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背常理的背后,一定有其隐秘的故事。今个儿打算从华为说起。
最近华为轮值CEO徐直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华为不上市的原因之一在于公司一旦上市,可能会让很多员工一夜暴富,从而影响到员工的奋斗精神,也会引起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流失。并引用华为总裁任正非内部讲话精神:华为董事会不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坚持以客户利益为核心的价值观,驱动员工努力奋斗。轮值CEO表示,只有华为的这种">股权结构可以做到不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我对此感到很诧异!前段时间,梁稳根(三一重工)也经常说一些出格的话,比如“把三一交给党我非常高兴,生命都是党的”、“党员娶的老婆都更漂亮”,这番话出自一位杰出的企业家,也令我感到很迷惑,背后或许有隐情吧,后来借搬迁总部三一重工才把一部分隐情婉约披露出来……
市场经济年代,我认为存在三点最基本的共识:兄弟们搭伙出来做点事业最终要落实到荣华富贵,打天下是第一步;基于股权的企业治理是为了兄弟们在分手或退出时更为文明,上市是最透明的方式,不至于兵戎相见;企业的目标天经地义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这是经济学上的万有引力定理。但是,华为说这三点共识都是不对的,要搞“灰度反资本”主义:有股份的不能占有、能占有的只有一个人,这个比例还很小。到底蕴藏着什么逻辑呢?
权力传承的魔咒,伟人都不易克服
权力传承这个问题太过忌讳,我准备讲一个伟人的故事。华为也是由伟人领导的革命事业。
孙中山为什么没指定接班人?当变脸比翻书都快的军阀冯玉祥兵变把曹锟给抓了,电邀孙中山北上主持政务,孙中山当即到北京上任。但路途就病倒了。从发现肝癌到死亡只给了他一个半月的时间,他自己是医生,深知时日不多,从党国的最高利益来看,此时此刻最重要的事情,应该是从三大弟子汪精卫、胡汉民、蒋介石中指定一个接班人,安排其他人效忠和完成接班程序,哪怕举行党内紧急民主选举也行,但是孙中山并没有这样做,他在做些什么呢?他在等他的三大弟子有一人推荐孙科接班,接替总理位子。时代已经是民国了,自己强行指定儿子做接班人肯定贻笑大方的,但只要有一人提出,另外二人便只好随声应和,孙中山便可以“托孤”,结果没有一个人主动推举,孙中山很愤怒,就撂挑子了,总理遗训中对接班人这重大事项根本就不提,临死前留下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任需努力!”,这是说给他自己听的,眼看着自己的霸业即成,突然间就要死去。如果孙科继位,我想应该是“刘备白帝城托孤”的重演了。
那为何汪精卫胡汉民蒋介石三人没有一人提议孙科接班呢?首先,汪精卫当时还是一个书呆子,他认为孙中山的革命是真诚的,不是为了孙中山个人的权力,不能“以己之心度人之腹”。汪精卫认为,如果提议孙中山的儿子接班当总理,那是对孙中山的侮辱。所以,汪精卫没有提议孙科。最了解孙中山心理的是胡汉民,孙中山对他都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了,如果胡汉民提出孙科接班当总理,汪精卫与蒋介石无法反驳。胡汉民是有野心的政治家,他知道孙中山不死,孙中山听他的;孙中山死了,江山就该归他。所以,他就不提孙科接班的话题。蒋介石自认军队在自己手里是迟早的事,自己的黄埔弟子才是货真价实的实力,他当然不能容忍孙科接班。
孙中山临死前的一个半月时间内,他头脑清楚得很,他不甘心自己给别人作嫁衣。但孙科已没有什么机会,所以,他死前最后一刻只跟廖仲恺的妻子何香凝“托孤”,托的不是孙科,而是宋庆龄。他求何香凝夫妇善待宋庆龄……
这个故事到这里暂告一段落,教科书上有另外一个说法,你愿意相信哪一个?
任正非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人物。传统文化的复杂性,也会深深进入任正非的思想之中。徐直军这段话,我的理解是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向公司和领导人效忠;另外一个是,坚称公司不上市,从制度和思想上,确保队伍团结一致,告诫其他团队弟兄们不得套现离队。
华为的管理制度,趋于守成和制衡
华为EMT主席采取轮值制,去年又推出CEO轮值制,共设三位轮值CEO,三位高管轮流担任CEO,每半年轮换。平时,三个人各自有分管领域:一个是管人力资源委员会,一个是管理战略与发展委员会,还有一个就管财经委员会,也就是公司的人、财、事,这三个是固定分工。而轮值CEO则是三个人中,轮流一个人做一段时间的老大。
三人CEO轮值制是不是类似于孙中山三大弟子的制衡模式?虽然说孙中山死后蒋介石的北伐才使得国民党当权,但孙中山在世时,就已经按照制衡的模式安排三大弟子,三足鼎立,互相掣肘,效忠自己一人,三人都无法夺权。论资格,汪精卫领先;论谋略与威望,还属胡汉民,因为孙中山晚年自己都承认他听胡汉民的;论军权,显然在蒋介石手中。按照孙中山的经历,他应该知道如果不指定接班人,国民党立刻分成三派,最大的可能是国民党在打下天下前内讧而夭折,事后胡汉民、汪精卫、蒋介石也确实走向了分裂,胡汉民说老大死了,你们都得听我的,听者寥寥;汪精卫先在广州和孙科倒腾,后在武汉单独倒腾,最后投靠日本人做了汉奸;蒋介石结盟宋美龄,以及利用枪杆子搞掂了这一切。以这个线索来理解孙中山去世后党内十年纷争,是不是更为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