很忙,有可能是设计任务没有排序,导致设计效率降低,无法突出最为紧急的需求.今天也有朋友问到这种情况该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