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豆瓣观

  为了能达到更高效率地使用豆瓣,我觉得有必要竖立自己的豆瓣观,也就是确立对豆瓣网的看法、感受以及做法。同理,在使用其他网站时,也可以相应地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标准。与我们手头上的所有事情一样,我们只有真正做到了解了它,才能更好地去接受它,享受它能带给我们的。以下是我在豆瓣的几年里总结出来的个人经验。

  豆瓣社区:今日的主心骨

  友邻  ★★★★

  友邻这一板块,它首要能达到的功能便是互动。这里的互动可以是,展开一次双方都颇有意愿不无意义的讨论,或是能互相影响,彼此的推荐都能对对方产生意义,即便那是毫不起眼的意义,比如说对方刚添加的电影恰巧是你不久前看过的,并且他的观点与你不谋而合,因此而让你会心一笑。抑或是其它的。总而言之,都绕不过一点——相互之间存在影响。

  新版豆瓣的友邻系统里取消了“加为好友”的选项,而像微博那样单单只留下了一个“关注”按钮。表面上,这项变动使增加自己的友邻数有了难度,因为你去关注对方,如果你的界面并没有显得那么出彩,那对方一般就不会回应你,除非对方像你一样渴望友邻。

  虽然新版友邻系统没有像旧版那样,能大抵顺利地让你看上的豆友成为你的友邻,但新版友邻系统也让在豆瓣的交际明朗了起来,变得没有像旧版那么暧昧。你可以在关注的同时向他捎去你要求他关注你的理由,即便这样做的成功率不是百分之百,但也比默默关注对方来得更有效用。这是微博没有的功能,你在微博上关注一个人,无法顺带把你的话给他。你可以用私信,但蕴含其中的刻意,会让自己感到跌了身价。只是为了希望对方关注自己而委身用私信来讲明用意。这样的做法总归让人觉得有些蛋疼。

  由于豆瓣相比微博要丰富许多,所以用户们往往不能满足于用操作微博的方式来使用豆瓣。如果你没有想把豆瓣作为你浏览资源的后花园,那一批适合于你的高质量的友邻还是值得拥有的。

  广播与推荐  ★★★★

  玛丽莲-梦露曾今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无法忍受我最坏的一面,你也无法得到我最好的一面。”你不得不佩服这位性感女郎的睿智,承认她有着不亚于她的外表的另一面。

  这么一句短短的话涵盖了许多的东西,然而,它与豆瓣的“广播”功能也是不无关系的。这里所说的广播包括了友邻和你关注的人推荐的文章、话题以及他们所添加的书、影、音。

  可能你觉得看一些好的文章可以用Google Reader,可以自己卯足了劲看一个过瘾,这样的确比在豆瓣上看别人不时推荐过来的文章效率高。但在Google Reader呆久了难免会厌烦,寂寞时也可以到豆瓣社区去看看热闹,豆瓣对于推荐的评论系统给这些原本死气沉沉的文章注入了生命。评论可以让一篇文章更有价值。而豆瓣清晰的界面会让你有更强的回复欲望。

  豆瓣主打的牌毕竟是书、影、音,所以友邻不光会推荐给你文章,还会推荐给你书籍、电影、音乐。友邻一旦给他所添加的那些书或是专辑打了高分,便是一种变相的推荐。你可以通过看简介进一步去了解再判断这些到底适不适合你。而那个饱受争议的豆瓣猜也是依据同样的道理。

  不过,众多“推荐”之中,一定存在着一些你所不感兴趣的信息,这不可避免。况且,就算是再亲密的人,也是或多或少存在着分歧。而豆瓣猜也一样,许多人埋怨豆瓣猜怎么也猜不准,这不免有失公允。凡事能带给你益处的,都不免会连带的给你所不希望得到的。你要么选择拥有并接受它的好以及坏;要么放弃它,不受它任何一方面的影响。

  再者,个人觉得很多东西不是只推荐一次就足够,除非你是想消遣一用,看完即忘。若是想在其中得到点什么,那高质量的“挖坟”应该得到提倡,除此之外,可以把它复制粘帖在你的电脑硬盘里,不时翻一翻。让你那尝遍了全日本美味料理的硬盘换一换口味。

