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应向国际跨国公司学习“走出去”

国际化已然是今天中国企业与财经舆论界的热点话题,在我们研究跨国经营影响力的产生条件的时候,除了我们站在强国理想与对全球化必然趋势的认识角度之外,我们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会与风险管理需要有清醒的认识,才使我们的国际化博弈较多一些胜算,也才使“走出去”的做法更接近合理的商业行为。这也是第一财经、上海外服、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合作进行“2006最具影响跨国企业评选”的重要动机,而其中正“走出去”的中国跨国公司以及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减少与化解风险是我们特别的关注重点。我们可以把在中国以外的国际市场逻辑地划分为三个市场。上行市场:以欧美韩日为主,技术与经济水平整体高于中国,消费购买力极为强劲,本土市场有较为成熟的品牌,用户与消费者的消费知识较为成熟,有相对稳定乃至保守的消费行为习惯,对新品牌及来自低端市场包括中国的品牌信任度低,社会体系相对较为规范与稳定。平行市场:以金砖BRIC四国(除中国外还有俄巴印),和次一个层次的南非、印尼、巴基斯坦、阿根廷、泰国等有较大的人口基数,形成了具规模但注重性价比的成长中的新消费群体,品牌的接受模式有一定的分群与可塑性,经济保持稳定快速增长,其本土技术与经济水平与中国接近或者互补,消费者与用户行为在快速的变化与重构之中,社会体制较具体系化但处在变革之中.下行市场:属于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低于中国,贫富分化较为严重,大众消费具有高度的价格敏感性,消费选择较具开放性,对新品牌包括来自中国品牌有较好的接受度,社会体制规范性问题严重,经营风险较大。如果我们以来自中国的单个产品的市场价值而言,一般来说我们的产品拿到上行市场必须要使用低价倾销,才可能争夺出一定的市场份额,且多以非品牌方式寻找市场空间,对原有市场品牌格局有一定冲击,但其盈利空间来自于对于产品成本的极度压缩。而在平行市场上,产品的盈利空间有较大拓展,同时需要在品牌塑造中更多纳入本地元素,市场拓展中需要更多地挪用上行市场与本土市场中的资源因素。在下行市场上,单个产品有较好的接受可能且利润空间有可能达到最大化。这一分布状况合理地反映出宏观经济落差水平在实际市场上的微观经营中盈利水平的差异。中国企业的品牌在下行市场上可能较容易地开拓市场空间,其品牌也较易被接受,在下行市场构成规模之后本身可以成为向平行与上行市场转移的某种经验基础与产业分布基地,但下行市场的体制成熟度低,制度风险与商业信用风险需要更好的管理。平行市场除了有适度的发展空间,同时往往有相当一部分其他要素资源尤其是互补型的技术与人力资源可供交换与利用,但平行市场中的中高端消费者往往对源自其他平行市场上的品牌、技术、企业抱有很重的疑虑。在上行市场上,接受低端市场企业与品牌的可能性很低,市场拓展会遇到比较明显的法律与技术障碍,价格竞争力往往是市场切入的关键因素,但在上行市场上往往有较多的技术、资本与品牌资源可供整合。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端次的国际市场具有不同的价值,市场进入的选择与不同企业的发展战略与资源需求特征有密切的关系。整体而言,在国际市场区分为上中下行三个层次的同时,走出去的市场切入也可以分为由上而下、切中分行、由下而上的三个路径,联想、吉利和华为、TCL大致可以看为分属于这三个类型的代表。因此在今天这样的情势下,“走出去”策略的讨论应转化为这样两个更为具体的问题:其一是这样三种路径各自的价值及在行进中的经验教训,这样对于其他企业的标杆借鉴意义才更为突出,但实际上今天这些案例的信息披露与透明度过低;其二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回答如何更加处理好在业务与市场全球过程中,企业管理中的中国元素保留与压缩的分寸把握问题,中国国内市场上的治理经营模式在多大程度上可适用于国际市场,在多大程度上要有效地消化与容纳其他国家市场的本地元素,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我们可消化多国市场构成的全球市场,这些问题需要审慎的评估与对策。单国市场操作经验,在面临“跨国”操作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有反思,还要有更多的学习,在这个意义上“最有影响力的跨国公司”是我们的学习蓝本。(作者为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

时间: 2024-10-25 03:54:08

中国企业应向国际跨国公司学习“走出去”的相关文章

国际域名政策大变革:中国企业应及早布局

中介交易 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随着互联网新顶级域名扩展计划的公布,互联网域名正经历着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业内专家表示,这为中国企业的全球网络品牌战略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同时一场新的全球网络品牌资源争夺战也在展开,中国企业应尽早制订策略,在这次重大变革中占据主动. 互联网国际域名机制进行重大变革 在新加坡日前召开的特别会议上,互联网名称和号码分配机构(ICANN)批准通过了新顶级域名扩展计划.这是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互联网业界最大的变革之一.根据这项计划,今后互联网域名后缀的

中国企业在和国际公司就域名争议中落败

面对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和国际公司就域名争议中落败,昨日,在亚洲域名及网上争议解决研讨会上,专家表示中国企业需要"以退为进",寻求本地化保护,以保证在互联网上的投资. 来自中国互联网中心的助理主任刘志江对记者表示:"中国企业在域名争议解决机制上需要与时俱进.目前.cn域名合法注册人权益更有保障:同时在.cn域名跨国争议PK战中,中国合法注册者在法律.语言上享有抗辩优势,这是一个长期趋势." 实际上,今年发生的一系列中国域名注册者在COM域名争议中败北的事情成为业界焦

Kappa:中国企业怎样救活国际品牌?

