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将小米黄牛运作内幕揭开之后,一大堆媒体跟风采写黄牛,其中不乏空穴来风之作。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关于小米黄牛的论调泛滥成灾,各路观点无非是小米黄牛所谓的致富经,以及小米饥饿营销的种种罪状。
就在一篇小米黄牛三年赚千万的稿件被广泛传播后,如坐针毡的小米终于发声了,联合创始人称黎万强披露快递数据,称目前超过七成的小米产品是线上购买。这是小米针对黄牛论调的第一次公开回应,但不是最有力的回应。
短短四年的时间,小米已经成为一家市值百亿的公司。每每谈起小米的高速发展秘密,雷军总会抛出软件+硬件+互联网服务的铁人三项。透过持续升温的“黄牛”舆论风波,我们已经依稀看到小米成长过程中的三大痛点:产品、粉丝和管理。
产品:热度难以维持
小米上百亿元的市值,媒体功不可没。小米的每一个新品发布,甚至一个小小的动作,都会成为媒体关注的对象。坦白说,热度持续的产品,成为推动小米高速前进的动力。眼下,热度锐减的小米,让小米着实很头痛,毕竟销量与热度成正比。
三年前,高通双核处理器,1G内存,800W像素摄像头的小米1代手机,如此强悍的配置仅卖1999元,小米手机性价比锋芒毕露。凭借出色的性价比,小米手机一下成为国内最火爆的新锐智能手机品牌。当时,同等配置的智能手机,售价在3000元左右。
与其说小米手机用性价比杀出了一条路,不如说小米手机用低价杀出了一条血路。这一优势,一直持续到小米2S。小米2S,配置比竞争对手高,价格比竞争对手低,而且做工比此前有了很大的提升。
就在小米手机用1999元的价格杀出一条路后,竞争对手们也开始模仿小米。在小米3手机上市后,性价比的优势已经不在,尤其是华为的步步紧逼,以及营销上的模仿,让小米的热度不断降低。百度指数显示,最近30天里小米关注度同比下降15%。
为了维持热度,小米4手机发布时,搞了一块钢板的艺术之旅。在魅族MX4发布后,小米奥氏体钢板的制造工艺,瞬间被瓦解,1799的价格,更是击穿了小米的底线。一场口水战后,小米产品热度已经被竞争对手超越。
按照小米联合创始人披露的数据,小米第三季度销量1800万台,但低价的红米系列出货量超过小米4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红米系列出货量大,最直接的原因是价格低。在价格战的厮杀下,红米的低价也被对手们超越。
从昔日备受追捧,到关注度锐减,小米产品经历了冰火两重天。未来,如果小米产品热度继续下滑,那么小米品牌也将急剧缩水,这显然不是小米希望的。如何维持产品的热度,无疑是小米当下的头等大事。
米粉:变质米黑的痛楚
发布会上,尖叫的米粉不仅营造了火爆的气氛,还成为小米口碑传销的志愿者。雷军也不止一次公开说,小米的成功应该感谢米粉。最近一年多的时间里,在小米论坛里,经常能够看到叛逃的米粉。对于这些叛逃的米粉,网友们给了一个形象的称谓:米黑。
今年1月份,网上曾流传着一篇题为《我是如何从米粉变成米黑的》的稿件,叙述了米粉变质的理由。当然了,这篇文章中对米粉变质的一些叙述并不那么客观,但米粉变成米黑,已经成为小米无法控制的负面事件,毕竟粉丝的判离,对品牌和营销的影响是无法估计的。最致命的一点就是,越来越多的米粉,正走在变为米黑的路上。
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忠实的米粉,变为米黑呢?具体来说,理由有以下几个:
1、产品质量:前2代小米手机确实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反复重启,发热量大是最普遍的几类故障。前期小米制造经验缺乏,导致小米手机故障率比较高,一些购买到故障机器的米粉,在不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下,自然产生负面情绪,成为米黑亦情有可缘。
大量米粉变质为米黑,是小米推出智能路由器等跨界产品后。在营销上,小米把智能路由器鼓吹成为一枚智能家居的神器,无所不能。当米粉们购买到799元的小米路由器后无法正常上网,此前宣传中的大部分功能不见踪影,这让不少米粉有被欺骗的感觉。此外,小米电视在质量上的一些不足,同样令不少米粉有上当的感受。最终,这些感觉被骗的米粉,走上了米黑的道路。
2、抢购和黄牛:抢购之难,想必很多米粉感同身受。米粉对于喜爱的产品无法抢购,最终只能通过加价来购买,这对米粉是最大的伤害。一些叛逃的米粉称,之所以成为米黑,是因为很多黄牛都能抢购,米粉只能加价购买。
3、信任危机:小米1代手机使用了高通的CPU,默认出厂频率是1.2 Ghz,小米官方的宣传是1.5 Ghz。随后,一家媒体曝光了小米超频导致手机发热量大的问题,引发了一场信任危机。除此之外,在小米路由器和小米电视等产品中,路由器无法正常上网的问题被掩盖等一系列问题,都让米粉们不再信任小米,最终成为地道的米黑。
一直以来,米粉是小米互联网思维的产物,也是小米引以为傲的资本。当大量米粉走上米黑的道路后,小米也迎来了史上最大的危机。如此防止米粉叛逃成为米黑,是小米心中难以言表的痛楚。
管理:面临失控的危机
随着小米规模的壮大,产品线的不断扩张,小米在管理上也迎来了史上最强的挑战。这一点,从公关层面上就能得到验证。小米黄牛三年赚三万,是我小米黄牛揭秘事件的发酵,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引起小米的关注,效率着实比三年前慢了很多。
1799骂战,点胶事件,小米公关在这一系列事件中的反应速度,以及应对水平,都比此前缺乏专业。当然了,小米公司规模的庞大,注定了对事件反应速度不及比前小而美时的迅速。但就事件应对策略来看,小米在管理上已经面临失控的危机。
产品上的失误,才是小米在管理上存在巨大危机的最好证明。作为小米精神领袖的掌舵者的雷军,是一个很注重产品体验的人。在小米推出路由器时,曾私信与雷军就智能路由器的产品体验进行过交流。,小米路由器团队的冒进,致使小米路由器在上市后出现各种疑难杂症。最突出的问题,是由于各地电信运营商配置参数不同,导致用户浏览网页异常。与小米工程师交流时,已经指出问题所在,但时至今日,小米路由器上网这一基础功能,仍存在一些小问题。
小米电视,同样存在产品体验上的一些弊端。正因于此,小米电视1代在很长时间未公开发售。雷军一个如此重视产品体验的人,为何无法根治产品体验存在诸多问题的不足呢?答案有两个可能:一个可能是雷军的话并未得到下面团队的重视;另外一个可能就是,雷军已经放手小米的管理。
综合对雷军这个人的了解,以及雷军亲自参与一线营销的事实,雷军对产品体验的极致要求并未得到团队重视这一可能更合理。随着小米公司规模的庞大,雷军已经不可能像小米创业时直接与小米团队直接对话,而是通过管理层传达。
其实,小米管理上的问题,是大多数企业的通病。企业规模大了,创始人的精神存在传递延误,或者传递不到,都是常事。只是,对于快节奏的小米而言,传递延误和传递不到的弊端,将是小米最大的危机。
在很多人看来,小米黄牛内幕被揭开,这是小米最大的危机。其实不然,黄牛的存在是必然,苹果,华为甚至火车票都难无法避免黄牛。小米现在真正的危机,是产品热度的维持,米粉的叛逃和管理面临失控这三大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