  小组  ★★★★

  小组是豆瓣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我甚至这么觉得:只有当有了小组与友邻广播,这个网站才是真正“活着的”。

  小组的作用,我给它分了三类:一、讨论(包括求助);二、读贴(知识、技术贴)、觅源(电影、专辑下载);三、找乐子、发泄。当然,不存在一个能评判哪一点更有价值的标准。这取决于用户的意愿,某个时刻希望做什么、想做什么的愿望。

  绝大多数小组是以豆友们的共有性为基础而建立的。从豆瓣网小组的全称——兴趣小组——就可以看出,因为是非专业的,所以它组内部的帖子在内容上的差异非常明显。这也就让在小组能做的事情变得五花八门起来。

  一、讨论

  关于第一点,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功能,它是从论坛借鉴而来,所以也有着论坛的优点。一场高质量的讨论可以让懵懂的参与者醍醐灌顶,也可以让有用的知识与常识得到传播。讨论是一个论坛能够得以发展的基石,并且它不会因为互联网发生什么事情而轻易湮灭。

  二、读贴、觅源

  相比讨论,读贴更多地让豆友扮演了一位资源享受者的角色。虽然参与度降低了,但豆瓣的那些传播者们的努力的确增加了很多受惠者。多了一个受惠者就实现了一份知识的价值。虽然用户只在豆瓣读贴学东西,似乎让人感觉回到了WEB1.0的时代,缺少了互联网分享精神。但事实上,这样的做法的确有它的益处。虚心做一个学习者,不去讨论,也就是不去纠缠。毕竟在互联网上会引发很多无效讨论。而且,人们可以把在互联网上学习到的东西运用到现实中去,至少让这个世界上又多了一位掌握这项知识的人。

  由于最近相关部门对于互联网版权的大肆整顿,资源分享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所以,在豆瓣上找资源已经没有以往那样得心应手。虽然通过那些身怀绝技的豆友们的不懈努力,能再次让资源得到小范围的流通,但已经没有当年那幅遍地都是能开花结果的种子的丰收景象了。这样的转变让豆友们失去了对资源的安全感。很多人因此而离开了豆瓣。

  三、找乐子、发泄

  可能它可以被称为是所有功能中最长久不息的一个,因为它的角色能接纳所有类型的用户,无论你是文艺青年还是上班族。而且若是沉浸在小组中,无论是荷尔蒙还是力比多,都能在这样的场合中得到最佳的释放。如果说读书、看电影、听音乐是在品尝人间的山珍海味,那去小组找乐子无疑就是在给了自己一剂大麻的情况下于舞池中手舞足蹈。

  浏览发现(线上活动)  ★★

  新版豆瓣把线上活动放在了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网站的意思好像是在告诫网友们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游戏上——这倒显得让豆瓣网对于线上活动的性质很有自知之明——所以,豆瓣网就像那些格外担心自己的孩子贪玩而把玩具放在孩子们不容易够到的柜子上面的家长一样,把线上活动放在了“浏览发现”的右边侧栏里。这样的设计很容易让人忽略它,有的时候还会尴尬地被头上的广告抢了风头。

  豆瓣官方算是放弃了对于这个版块的开发,毕竟豆瓣并不主要靠它来赚钱和争取用户。对于那些把注意力集中在书影音的核心用户,他们会在闲暇之余从书影音的后院中挣脱出来,到线上活动的广场去透口气。而豆瓣对于线上活动的定位也刚好与用户们的需求吻合,我想,线上活动多半是看在用户们为豆瓣网做了付出而送给用户们的赠品。

  同城

  作为一个农民的孩子,此点略过。欢迎补充。

  九点:不塌的堡垒

  ★★★★★

  九点是块宝地。这在于它有很少的无用信息以及它的角色并非时间杀手。与由兴趣占主动的小组相比,相对显得更为专业的九点栏目,它的有用价值的比重显然要远高于前者。就绝大多数的网友而言,打开豆瓣网的第一步一般都不会去点击九点——除非你上豆瓣网指名点姓是为了看九点的文章。

