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可穿戴设备大数据梦想的三大因素

可穿戴设备之所以吸引人,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在于用户粘性。PC互联网时代促成了商业的繁华,与工业时代有个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用户粘性被缩短,我们只要借助于互联网就能完成基于信息流的活动。而到了移动互联网之后,商业繁华被进一步推动,也就是我们当前所看到的移动互联网热潮,其中的关键原因也在于用户粘性,也就是说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互联网更深一步地与用户之间建立了粘性。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也就是说PC互联网的用户粘性是按小时计算,而移动互联网的用户粘性被缩短到了按分钟计算,这种用户粘性深度绑定就会释放出更多的商业行为,这也就是当前移动互联网的浪潮高于之前PC互联网浪潮的关键原因所在。而进入可穿戴设备时代,由于人与设备之间实现了更深入,可以说是无缝的连接,用户粘性从移动互联网的按分钟计算转变到了按秒进行计算。

可想而知,其所释放出来的商业价值必将超越当前的移动互联网与PC互联网,这也是为什么可穿戴设备从诞生那天开始就一直在争议中不断的飞速发展的原因。很显然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看到了当其所构建的用户粘性被进一步缩短之后,所释放出来的商业价值将超越当前由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改变。

而可穿戴设备之所以能释放更大的商业价值,关键就在于粘性建立背后所产生的大数据。可穿戴设备作为人体数据的流入与流出的双向渠道,其数据流出的背后隐藏的就是商业机会,而数据流入的背后隐藏的就是数据背后的商业呈现。可以说,基于可穿戴设备的大数据价值是目前全球范围所有从业者的一个共识,也是一些提出可穿戴设备免费这一观点人士的基础依据。

不过在我看来,目前谈可穿戴设备的大数据价值挖掘商业模式还为时过早。不可否认,未来可穿戴设备的核心价值在于大数据,硬件本身所能创造的价值非常有限,不论价格高低,都是一次性的价格表现形式。但其核心价值的大小则取决于大数据的延伸、挖掘,这也是我们所看到的谷歌眼镜没有有效地实现价值放大,其关键原因并不是硬件产品本身不可使用所造成,而是由于大数据不能有效支撑其价值放大。

而对于目前大部分的可穿戴设备从业者们而言,不论是希望借助于设备所收集的大数据进行价值挖掘,还是借助于大数据形成来放大可穿戴设备价值,都还需要一段路要走。至少从短期来看,盈利模式还是基于相对传统的硬件产品销售本身上,而不是依赖于可穿戴设备的大数据挖掘商业模式上。制约可穿戴设备大数据商业价值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方面:

1、数据过于碎片化。

由于可穿戴设备产品形态目前还处于一个快速裂变的过程,从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鞋子、智能饰品、智能鞋子到智能服装等。这种快速裂变的产品形态对于一个新兴产业而言,在市场上所呈现的就是产品碎片化的局面。一方面产品碎片化,另外一方面在产品碎片化的基础上创业者又处于分化状态,这就导致不同产品、不同品牌所采集到的数据未能实现互联、互通。而这种数据过于碎片化的结果,当然就使得所采集到的数据不是大数据,而是“小”数据,其价值显然难以有效挖掘。

2、市场普及度不高。

由于可穿戴设备是一个新兴的业态,不论是业内外,对于可穿戴设备产业的认知都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清晰的认识。大众对于可穿戴设备的认知不仅模糊,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可谓是陌生。受制于消费市场普及的因素,制约了可穿戴设备产业的市场普及,也就意味着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使用量相对比较小众。从产品形态层面来看,目前通常局限于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而就从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层面来看,目前还只是局限于一部分对新鲜科技事物感兴趣,或者是比较关注新兴事物的群体。正是由于市场普及程度的制约,很显然地就制约了产品的用户使用量,制约了产品的数据采集数量,制约了数据成为“大”数据的进程。

3、用户粘性不高。

可穿戴的本质是借助于可穿戴设备进一步增强人与智能设备之间的使用粘性,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粘住用户还需要一段路要走。其中最主要原因是两方面,一是受制于整个产业链技术的限制,不论是硬层面的芯片、传感器、电池、通讯等,还是软层面的算法、结果反馈等方面,都还处于探索阶段;另外一方面则是产业技术人才的缺失,尤其是我国目前从事于可穿戴设备产业的技术人才大部分都是从IT或通讯产业跨界而来。正是这两方面的因素,就导致了可穿戴设备在商业化的过程中,其产品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当前用户普遍反映的监测不精准、使用体验不佳、监测结果无建议等,导致普遍用户在购买可穿戴设备佩戴很短的一段时间之后,就直接将其抛弃了,这也就意味着开发者所采集的数据基本难以成为有效、有价值的数据。

当然,影响可穿戴当前数据有效采集的因素多种多样,上述三方面因素是制约着可穿戴设备大数据是否能够有效形成与挖掘的关键因素。这三方面因素,可以说在短时间内还将会伴随着整个产业的发展继续存在着,也就意味着在短期内将难以得到有效地改善。因此,对于可穿戴设备产业的创业者们而言,目前距离可穿戴设备大数据价值的梦想还有一段路,这个梦想在短期内还难以实现。而当前最现实可行的并不是将自己的商业模型建立在大数据的价值梦想上,而是依托于可穿戴设备本身的产品销售获取盈利。

