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和平台行业的三种模式
小米公司是什么?小米公司像什么?这些问题的本质是一个公司的模式问题。 谈及模式,人们通常会从已存在模式的比喻开始。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听到"中国的Facebook、中国的谷歌"这样的说法。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行业,我们有必要梳理下典型的三种商业模式。
苹果模式:软硬件整合 硬件为主要利润源
在过去的十年间,苹果公司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在盈利和公司市值上取得惊人的成就,而且颠覆了包括音乐,手机,在线阅读等众多市场。
对于苹果的模式,苹果高管的一句话道破天机:“苹果成功的秘密在于把最好的软件装在最好的硬件里。”这种软硬件结合提供了优质的用户体验,为用户带来独特的价值。
借助这一模式,苹果连出重拳,iPod、iTunes、iPhone、iPad,先后改变了传统音乐、手机和出版行业,建立了这三个行业的新秩序,而苹果自己也因为掌握了硬件、软件和服务的产业关键环节,从而有成为一统江山的新世界轴心。
三星模式:机海战术 依靠强大供应链全面出击
在智能手机市场,最成功的公司除了苹果就是三星了。三星也会向苹果一样,每年一部旗舰并且举行重大的发布会,但除此之外,两者做法的差异就很巨大了。
在苹果对是否出品廉价iPhone、是否扩大屏幕尺寸作谨慎思考的时候,三星已经把不同价位、不同尺寸、不同系统的手机推向了市场,根据消费者的反映做快速调整。在庞大的机海战术中,三星不仅测试出了消费者的喜好,从而大量制造受欢迎的机型。于此同时,三星还借助机海战术打击竞争对手,迅速推出跟对手几乎一样的产品,争夺市场。
三星之所以能够做到全线开战,是由于它独特的地位决定的。三星拥有强大的供应链,许多部件都是自己生产的。这种对供应链的整合和掌控,让三星拥有了独特的机海模式。
亚马逊模式:硬件零利润甚至亏本 依靠内容和服务赚钱
此前在人们的印象中,亚马逊就是一家电子商务公司。然而,近十年来的发展已经让亚马逊成为云计算、电子商务、消费电子(平板电脑)方面的巨头。 在平板电脑市场,亚马逊推出了Kindle Fire系列平板电脑,而且亚马逊扮演了价格屠夫的角色。
亚马逊CEO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该公司销售的Kindle平板设备的确是以几乎零利润的方式出售的,公司的模式是,希望通过用户在使用平板时购买内容和服务赚钱,这些服务既包括电子书,电影等媒体内容,也包含会员费。
需要指出的是,亚马逊这种模式依赖其高度成熟的电子商务业务。亚马逊在电子书、电影等媒体内容的积累和其Prime会员服务的运营经验是这种模式的强大支撑。
依靠其强大的电子商务业务,亚马逊建立了一种全新的硬件销售模式。用户以低价拿到心爱的硬件设备,亚马逊并未在硬件销售时拿到太多利润,而是在用户使用时,靠内容和服务赚取利润。
小米模式:互联网方式起家 靠长生命周期硬件盈利
无论是苹果、三星还是亚马逊,成功的商业模式的背后,总是跟这家公司的禀赋相契合,苹果对体验的重视,三星的供应链,亚马逊的电商业务,让三甲分别走出了三条不同的硬件商业模式。大洋彼岸的小米公司,则用他们的方式加入了这一智能浪潮之中。
互联网式崛起:快速迭代 培育铁杆粉丝 互联网营销
小米的发家史,是从小米定制操作系统MIUI开始的。MIUI的成功不仅仅为小米圈起了第一批的用户,并且为后来手机硬件的推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在这一过程中,不得不谈对米粉群体的培育。
小米提供给米粉的核心是“参与感”,这是一个从诞生日起就完全基于互联网、按互联网方式进行的超级“众包”行为。MIUI,它正是小米“超级众包”中最典型的例证,用户的1.3亿个反馈意见驱动着这款ROM的开发版保持着每周更新的速度。同时,在官方适配的36款机型外,网友自行适配了140多款机型,并自发翻译成数十种语言、建立起海外站点。
雷军称:相信米粉、依靠米粉,从米粉中来,到米粉中去。这就是互联网思维,也是小米最核心的竞争力。由此它牢牢握住了对移动互联网有着极高认知程度和参与热情的用户群体。