  一打开豆瓣,映入你第一眼的便是一排一排内容繁杂的友邻广播,倘若上豆瓣之前没有为自己定什么目的,排在受你关注第一位的必然是友邻广播(其次是小组)。还有的是,由通篇的文章组成的九点这个栏目,它的定位和它所处在的位置就决定了它传播必将经历比小组大得多的阻挠。毕竟,在网上看文本比在印刷品上看文本的效率要低很多。由大段枯燥的文字组成的那些文章,很显然是抵不过分布在网络上其它更有诱惑力的内容的。

  而且,九点其实是可以和主站分离的,它们本可以各自为家,两不相干。但多亏了有“推荐”这个神奇的选项,让九点有更多的机会呈现在用户面前。因为有推荐,九点的文章才经常会出现在首页,出现在友邻广播里。

  豆瓣FM:它是一个品牌

  ★★

  人类怪异的需求心理,对豆瓣电台的评价落入纠缠是不可避免的。首先,豆瓣电台可以选择对歌曲库里面的歌执行“删除”与在播放中执行“下一首”的操作,就揭露了豆瓣电台的一个弊端。“删除”与“下一首”这两点绝非是电台的特色,存在这样的操作就已经决定豆瓣电台并不是纯粹的电台。

  电台最大的优点是它能突然送给你一首你喜欢的、并且在现在听非常有感觉的歌曲;这里需要明确的主旨是“它送给你的”,而当我们自己找歌曲来听就绝对不会有这种感觉,因为这是你自行的操作。那种不可预知的、突然一下的感觉是只有电台才能给你的意外礼物。它的魅力就在于“意外”。而当你执行“删除”与“下一首”的操作时,就表明你是靠自己去寻找这种快感了。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这种感觉绝对不是靠寻找来得到的。它好比顿悟,愈求愈不得。想想看,如果你有个恋人。在你们而言,是你自己给自己买玫瑰送给自己好呢,还是你的恋人突然心血来潮买枝玫瑰送给你好呢?

  豆瓣电台还有一个被人诟病的地方就是:它的算法使得歌曲的重复率颇高。然而这些问题都无法掩盖豆瓣电台被更多人使用的势头,究其原因,我想多半年因为豆瓣是把它建立成了一个品牌。

  豆瓣读书、豆瓣电影、豆瓣音乐: 文艺复兴在何时?

  ★★★★★

  读书、电影、音乐,这昔日的豆瓣三剑客,已然被如今蒸蒸日上的豆瓣社区夺走了用户份额的最大头。老豆瓣们都了解,豆瓣是靠着这文艺三大件起的家,并且也是依靠它们争取到了互联网的一席之地。而且豆瓣在互联网上的落户以及成功,和百度、腾讯之流有本质上的区别。然而,像豆瓣这样的网站在外国当然有,而且不会很少。你也可以说豆瓣抄袭,但郁闷的是,你就是说不上它到底抄袭了哪个网站。可能豆瓣的老大阿北明白一个道理:只盯着一个地方抄袭是一种非常愚蠢的做法,所以他聪明地没有走这条前辈们走烂的老路。不光如此,他还懂得抄袭的最高境界:把所有网站的优点集中于一身,使得你看不出它到底抄了谁。

  豆瓣的竞争力并不完全都体现在内容上。清新环保的界面也是用户们喜闻乐见的,而且它体验的舒适度,兴许让很多原本不喜欢看书的人爱上了书籍,也让很多不愿意腾出周末的时间来观赏一部电影的人爱上了电影……在培养网友们的兴趣上,豆瓣显然是功不可没的。

  另外,豆瓣的开发精神也值得国内很多网站学习。比如说豆瓣电台、九点以及其它很多地方细节上的改进。最近豆瓣读书新增的笔记功能就是一个。但,遗憾的是,去年豆瓣撤掉讨论区实在是大伤网站元气的做法。没有了讨论与资源,豆瓣的价值还剩几何让人担忧。