文?/?郭?伟 在中国运动鞋服品牌里,有一个异军突起的力量--自从六年前中国动向公司成为Kappa的品牌代理商后,Kappa已成长为中国第三位的运动鞋服品牌.Kappa品牌的快速发展模式,有哪些特色和优势,又有哪些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呢? 修复:对Kappa的品牌再定位 Kappa进入中国之初定位相当模糊.早年代理商李宁公司起初试图用传统的专业性产品线来征服消费者,聚焦专业体育领域,在产品定价等各方面向耐克.阿迪达斯看齐,并与之争夺市场.但由于产品雷同以及品牌号召力有限,他们很快发现这个办法行不

中国企业应升级IT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的迹象在中国随处可见.全新建筑大量涌现,不断重塑着城市的天际线:新修建的高速公路和公共交通系统加速了中国各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新开设的制造工厂为中国及全球消费者提供各种商品. 然而这些显而易见的变化仅仅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部分要素.在中国下一个五年发展计划呼吁进行经济转型.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环境.提高质量和效率的大背景下,为实现上述目标,除了对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改造,还需进行IT基础设施升级,方可促进中国的经济增长. 以前,贸易市场是构建在面对面交流的基础上,现在,在网络和移动设备上进行数字化

沈志勇:中国企业应告别“乔丹体育式”原罪

乔丹体育最近比较烦.在其上市前夕的关键时刻,2月23日,美国前篮球巨星乔丹发表声明称已向中国一家法院提起诉讼,指控乔丹体育未经许可"蓄意且毫无顾忌"使用其姓名,并且误导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3138.html">中国消费者.一时间舆论哗然,尽管乔丹体育方面表现淡定,表示尚未接到应诉通知,但是很显然这一次乔丹体育的麻烦不会小.乔丹体育正谋求在国内上市,其IPO申请于去年11月25日获得证监会通过.而今遇到乔丹的跨

中国企业该向Faceook学习什么

第1页:中国企业向Faceook学习什么 第2页:作为大数据模式的Facebook第3页:Facebook与Google的互联网霸主争夺战 第4页:Facebook怎么赚钱 互联网周刊2012年第10期 中国企业向Faceook学习什么 --2012-05-28 08:26来源:互联网周刊作者:赵嘉怡 Facebook即将上市,让人们再度将目光聚焦于这个拥有8亿多用户,且日均活跃度高达4亿人的世界级社区.作为高速发展的中国互联网,模仿Facebook的企业也不在少数,有关中国的Facebook,

世界500强新看点金融危机是中国企业崛起契机

■本报记者 廖鸿翔 世界500强只是一个概念,尽管中国企业更多地参与到这个全球财富竞争力排行榜,但在虚火背后,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仅仅依靠垄断取得的排名显示我们与国际巨头的巨大差距.但另一方面,财富榜单的缩水也给了我们机会,全球金融危机的余波未平,跨国公司发展遇阻,给了中国企业一次接近的机会,把握好了,或许我们就能真正常驻500强的榜单. 中企逆势500强新看点 全球金融危机的威力清清楚楚地写在<财富>杂志500强榜单上.8日,<财富>杂志的公布的全球500强企业榜单.2008年

埃森哲:中国企业全球化已成为不争事实

调查显示,89%的企业目前已开展全球化业务.但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特别是管理员工的能力,是中国企业全球化面临的主要困难. [财新网](记者 严江宁) 咨询公司埃森哲在11月11日发布的报告中指出,由于中国企业对海外市场依存度的加大,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已经成为事实.但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仍面临不小的困难. 埃森哲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王波认为,"全球化"不应局限于进行海外并购或是从事海外经营的企业.埃森哲公司对"全球化"的定义是"指企业的经

博拉科技浅谈中国企业的智能制造之路

云栖TechDay第32期,阿里云数据业务总架构师周公爽带来主题是"中国企业的智能制造之路"的演讲.本文首先介绍全球主要的经济体对智能制造战略布局情况,其次介绍国内制造业的现状,第三智能制造怎么在制造业落地,最后探讨具体的落地案例. 全球主要经济体针对未来制造业发展分别制定了符合各自国家特色的工业制造体系: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及先进制造业.日本的IJpan战略等,中国推出中国制造2025和智能制造体系,力争在未来10年进入制造强国行列.那么,中国的制造企业如何进行智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