作者:何妍 

来源:51CTO

时间: 2024-09-23 04:25:53

制约可穿戴设备大数据梦想的三大因素的相关文章

深度解析制约大数据发展的三大因素

本文为鄂维南院士访谈整理,文中探讨了中国在大数据发展中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制约. 近来,大数据如浪潮般席卷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从战略层面认识大数据,中国亦如此.然而任何发展都不应盲目跟从,而应该在发展中不断认识其发展的意义与遇到的困难挑战,要做到及时发现总结,才能更好的发展. 那么,制约我国大数据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呢? 1.优质可用数据缺乏 很多人看到这点可能会感到奇怪.这几年数据交易机构如雨后春笋,"数据变现"成为很多拥有数据积累的传统企业的新的生财法.如图,2015年以来,各地加速建

当大数据梦想照进“全面预算”现实

本文讲的是当大数据梦想照进"全面预算"现实,时下备受年轻人追捧的美国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中,讲述了两个精通量子物理学理论的"科学天才"在面对生活中柴米油盐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时,却常常感到"迷失在太空"的经历.当"科学梦想"遭遇"生活现实",即便是科学天才也会感到无所适从.互联网时代,企业注定要遭遇一场"数据大爆炸",尤其是大型企业和互联网企业会在经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各种各

马云33亿元控股恒生电子 阿里金融大数据梦想是否更近一步?

恒生电子昨晚发布公告,恒生电子接到公司控股股东恒生集团的书面通知,浙江融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融信)拟以现金方式受让恒生集团100%的股份,合计交易总金额约为32.99 亿元人民币. 马云将成恒生电子实际控制人 本次交易完成后,浙江融信将通过恒生集团持有恒生电子20.62%的股份.信息显示,马云持有浙江融信99.1365%股份,谢世煌持有浙江融信0.8635%的股份.交易完成后,马云将成为恒生电子的实际控制人. 同时,恒生电子创始人及现高管团队仍合计持有恒生电子约 10%的股份. 此

大宗商品流通行业的互联网转型与大数据梦想

主讲嘉宾:和君咨询高级咨询师胡道远 主持人:赵国栋 承办: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我是和君咨询胡道远,很荣幸今晚有机会和大家分享最近的一些研究心得.主题是大宗商品流通行业的互联网转型与大数据梦想,请大家批评指正. 以钢铁行业为例,兼顾其它行业.内容主要是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钢铁行业面临巨大困难,借助电子商务与互联网进行钢铁供应链转型是必由之路: 第二部分,转型的核心要素在于物流.信息.金融与信用的重构: 第三部分,典型企业的模式分析: 第四部分,总结与启示. 一.钢铁行业面临

怀进鹏:大数据时代的三大挑战

中云网 讯 2012年10月29日,<中国云·移动互联网创新大奖赛决赛颁奖典礼暨创新创业论坛>在北航举行.会上,中国云产业联盟联席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北航怀进鹏校长做主题报告.他表示在大数据时代面临三大挑战:1.软件和数据处理能力.2.资源和共享管理的挑战.3.数据处理的可信能力.现场速记如下. 中国云产业联盟联席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北航怀进鹏校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怀进鹏:尊敬的各位临时,特别是从美国专程赶来参加我们这次论坛的陆奇先生,亲爱的益民老总.李彦宏老总,我今天快点讲,把时间留给

大数据信息安全的三大挑战、关键和举措

在第十三届中国信息港论坛"大数据与网络安全"专题峰会上,中国电信信息安全部总经理李安民发表了他对大数据安全的挑战.关键和举措的看法.李安民认为,社会发展引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带来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问题和挑战.大数据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危害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以及滥用数据的问题. 李安民认为,大数据信息安全面临三大挑战:一是隐私泄露和滥用风险加大.首先是"第三只眼"无所不在,万物互联导致一切事物都数据化,包括我们的行为.习惯.社交关系

大数据需结合三大IT趋势发展

如果你是在亚太地区的IT企业,没准儿你会考虑在您的企业部署大数据方案.在过去的12个月内,大数据是在亚洲的IT企业讨论最多的话题.来自分析公司IDC的预测显示,亚太地区的大数据市场预计将从2011年的2.585亿美元增长至2016年17.6亿美元.然而,分析人士预计,尽管该地区对于大数据的兴趣正蒸蒸日上,但供应商的过分炒作和缺乏对于大数据的充分了解可能带来"非理性的繁荣和不合理的期望". 大数据不仅仅是作为企业的研究对象.大多数企业都可以从中受益是确定无疑的.例如,在英国,连锁超市乐购

可穿戴设备大热,对智能科技商是机会还是挑战?

在人人都谈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6465.html">智能穿戴大热的今年,在各大科技大头扎堆表示看好,各大相关行业媒体齐齐报道或预测其前景一片大好时,似乎让国内率先拥有智能科技自主研发商感觉到了自己决策的正确,也让不少尚处于观望的企业蠢蠢欲动,那么这些是否足以证明进入智能穿戴行业是绝对正确绝对安全的选择呢? 其实不然,早前就有国内智能眼镜领导品牌--广百思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个行业看似非常朝气充满活力,而且有着巨大潜在

可穿戴设备及其数据利用的再思考

可穿戴设备像一阵风一样,吹进了人们的生活.围绕此概念的产品和话题如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可穿戴设备的宗旨是帮助人们通过改变或改善个人习惯,来使自己生活得更健康(广义的健康包括心理和生理的,狭义的健康只指生理.这儿取后者的定义).有人看好它,有人看衰它.现实情况如何,我们来看近期的两篇报告. 2013年6月,美国一家公司Rackspace发表了一份有4000多美国使用者和英国使用者参与的可穿戴设备的调查报告(关于原报告网址见本文最后).报告称调查中有71%的美国用户和63%的英国用户认为可穿戴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