  然而,反过来说,豆瓣在版权问题上大刀阔斧的处理方式,也算是为互联网的良性发展出了一份力。虽然这些做法颇显正直,使得豆瓣没有像百度那样被投入“恶名市场”而饱受骂名。然而即便如此,豆瓣还是没有讨好到所有用户。豆瓣撤掉讨论区这一点,对于很多网民来说,就好比劫走了命根子一样。因为讨论区里有的不只是资源,还存在更有价值的东西:言论。如果切断了人们对于一部电影或一本书的讨论,那无疑是给这样一部电影或一本书判了死刑。这让豆瓣文艺法宝的发展受了重创。

  然而,多亏这些富有价值的事物自身生命力的顽强,它们挺住了,读书、电影、音乐这几个界面依然被很多人浏览着。加之网友们对于资源分享途径的挖掘,使掌握了新的资源获取方式的用户们减弱了对豆瓣的责难。

  可以说,豆瓣的做法没有一味迎合用户们理想主义般的需求,但它也并不即刻就别无旁骛一心从商。豆瓣走的是另一条理想主义道路:拥护版权。

  去年豆瓣改版的那段时期,新版豆瓣受到了很多用户的抵制。新版有很多地方不讨老用户们喜欢,其中主要的一点,就是豆瓣往社区化网站的转变。作为用户,当然会更多地希望网站能多多为用户着想,而作为网站,则是考虑到网站的发展前景。因为意见不统一,很多用户离开了豆瓣,豆瓣的用户结构也出现了分化。然而,因豆瓣社区已经形成了自身独有的文化,豆瓣作为一个既精通文艺又擅长交际的角色,还是有着很强的战斗力的。

  鉴于豆瓣内容是异常丰富的,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参与方式。笔者在去年八月注销了豆瓣,我想说,这也是一种方式。

  初写稿日:2010年5月7日

  完成日:2011-3-25

  来源:Yinshanlan投稿

时间: 2024-10-28 10:25:22

我的豆瓣观的相关文章

豆瓣电影腾讯视频启动正版视频资源合作

中介交易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858.html">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豆瓣电影与国内领先的视频网站启动内容合作,在豆瓣电影的影视剧条目页上,接入有正版版权的视频资源,让用户在发现好电影的同时,也可直接进行观看.目前已确认腾讯视频为首期独家接入视频平台. 凭借最新最丰富的好莱坞电影资源和国内主流院线华语影片资源,以及极速高清的在线视频观看体验,腾讯视频成为此次豆瓣首期独家视频合作伙伴.据了解,此次与腾讯视频的合作

豆瓣如何赶上移动互联网的潮流

互联网界中,素来讲究唯快不破,但是豆瓣显然是一朵互联网中的奇葩,它慢慢的生长,是全球独一无二的,但是在发展速度比互联网还快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豆瓣似乎已经错过了追赶的良机.豆瓣在2005年成立以后,凭借独特的小清新气质在互联网界中孤单发展,秉持创始人杨勃"不刻意商业化"的理念,豆瓣一直远离金钱世俗,甚至到现在成立九年,都未曾盈利.也许豆瓣一系列漂亮的数字让杨勃充满了底气:截至2013年,注册用户7500万,2亿月独立UV,2.3亿日PV.即使在PC端,用户规模能够和豆瓣比肩的也就十二三家

“好产品”豆瓣和“坏产品”人人

[导读]本文是由虎嗅网作者罗超(爱科技网创始人)本人发表在<全球商业经典>的杂志上.当期栏目的"好产品坏产品"将由虎嗅网与<全球商业经典>合作.罗超本人剖析了一款他眼中的好产品:豆瓣,和他严重的坏产品:人人网. 这两款产品同样都是伴随作者青春的成长,怎么会在现在有云泥之别?大家可以对照看下. 我记得我第一次接触豆瓣是在2006年.当时我还只是青葱年少的工科学生,那会儿有网络依赖症的我把大多空余时间泡在机房.所以在忙忙碌碌的校园生活之外,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点什么.

