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是个人的,透过">blog之间的相互链接,引用通告(trackback),分布式的对话,第三方(如technorati)的tag连接等,形成了一个最为庞大的社会性网络。
我最喜欢的,也是web2.0先驱的del.icio.us,首先也是个人的:我的网络书签,但是透过tags、订阅等,则形成了一个分享的书签社交性网络。
Flickr,同样,首先是个人的网络相片存储,然后是tags、群组(group)、留言等,形成了一个有着无数美妙图片的分享SocialNetworking。
类似的服务还有其他,比如存放和分享PPT的Slideshare,收藏和分享音乐的Last.fm等等。
这些服务,你甚至可以不需要有任何的朋友(friends)、联系人(Contacts),你一样可以用:我用blog来记录和书写,用del.icio.us来收藏web内容,用flickr来存储图片等等。不需要网络,一样可以用、玩儿。
当他们对很多人都可以这样用的时候,借助SNS的元素(社会/社交连接通道),SocialNetworking/SocialNetwork就形成了,反过来又促成了对服务的使用。
基于我们对个人的关注,在设计新版联络家的时候,也是从个人角度出发:你自己一个人就可以用起来,当然,联起来会更有趣。
那么,一个人的联络家怎么玩呢?那就把她当作自己的联络家,而不是和自己人的联络家;D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提供的是一个应用服务了,呵呵,如果看到www.lianluojia.com这个首页,或许就能理解这点。
今天先来讲讲第一种玩法:在线通讯录
我想,借用web2.0的提法,联络家的在线通讯录,可以称之为在线通讯录2.0。
这是新版联络家的基础也是核心的服务。我们现在支持从Gmail、Hotmail、MSN、Yahoo导入通讯录,也支持通过CSV格式批量导入。
另外,在手工添加通讯录方面,添加的项目上比较灵活,可多可少,可以自己添加。
管理方面,除了常用的功能之外,分组也是比较重要的部分。
上面这些是1.0的通讯录功能。2.0的部分呢,则体现在:
1、相互同步,保持最新
如果你的联系人也在使用联络家,那么系统会自动帮你发现,你和联系人之间,可以选择是否相互交换保持同步。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联系人也都是用联络家服务的话,那么大家的联系方式始终都会保持最新。
2、除了个人通讯录外,还有共享通讯录
新版联络家更多的是一个应用/服务,而不是一个SNS的平台,所以,彼此是看不到各自的联系人的,因为我们以为个人通讯录是个人隐私资料,必须要绝对保护的。
既然个人通讯录保护起来,怎么还会有共享的通讯录呢?
我想几乎每个人手头上,都有一个比如大学通讯录、单位通讯录等。这些通讯录呢,和个人的不同,通讯录中的每个人都有一份的,大家共享着这个通讯录。
所以,联络家业提供了我的组织这个“共享通讯录”的功能。比如我们联络家团队,就用它来做单位的通讯录了。我们和其他合作伙伴的项目小组,也用它来管理通讯录。
换句话说,在新版联络家,你拥有一个只有自己看得到的“我的通讯录” (个人通讯录);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创建并拥有你和一群认识的人相互共享的“我的组织”(共享通讯录),至于个数,要看你自己身处几个组织了(社团、单位、小组等)。
前几天在和Msn上一位朋友聊得时候,他提到“我有outlook来管理通讯录,为什么需要用你的服务呢”。
职场中人很多人在用outlook等,我也用,可是有个问题,我用的电脑不是我的,是公司的,当你离开原来公司以后,这些联系人的迁移,应该也够麻烦的。这是其一。
其二,难保outlook等不出问题,即便不出,也难保电脑100%没有问题。哪又如何备份管理联系人呢。
第三,除非你的公司有VPN,或者你配有笔记本电脑,否则你如何随地随时地查询获取联系人资料。
所以,一个Web上的通讯录还是必须的,更何况她还具备互联、社会性等2.0功能。
其实,对于我们来说,在线通讯录的服务,只是我们“联系人管理” (这其实和SocialWeb已经有关系了)的第一步,接下来要做的,有些人应该可以像得到,这里就暂时不说,等试用了在做邀请。
另外,必须声明的是,联络家不会使用任何用户的任何联系人资料,我们只专注为用户提供应用服务。这不仅关系公司的前途,也和我们的为人(人格)有关,所以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来源:http://lianluo5.com/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