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最近,民营银行成了业界的热门词。7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
意见》,提出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为设立民营
最近,“民营银行”成了业界的热门词。7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为设立民营银行松了口风。随即, 苏宁云商 、 凯乐科技 等企业先后发布申请银行牌照的消息,其中当以苏宁最为显眼。作为家电销售连锁行业的巨擘,在电商领域风生水起的大鳄,再加上一块金融服务,苏宁的生态链更为强大。不过美丽的未来来临之前,苏宁等民营银行仍将面临考验。
本期嘉宾
闫彦明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郭田勇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
刘步尘 家电观察家
消费金融 “钱景诱人”
“苏宁、国美等企业本身就是一种‘类金融’的企业,如果‘苏宁银行’申请成功,它会比阿里信贷、信用支付等金融业务更具优势。”家电观察家刘步尘告诉记者,苏宁云商每年的赢利中,有一部分来源于因时间差沉淀资金的利息收入,这部分沉淀资金数额庞大,假如将这部分资金投入到“苏宁银行”的某个金融业务中,钱景是非常诱人的。
刘步尘表示,从另一方面来说,苏宁云商通过开设银行,推动支付、信贷、保险、理财等方面的布局,可以服务于上下游合作伙伴以及广大消费者的金融服务需求,构筑一个综合、开放的金融服务平台,有利于把生态链做大做强。
“苏宁银行的兴起也能带动消费金融的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闫彦明对记者说,坐拥大数据的苏宁可以通过自己积累下来的数据信息流,向中小企业和个体消费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消费信贷服务(譬如在购物时直接刷苏宁信用卡)。“就苏宁而言,它在连锁行业有着丰富的经验,未来对于各地银行营业网点的经营和管理大有帮助。”
“风险兜底”引发担忧
尽管业务前景可观,但是仍有一道大坎横亘在苏宁面前,那就是“风险兜底”。据了解,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往往是由国家信用提供隐形担保,因此,大部分国有银行其实承担的是“有限责任”,一旦银行经营失败,政府往往被视作为最终“兜底”的责任人。然而,对于民营银行,官方的态度是:由发起人承诺风险兜底,避免经营失败损害存款人、债权人和纳税人利益。
根据这种说法,民营金融机构的发起人很可能要对企业经营承担无限责任,这让民营企业家们心中矛盾重重。对于银监会而言,风险兜底固然是规避风险的一种方法,因为一旦银行发生意外,损失极大,也可能发生群体性事件。但与此同时,也显示出其对民间资本的不信任,这也为民营银行的发展设置了壁垒。中央财经大学 中国银行 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同样是银行,以往设立主要由国营资本控制的银行负有限责任,而新设立的以民间资本控制的银行负无限责任,给人一种所有制歧视的感觉。“这种做法变相提高了银行运营成本,不利于民营银行长远发展,建议采取制度性兜底,通过存款保险制度来解决非系统性风险。存款保险制度对于中小银行有增信的作用。”
经营管理从头学起
除了风险防控外,另一个令业界担忧的问题是,民营企业家或民营资本不懂银行,最终在市场竞争中失败。就“苏宁银行”来说,虽然苏宁云商已经开始介入互联网金融领域,但是办一家银行远比这些复杂得多。
“‘外行’不要紧,可以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请专业人员来经营。关键问题可能在于银行的内部管理。民营银行可能会因为股东太分散,不了解银行经营管理而存在内部人员控制问题,对企业经营产生一定的压力,亟需进一步探索真正的民营银行公司治理机制。”郭田勇说。而闫彦明表示,未来在银行业可能出现一股“抢人大战”,即民营银行花重金从国有银行挖人。
除了学习之外,专家还建议国家呵护民营银行的成长。郭田勇说,国家要出台清晰、透明的准入标准,对民营银行经营方向进行制度安排,有效规范、约束其行为,既保证构建市场化、多层次、优势互补的金融体系,又让民营银行始终不脱离健康的运行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