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习证监会几次内部会议的精神,可看出监管层对突击入股及其隐存PE式腐败等问题的高度重视,相关审核态度及要求也已由宽松转为严谨进而变为严控。同时,发改委相关官员也建言政府出台税收优惠,鼓励VC/PE投向高风险早期型、符合国家发展战略、有助于改善国计民生的项目。然而,逐利是资本的天然属性,强势政策的压与拉在一定程度上虽可引导资本流向,但长期来看,以政策左右市场容易引发新的资源错配。只有加速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进IPO制度的市场化改革、缩短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断崖式”的暴利现状,才是标本兼治之策。 ⊙记者 郭成林 ○编辑 全泽源 自创业板开板伊始,各式各样的突击入股就成为众所瞩目之行为。从最早媒体追踪20岁女大学生闪电入股宝德股份,到今日市场惊叹券商直投异军突起一夜暴富,相关的探讨、评论、甚至口诛笔伐不绝于耳。 暴富神话: 创业板突击入股受诟病 截至目前,创业板已有86家上市公司,客观上成就了近十年来中国资本市场最大的一次集体创富。然而,这批创富群体中,有一部分或神出鬼没或华丽登场的VC/PE因能以极低价格突击入股拟上市的创业板企业,而成为市场镁光灯下的焦点。PRE-IPO遂成为国内投资人心中最佳的盈利模式。 以券商直投为例,根据投中集团统计,自证监会放开试点两年半来,已有20家券商获得直投业务试点资格,筹集资金179亿元;8家券商直投公司启动投资,完成55笔交易;9家被投资企业上市,平均账面回报率超过3倍。 从投资周期看,在IPO适行保荐制、券商贴近资本市场等先天优势下,直投参股企业从融资到上市的时间周期普遍偏短,已上市企业的平均周期仅9个月。最短者为神州泰岳,周期5个月;最长者为昊华能源,周期27个月。 从投资成本看,券商直投突击入股时的PE一般在10倍左右,9家已上市企业的投资PE算术平均值为10.9倍。由此,以目前创业板平均70倍IPO发行市盈率计算,即使考虑国有股划转、1至3年锁定期影响,投资回报仍将非常乐观。 值得注意的是,券商直投是目前将突击入股式暴富演绎得最为淋漓尽致的PE群体,但因其阳光化运作和国资属性,受市场诟病较小。在轰轰烈烈的突击入股潮中,大量成立时间极短、不知身份来历的民资PE,甚至个人参与其中,其背后隐含的腐败空间令监管层尤为关注。 政策风向: 从“鼓励”到“严控” 有统计显示,首批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中,有2/3存在突击入股的情况,其中最有“名”者当属20岁女大学生以1元单价受让180万宝德股份。但若长期观察创业板企业的股权沿革,可见突击入股现象正在迅猛减少,其政策背景是监管层对相关现象的关注度大增,审核态度亦由最早的鼓励转至目前的严控。 “在以往的主板审核中,现有规则对突击入股已有较多限制,如规定前一年增资扩股的要锁定36个月,体现证监会对突击入股的审核态度一直较为严格。”有资深保荐人向记者表示。 “在创业板开板前,基于鼓励和培育本土PE的初衷,证监会在审核突击入股时放宽了有关限制。如申报前增资扩股的,锁定期由36个月缩减12个月(但自上市之日24个月内减持量不得超过50%),同时追溯期由前一年缩减为前半年。且当时,对于申报前6个月内发生的股权转让如何锁定并未做出规定。”上述人士进一步表示。 而至去年10月,证监会举行第五次保荐人培训,会上创业板相关负责人明确要求,中介机构严格核查突击入股的股东情况,尤其要关注突击进来的股东是否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公司董监高、保荐机构和保代等存在利益输送关系。同时,监管层也首次要求企业补充披露突击进来的股东详细情况,如自然人需披露五年履历等,而突击入股的锁定期限又由12个月增回36个月。 当时恰逢创业板初启,“宝德门”事件的发生、市场质疑突击入股隐藏PE式腐败等声音愈演愈烈,监管层的审核态度发生根本性转折或与此微妙相关。 此后至今年3月底,证监会召开规格极高的创业板发行监管业务情况沟通会,会上明确将突击入股的时限延回1年,其中前六个月入股还需发行人作出有关增资或转让原因、定价依据、资金来源等专项说明,同时要求从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处受让,也需锁定36个月。 再至最近于5月12日厦门召开的保荐人培训,会上相关负责人坦言,申报期前1年内的突击入股,从去年实际情况运行来看,问题和举报都很多。同时,该负责人还要求保荐人高度质疑6个月内的突击入股,并称“举报到了,证据充足,即转给纪检部门,证监会解决不了腐败。” 同时,该次会议又新增了相关审核要求,即若存在VC/PE突击增资情况,要发行人论证IPO必要性,同时披露私募资金的使用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审核要求的趋紧显然是意在严控PE腐败,因此券商直投受影响较小。但目前来看,这片最后“净土”或也将受到波及,两周前有市场传闻称证监会正在拟定新规限制券商“直投+保荐”齐入。
资本逐利创业板监管层将严控上市前突击入股
时间: 2024-10-26 12:39:46
资本逐利创业板监管层将严控上市前突击入股的相关文章
胡福林:重生寄望“眼镜王国” 资本逐利投资光伏
