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fline or online
去年,我听说了一个新名字:O2O(offline to online),就是将线下商务的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了一起,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O2O也是这两年最火的团购网站力推的概念,团购网站为线下店提供平台,用户可团购消费,给线下店带来了新的客流和收益。
最近这一年,团购网站倒了不少,一干商品团购网站被淘宝挤兑了够呛,服务类团购除了聚划算、58和赶集等分类导航站,日子过得也不好受。所以,O2O的概念也很少有人提及,我倒是经常反思,O2O模式的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为什么线下线上如何地难以统一?还是,二者本来就是一对矛盾,我们还称之为“OKO”更为合理呢?
OKO(Offline PK online)
“二十一世纪不做电子商务,将无商可务”这句听起来有点耸人听闻的话,据说有两个出处,一个是马云,另一个是比尔盖茨。这两个人说话都很靠谱,线上的电子商务的确是个趋势。但问题来了,到底是“线上”“线下”一块“务”?还是,只“务”线上,不务“线”下?我们先比较一下:
线上店的优势是没有房租店面费用,不担心城管、工商、卫生八竿子打不着管理部门滥收费;线上店需要点技术门槛,做网页、服务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C2C如淘宝店的门槛很低,但不知道什么时候,淘宝玩个“提价”,那可就是一大笔费用。
线下与线上有两大差异:一个是房租费,另一个是快递费。而正是这两个费用成为电子商务网站存在的理由,也正影响着整个电子商务的格局。
中关村卖场之死先说房租:房价一直都在涨,无论是居住用房还是商用房,对应着的租金和摊位费用也在涨。线下实体店卖同样的商品,却要承担更高的费用,最简单而粗暴的方法就是:欺骗。把一款堪称黄金地段的知名市场,做到又臭又烂,中关村的不少卖场堪称“典范”。
常去中关村买IT产品的人,都会对不少商家的“骗术”皱眉头。人一到,询价都说便宜,比网上还便宜,先要交上定金。随后假装满村里询货,说没货。再接着,就说你要的东西不好,紧接着推荐“好产品”(好价格,利润高的产品)。
这是文骗,还有武斗。在中关村IT卖场里,几乎每天都有打架,被骗的买家想要退货,被拒绝,想买正品的买了假冒品或者水货,其他售后三包维修也常有纠纷。打人的有买家教训店家的,也有蛮横的卖家,出门不认人的。
中关村是中国IT业的发源地,可现在卖场已经被线上店挤兑得够呛。同样的产品,你在网上查的价格,中关村卖场的人大多不接受。“网店不靠谱,网店骗子多”,最初是这些说辞,说不动就改可怜的口气“我们不比网店,人家没房租啊!”。
用户只认价格和品质,追求高性价比。中关村实体店的房租要摊到每一件商品上,线上店有同样的进货渠道,却没有高昂的摊位和房租费,价格竞争力非常明显。
一般来说,中关村一二层的卖场压力最大,价格也最高,所以这里以利润丰厚精品店为主;高楼层房租便宜(9层以上),可顾客连店门都找不到,所以才有了中关村特有的“拉客”现象;用户到淘宝和京东上询价,一般要比门店低处很多。
不过,京东商城的价格一般高于淘宝店铺,所以,不少卖场更认可京东的价格,是因为京东在中关村有自提点,实在不行就去京东拿货,再少加点提货费用,还有的赚。和很多中关村的卖家聊过,他们的日子都不好过。
最近,新京报报道《E世界月租千元商户仍逃离》。在我印象里,E世界最乱。
大贵重与小杂碎电子商务有几大难点:支付、物流、信用体系。支付和信用体系,已经被阿里系的淘宝和支付宝解决差不多,但物流却还是一个不小的问题,至少,它还是很多商品的难以进入电子商务的一个瓶颈。
很多东西没法在网上卖,我总结了几样:大、贵、小、杂、重、活、碎、限、禁。
大、贵、重:家具够大,但不方便运输。原来的淘宝商城,专门办了一个线下的实体店“爱蜂巢”坐落在四惠附近。它的运作模式很有点像“宜家家居”,门店里看好,再订货。网上的店铺更多是个门面。
大、重的物品,邮费太高,还容易磕碰;贵的物品,可能在运输过程中丢失。太贵重的东西,不适合在网上购买,中关村的精品店为什么能纹丝不动,还开的下去?因为卖得都是笔记本等贵重的东西。