小米硬件逻辑:低价长生命周期提升利润率 周边配件亦为关键赢利点
在成功打造流行的安卓定制ROM系统MIUI之后,小米推出了自家的手机硬件。小米采用了低价上市切入市场,单机型长生命周期的模式。这一模式的裨益在于可以大幅摊薄设计和供应链成本,通过规模向供应链压价。更何况在摩尔定律下,随着时间推移,零组件成本将显著下降,在产品周期后程可收获更高的毛利。
但是,无论是供应链问题还是有意为之的“饥饿营销”,小米的高调营销让它背上了卖期货手机的不好标签。
于此同时,小米手机的配件成为关键赢利点之一。相比手机硬件极有限的毛利空间,小米五花八门的配件能提供更可观的利润率 。
平台之梦:MIUI生态圈和小米电商
雷军曾多次表示,小米手机不靠硬件赚钱,主要靠服务盈利。尽管当前小米的利润主要来自于其硬件,但小米在积极布局一个生态圈。这其中,寄托着小米的一个平台之梦。
小米要构建的这个生态圈包括MIUI系统,手机,盒子,商城,主题商店,应用市场,游戏中心——当然,后三者也是MIUI系统中的一份子。
软件、硬件与商城,始终称自己为互联网公司的小米,似乎更愿意说硬件只是他们诸多业务当中的一项而已,就像Amazon的Kindle Fire 、Google的Nexus。而一个软硬兼备的生态系统,就这样围绕着MIUI逐步建立了起来,而且已经为小米带来了月度营收320万美元的成绩。
小米注重培育和维护数量庞大的粉丝群体,同时,还专门设置有米粉节这样的节日。因发布会上模仿乔布斯,雷军又被称为雷布斯。
小米和亚马逊的不同
要分析是不是,像不像的问题,我们就要从那些看似相同的点中,去发现背后的本质。
都是低价的背后:小米依然靠硬件盈利 软件盈利近乎于画饼
小米模式和亚马逊模式的确在有一点上是相同的,那就是硬件设备的低价和高性价比。
然而,这一看似相同的点,却包含着本质的不同。亚马逊依靠其内容和互联网服务补贴硬件成本,而小米的主要盈利点放在了长生命周期所带来的后期硬件盈利。小米手机上市之初,在计入研发成本的情况下,确实没有什么利润空间,而随着销量增长带来的采购成本下降以及一些费用分摊的完成。后期的利润率会达到20%,已经达到了通常硬件产品的利润水平。
而评论人士称,小米至于将盈利的希望放在以硬件为载体的软件上,在业内人士看来是近乎画饼。
小米用硬件利润养互联网产品 亚马逊用互联网养硬件
小米和亚马逊硬件逻辑的本质差异是,他们的起点和基础是不一样的:小米是用硬件利润养互联网产品和服务,而亚马逊则是用互联网盈利来补贴硬件。
凭借硬件的利润,小米期望构建起一个生态圈。雷军表示,小米希望在大的Android生态系统中内建一个由小米手机、MIUI、云服务和开发者组成的生态圈。
同时,小米可以在这个生态圈上嫁接互联网服务,依靠服务盈利。而,这一构建和培育,是需要金钱和资源投入的。
第三大电商也不等同于中国亚马逊
“我们已经是中国第三大电商企业,且已经打造了一个非常庞大的移动互联网平台。与苹果相比,小米更类似于亚马逊。”。说实话,小米与亚马逊并不相似。亚马逊的营收来自于电商、云服务、硬件等多个方面,亚马逊建立的是一个庞杂的互联网服务体系,亚马逊的电商更是世界最大的B2C,吸引了无数品牌入驻。而小米商城除了小米自家产品与相关配件外,并没有与其他品牌合作。
抛开口号不谈,从现在的赢利点来看,小米业与3BAT等标准互联网公司完全不一样。小米的净利来自于自家硬件设备的销售,“互联网”仅是小米推销产品的平台与渠道,而不是其推广的服务本身。而3BAT的盈利则全靠在线增值服务和网络广告。两种模式完全不同,归拢在一起实在让人费解。
还有一点:3BAT的用户覆盖量是小米用户的十几倍(广受好评的MIUI的用户数是2000多万),小米目前尚没有这样的影响力。估值高,并不意味着就能成为游戏规则制定者。
结语
谈论一个公司是什么,就是谈论这个公司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尽管小米公司的低价、高性价比的硬件跟亚马逊的Kindle策略相似,然而其核心逻辑是不一样:亚马逊当前不靠硬件,而小米则通过长生命周期效应靠硬件盈利。亚马逊成熟的内容和电商系统的盈利可以补贴硬件,而小米当前互联网生态圈的盈利规模还很小。
雷军所言的,小米更像亚马逊更像是一句对未来的期许,至少现在,小米还不是中国的亚马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