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IE 1
微软买下Spyglass公司的Spyglass Mosaic浏览器的授权,加以修改,将其更名为Internet Explorer。当时,Spyglass和Netsacape正处于激烈的竞争中。
1995年:IE 2
IE 1才发布了几个月,IE 2就面世了。1996年,Netscape Navigator占据着近90%的市场,许多网站开发只和Navigator兼容。IE 2不得不复制Navigator的一些特性,从Navigator导入书签,支持Navigator的HTML特性,好让网页在不同浏览器中的显示效果一致。
1996:IE 3
IE 3是微软第一个真正有力挑战Netscape Navigator的浏览器。微软逆向设计JavaScript,创造了一个不同的版本,即JScript,JScript支持ActiveX、插件和128位加密。IE 3弃掉了Spyglass源码,但还是采用了一些Spyglass技术。微软为此被起诉,向Spyglass赔偿800万美元,而1995年买授权才花了200万美元。
1997:IE 4
通过和Windows捆绑,IE终于在市场份额上压倒了Navigator。这也是IE走向垄断之路的开端。垄断之路的另一端,就是2001年臭名昭著的美国诉微软案件。
1999:IE 5
3月,IE 5发布,后来和同年9月发布的Windows 98捆绑在一起。同IE 5一起推出的,还有XMLHttpRequest (XHR)和HTML Application (HTA)。在IE 6发布前夕,IE 5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80%。当然,主要归功于和Windows的捆绑。
2001:IE 6
Windows XP、Windows Server 2003都附带了IE 6。截至2002年,IE市场份额近90%。IE 6因为安全漏洞而臭名昭著。
2004年,US-CERT在一份报告中指出,IE 6和Windows捆绑,又极不安全,简直太碍事了。一些安全专家也警告用户,不要用IE 6。
2006年,PC World将IE 6评为最差劲的科技产品。
2006:IE 7
从IE 6发布到IE 7发布,中间隔了五年多。IE 7是Windows Vista的默认浏览器,推出了256位加密和Windows RSS平台。
为了改进安全问题,IE 7中,ActiveX控件自主运行进程。可能是因为版本迭代时隔太久,IE 7跟不上IE 6的市场份额,为Mozilla Firefox提供了可乘之机。
2009:IE 8
IE 8纠正了上两个版本中的问题,推出了新的开发者工具和特性。但是,Mozilla Firefox和Chrome已经迎头赶上,IE 8没有多少挽回的余地。
2011:IE 9
IE 9换了用户界面,专注于HTML 5、CSS3、XHTML。IE 9独立发布,没有和任何系统捆绑。作为推广,微软花大价钱鼓捣电视广告,还在Tumblr上专门开了小站自嘲。
很多评论人士认为IE 9在技术上能和Firefox、Chrome相提并论。但是,市场对IE 9的反响平平。
2012:IE 10
IE 10只适用于Win8,内置Adobe Flash Player有两个独立的版本:Metro版和桌面版。Metro版突出Win8以触摸为核心的特点,不支持插件;桌面版是传统版本,支持插件。
评论人士对IE 10不冷不热,IE 10很大程度上受到了Win8的连累。
2013:IE 11
IE 11和Win8.1一起发布。有评论者认为,它的性能可以和Chrome、Firefox相提并论,但兼容性还是落后于Chrome、Firefox。
2015:IE的继任者
新浏览器名称尚未可知,目前代号为斯巴达。目前已经透露的细节有:和Cortana集成;支持浏览器内网页注释,并能和他人分享;加入新的文字阅读工具;基于新的渲染引擎,提高跨平台交互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