小、杂、碎:缝衣服的针、掏耳朵勺子、袜子、手套,这些单件价格在几块钱以内,甚至不足1元的物品,很少会有人单独从网上购买。运费就要十元,这还不够折腾的呢!!小猫小狗、观赏活鱼,这些活物也没法在网上订购。
禁、管、限禁,就是禁止;管,就是管制;限,就是限制。盗版书籍,街头有的卖,淘宝上不能卖;刀具、匕首、爆炸物,这个是管制物品,网上也不能卖;限制的东西就更多了,药品、化学用品这也不能卖。
不能卖东西,除了国家限制的原因,其他都是和物流有关系。
物流与B2C网站
最近两年,当当上市了,京东也风生水起,人们诧异于在淘宝网店的低价格之下,B2C网站的生命力还能如此顽强。物流价格是个关键要素。譬如在当当上买书,无论买几本,当当都只收一次的快递费;同样,在京东上买数码和家电,也能统一送货。而在淘宝和天猫上,用户在不同网店购物,在分别支付运费。
从物流带来的价格实惠看,天猫并不是B2C网站,它只是淘宝的一个升级版,不同的是卖家向淘宝交的钱多了、负的责少了、受的限制少了、商品更加规范更多精品而已。淘宝像是大红门和西直门服装市场,天猫更像精品店云集的华联超市。
优质的物流服务,也是纯正B2C网站的一张王牌。卓越亚马逊经常能实现当天到货,京东两天内到货,一号店提供了送货上门,至于凡客和当当都有自己的物流系统,凡客的如风达甚至能帮着小米送手机。
我们不能否认,淘宝与天猫商品的货品之全面、成交金额之大,但也应看到B2C网站在物流、品牌、专业度方面更胜一筹。
OKO——京东国美与苏宁混战
所以,O2O或许还只是个概念,让Offlinde的东西,卖Online的价格,这无异于“自断命根子”。能有此决心的并不多,上品折扣店算一个。上品CEO李炎告诉我,上品敢于上线上、线下一个价,在于卖场的仓库化运作。也因此,让线上和线下的成本非常接近,O2O的模式成为现实。
国美和苏宁的连锁卖场遍布全国,眼看着京东商城的迅速发展,两家家电巨头也推出了线上网站。最近两个月,苏宁、京东和国美之间的价格战,也许不能印证O2O的前景,反倒说明了OKO的残酷。
苏宁和国美砸下了老本跟京东决一死战,但胜负的根本不在于京东有多么强大,而在于国美和苏宁的线下店的拖累。京东全国有仓库、自提点和物流系统,这是一只轻巧的游击队,以动取胜,苏宁和国美线下店,店面员工工资线别说,光是这些店面的租金有多少?就算是所有商品都同价销售,京东还能净赚个房租钱呢!
手机OKO:互联网手机的电商之路当我们一遍遍为苹果的产品叫好时,你才发现,这根本不是一家纯粹的手机商或者硬件企业,他们也不仅仅是把技术融入艺术,他们还创造了一种新的模式应用商店,它和触屏、苹果设计一样,成为苹果产品得以成功不可缺少的原因。
Appstore是个神奇的商店,这家苹果的线上商店里,开发者可以和用户面对面交易,苹果只扮演平台。用户可以在这里找到数十万款软件,下载下到手发软;开发者的应用可以被所有购买苹果的用户看到,可以有数亿人,对于开发者,这是个不小的舞台。
Appstore让苹果有了新的角色:电子商务网站。这里不仅是像其他的IT企业官网B2C商城卖自家的硬件产品,更像是一个C2C的淘宝店,成为一个平台。苹果的这些平台还包括:ibook的书库平台、iTune的影音平台。
苹果不仅仅是一家手机商,更是一家电子商务网站,B2C的是卖自家的产品,C2C的是数字虚拟内容销售平台。
雷军也克隆了苹果的互联网手机概念,但却不够全面。雷军有B2C的小米手机专卖网站,却没有虚拟内容销售平台。小米虽然实现了借助直达用户的渠道获得了价格优势,却难以称之为平台。这点上,小米跟苹果的差距太大。
360的模式与小米都不太一样,小米是只卖自家产品的精品店,360更像是个手机商城,卖各种定制的手机商城。手机商从360这里获得了用户和订单,360的用户买到最实惠的定制机。当然,360是和所有手机商合作,而非Pk,360手机实现互联网手机的O2O——线上与线下的合作。
总结:购物,选择线下还是线上,已经不需要回答。
在线上,一个个商家在屏幕的那一头陪着笑脸打者“亲,您需要做什么”的时候,在线下,中关村的卖场里依旧充斥着有意的欺骗、谎言还有欺诈。在线上,电子商务网站24小时运营,有的甚至提供24小时的客服,而在线下,中关村海龙大厦一过6点,就准时关门。
在线下,我听着销售员的天花乱坠般对产品的吹捧,在线上,我可以查看所有购买者对店家的评价。在线下,常听销售员辩解,“网上价格不能信都是虚的。我们的东西不能再便宜了,房租、水电费是大笔开销”,而在线上,网店卖家说,“我们价格很实惠,不信去实体店比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