豆瓣“慢”失移动布局,红杉联创等资本着急

在"唯快不破"的互联网界,豆瓣以其全球独一无二的存在慢慢生长,但比互联网更快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豆瓣似乎已经错失追赶的良机. 成立于2005年的豆瓣,以其独特的小清新气质在躁动的互联网界孤独生长.创始人杨勃"不刻意商业化"的理念让豆瓣一直离钱都很远,成立9年,仍未盈利. 杨勃的底气也许来源于豆瓣一系列的漂亮数字:截至2013年,注册用户7500万,2亿月独立UV,2.3亿日PV.的确,在PC端,用户规模比豆瓣大的也只有十二三家. 但移动互联网的"快时代&qu

传豆瓣获5000万美元C轮融资 官方不置评

中介交易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858.html">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8月12日消息,今日有消息称,豆瓣网完成5000万美元C轮融资. 另有知情人士透露:"豆瓣上个月快谈成了一笔几千万美元融资,来自海外投资机构,但仍处于谈判期." 对此,豆瓣网表示不予评论. 豆瓣网创立自2005年.2006年,联创策源投资豆瓣网200万美元.2010年1月份,挚信资本和联创策源投资豆瓣完近千万美元. 据易观

豆瓣电影最近开始接入正版电影视频资源

摘要: 豆瓣电影最近开始接入正版电影视频资源,目前已确认合作的有搜狐视频和腾讯视频,后续还会接入其他视频网站.以前在影片的豆瓣页面上可以观看预告片,现在如果合作方网站有正 豆瓣电影最近开始接入正版电影视频资源,目前已确认合作的有搜狐视频和腾讯视频,后续还会接入其他视频网站.以前在影片的豆瓣页面上可以观看预告片,现在如果合作方网站有正版视频资源的话,豆瓣里的影片页面会有"全片播放"按钮.比如用户在看肖申克的救赎介绍页时,可链到合作方网站去看正片视频. 与腾讯视频的合作总共接入正版视频近五

成败PC:豆瓣,移动布局不能再“慢了”!

尽管杨勃对豆瓣的未来胸有成竹,但重心似乎仍在PC端,从资本的角度来说,投资人士对目前的豆瓣表现出更多的是担心:也许5年后,就没有人玩电脑了. 在"唯快不破"的互联网界,豆瓣以其全球独一无二的存在慢慢生长,但比互联网更快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豆瓣似乎已经错失追赶的良机. 成立于2005年的豆瓣,以其独特的小清新气质在躁动的互联网界孤独生长.创始人杨勃"不刻意商业化"的理念让豆瓣一直离钱都很远,成立9年,仍未盈利. 杨勃的底气也许来源于豆瓣一系列的漂亮数字:截至2013年,

点评已拐入快车道,豆瓣还继续“慢”吗?

大众点评接受了腾讯20%的投资入股,显然是为了寻找自己的商业归属.说到大众点评,我总会想起另一个"慢公司":豆瓣,杨勃花1个月时间开发的社区. 它已经成为一个兴趣社交王国.截止2013年底,豆瓣拥有7900万注册用户,2亿月独立UV,2.3亿日PV.用户每天通过网站和App们使用电影.图书.同城.小组.FM等10多项服务.不过,它仍旧没有盈利,至于IPO或者收购,似乎杨勃还没想过这个问题. 十年豆瓣,长得太慢 在用户数和产品线增长的同时,豆瓣团队并未随之大幅扩张.据豆瓣同学介绍,公司现

成败PC:豆瓣移动端裂变 商业化进程慢

中介交易 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尽管杨勃对豆瓣的未来胸有成竹,但重心似乎仍在PC端,从资本的角度来说,投资人士对目前的豆瓣表现出更多的是担心:也许5年后,就没有人玩电脑了. 在"唯快不破"的互联网界,豆瓣以其全球独一无二的存在慢慢生长,但比互联网更快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豆瓣似乎已经错失追赶的良机. 成立于2005年的豆瓣,以其独特的小清新气质在躁动的互联网界孤独生长.创始人杨勃"不刻意商业化"的理念让豆瓣一直离钱都很远,成立9年,仍未盈利. 杨勃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