"其实我从没有想过要放弃做眼镜,当初投资光伏,也是想赚了钱再继续投眼镜,但是时机不对.现在,我的精力主要在重组上,今后会全力把眼镜产业做大做强,努力将"海豚"打造成亚洲眼镜行业的领导品牌.其他的产业会尽量同行业龙头企业合作或参股,或者让专业的人来做,能卖掉股份也可以."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胡福林严肃地表述他目前的现状,但只要提到眼镜,仍会忍不住露出笑意来. 与几个月前怀揣2000多美元登上赴美航班时的胡福林相比,眼前的胡福林仿佛摘下面具.重又回到那个"
创业板频陷“突击入股”质疑漩涡
监管层加大监管力度,发行审核趋紧.记者11日从有关人士处获悉,在最新一次的保荐代表人培训会上,证监会在新的内部规定上要求延长"突击入股"的锁定期,招股说明书刊登前1年内入股的,锁定期从之前的1年延长至3年. 终结造富神话在企业上市IPO前夜突击入股,解禁期后获得数十倍的投资回报,创造了资本市场上不断出现的"造富神话".对此,证监会一直非常重视,并在多次内部会议上严令各方"高度关注",并拟通过延长"突击入股"股东锁定期等措施妥善
VC/PE逐利锁定移动互联网
摘要: PE的暴利时代正在因为二级市场的持续萎靡而逐渐远去,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部分PE对于2012年投资持极为谨慎的态度.从募资到投资再到管理,曾经因资本逐利性而快速扩张的PE行业 PE的暴利时代正在因为二级市场的持续萎靡而逐渐远去,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部分PE对于2012年投资持极为谨慎的态度.从募资到投资再到管理,曾经因资本逐利性而快速扩张的PE行业不得不开始在2012年放缓脚步. VC/PE看上移动互联 在一次互联网峰会上,一位TMT行业资深投资人曾把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视为未来十年最
监管层密集培训保荐人 第三方数据“受冷”
监管层认为,目前IPO咨询数据资料采集已成为投行软肋.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没有数据就不用数据,不要误导投资者." 随着日前今年第六次的保荐人培训会议召开,监管层已连续三个月召集"把关人"对于IPO等问题进行培训,而如此密集过去并不多见. 据记者的了解,11月召开的培训会上,此前多方关注的上市公司拟分拆子公司到创业板上市问题被提及.但监管层的表态,却给充满期待的资本市场泼了冷水. "监管层表示,目前这个事情争议很大,操作性并不强."一位参与会议的
监管层密集培训保荐人第三方数据不受欢迎
杨颖桦 北京报道 随着日前今年第六次的保荐人培训会议召开,监管层已连续三个月召集"把关人"对于IPO等问题进行培训,而如此密集过去并不多见. 据记者的了解,11月召开的培训会上,此前多方关注的上市公司拟分拆子公司到创业板上市问题被提及.但监管层的表态,却给充满期待的资本市场泼了冷水. "监管层表示,目前这个事情争议很大,操作性并不强."一位参与会议的保荐人告诉记者. 同时,第三方咨询机构数据引用问题亦被多次强调. 监管层认为,目前IPO咨询数据资料采集已成为投行软肋
监管层已启动IPO排队企业核查 问题严重者将出局
近日,多家券商及拟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18152.html">上市企业表示,监管层针对IPO排队企业的核查已经启动.目前,监管层要求各投行检查拟上市公司的现场问核底稿,并将进行抽检.而明年一季度监管层将组织所有在审企业进行财务真实性核查,检查中问题严重者或将"出局".在这些措施下,IPO排队企业有望"缩水". 据悉,针对底稿的检查并非首次,如在2009年IPO暂停后,监管层就曾在重启前针对&
叫停胜景山河监管层赢得股民赞誉
每经记者 张昊 12月17日早上8时,深交所网站仍显示胜景山河当日正常挂牌. 9时,离该公司挂牌不到半小时,深交所网站突然发布公告称:胜景山河暂缓上市. 被大量调查证据质疑的胜景山河,挂牌上市突然叫停,这成为当日证券市场上刺激人们神经的一件事!从监管层接到举报材料,到作出决定,只有不到一天的时间. 12月16日,<每日经济新闻>刊发第一篇<胜景山河IPO涉嫌"酿造"弥天大谎>报道后,上午9时本报与证券监管层取得联系,其中证监会信访举报办负责人告诉记者,相关部门的
严打突击入股创业板锁定期将延长至3年
来源:京华时报记者: 敖晓波 本报讯(记者敖晓波)在最近一次的保荐代表人培训会上传出消息,为了严打创业板公司当中的突击入股行为,证监会拟规定要求延长"突击入股"的锁定期,招股说明书刊登前1年内入股的,锁定期从之前的1年延长至3年. 在创业板公司上市前夜突击入股,一年的解禁期过后就会获得数十倍的投资回报,创造了资本市场上不断出现的身价暴增的神话.为了使这一行为得到有效的控制,记者昨天获悉,证监会拟通过延长"突击入股"股东锁定期等措施妥善解决.根据证监会的要求,在创业板
监管层严控银行介入地方融资平台增量贷款
证券时报记者 唐耀华 罗克关 随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自查的结束,监管层的处置口径亦最终浮出水面. 昨日有消息称,监管层相关负责人在4月召开的"2010年第二次经济金融形势分析通报会"上明确表示,对于以政府融资平台为主体的新开工项目,如果该项目不在"4万亿"投资所涵盖的项目范围之内,商业银行应该严禁进入. "结合此前要求'解包还原.分类处置'的精神看,监管层的这个要求意图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一方面要求银行落实已发放贷款对应的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