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DNA或可发送遥远星球 就地制造殖民者

&">nbsp;      据外国媒体报道,科学家指出,最早的地球生命可能源自与火星或者其它系外星球碰撞的小行星或彗星,最终小行星携带微生物抵达地球,逐渐进化形成各种生命形式。这一理论是否可逆?我们能否发送人类DNA进入宇宙,在其它星球上“播种”吗?目前,科学家就此问题展开讨论,并表示这是可行的。

美国宇航局工程师亚当-塞尔兹恩(Adam Seltzner)深入探讨人类未来太空探索,除了反复重申继续载人太空探索的重要性之外,他提出一种鲜为人知的太空探索方法——发送人类基因至遥远星球,“打印”适宜其它星球生活的新人类殖民者。

这是一项较激进的提议,人类基因以某种方法进行“打印”,或者通过细菌方式发送至遥远星球。塞尔兹恩说:“未来人类探索太空的最佳方法是有机地‘打印’人类,发送至另一颗星球。或许未来人类将不需要穿着太空服探索其它星球,但是能通过细菌携载人类基因片断,在其它星球上不断进化扩张。”

这一设计最初是由哈佛大学生物学家加里-鲁弗肯(Gary Ruvkun)博士和乔治-丘奇(George Church)博士提出的,他们认为,细菌携带人类基因片段发送至遥远的星球,一旦抵达,各种基因片断将重组形成人类基因。

事实上,2012年4月京都产业大学科学家讨论“逆向有生源说”如何实现,他们指出,之前小行星碰撞可能发送承载生命的陨石从地球抵达其它星球。例如:希克苏鲁伯陨石坑,它被认为是终结恐龙时代的主要原因,科学家猜测当时小行星碰撞地球溅射携带地球微生物的陨石进入太阳系其它星球。如果这些陨石中真实存在着生命,它们将是生命从地球传播至其它星球的有力证据。

这些细菌形式如何生长成为“人类”仍有待商榷,它们仅由进化方式来决定,像地球上的生命一样,将人类基因片断播种在另一颗星球上。或者使用一种能够制造细胞生命体的自动机器,提前几千年发送在太空,最终驶向太阳系之外的某颗宜居星球,一旦抵达该星球,如何基因构造人类的信息将发送至这个机器,当然,这种提议只有在数百年、或者数千年之后才能在另一颗星球上创建“人类”。

但是许多科学家相信未来能够培育出多细胞生命体,同时,也能够创建出像人类一样复杂的生物。这项提议还指出未来需要克服一些星系旅行难题,依据当前物理定律的太空飞行,在一个人寿命之内旅行至一颗遥远星球是不太可能的。目前没有哪种太空旅行方式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例如:穿越时空的“虫洞”,因此实现人类殖民其它星球的最佳方法是发送人类基因物质,让这些基因适应异域生态环境,逐渐进化发育。

时间: 2024-11-09 00:48:05

人类DNA或可发送遥远星球 就地制造殖民者的相关文章

陈浩:计算机天才用AI拯救人类,机器人看病不再遥远

过去20年,我们经历了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大潮;而今,"智能互联网"已经呼啸而来."IOT+边缘计算+云+大数据+人工智能"整个链条相互作用.共同发力,让智能互联网释放了无穷能量,为传统行业赋予了无限生机.契合新时代需求,联想近期发起了"全国高校AI精英挑战赛",专门拨出1亿元基金,深挖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的创新技术及应用,旨在改变人类生活方式.推进行业发展和社会生产.与此同时,我们也筛选出联想创投成员企业中AI领域的佼佼者,深度挖掘这些优秀企

人类DNA损伤老化速度 或因取决于母体基因遗传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7954.html">nbsp;      [ 科技讯]5月21日消息,据媒体报道,随着年龄增长,疾病的出现,身体外貌的变化,在不同的人身上有着不同的速度.科学家研究团队已经发现,线粒体中的受损DNA在一定程度上会控制老化速度. 科学家之前认为,线粒体DNA随着动物老化会出现损伤,但是发现一些损伤在出生时就已经存在,而且是从母亲遗传给了孩子.线粒体DNA与存在于细胞核的DNA不同,它们遗传自双亲,而

大数据解码人类基因,精准医疗不再遥远!

很多人都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假如生命只剩下三天,应该怎样去过? 从生命价值角度考虑,这只是一种"假设";但从生命本身来看,我们之所以这样假设,是因为人类对自己的生命充满了未知,谁都无法预测自己的生.老.病.死.而在信息技术推动下,人类基因其实可以告诉我们很多关乎生命的秘密. 从生命诞生的那天开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基因,如果我们对这些潜在的基因数据进行分析,就能够精准的诊断出病源,比如:有人是癌症潜在患者,还有人是心.脑血管疾病易发人群--需要明确的是,知道这个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

DNA: 人类的终极U盘

导读 DNA是一种双链结构的分子,主要功能是长期性的资讯储存,被喻为"蓝图"或"食谱".DNA不仅紧凑而且复杂,因此,从理论上来说,1克DNA就能将互联网巨头谷歌和脸谱上所有海量数据囊括其中,且还有富裕空间. 扪心自问一下,我们存储在硬盘或移动闪存内的信息可以保存多久呢?5年?10年?还是更久?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近日报道,目前,一家名为Backblaze的在线备份服务商正在同时运行2.5万个硬盘,它们希望借此将这个问题查个水落石出.尽管该调查目前仅仅进

研究发现移民其他星球 人类或需要改造基因组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7954.html">nbsp;      [ 科技讯]5月28日消息,据媒体报道,科学家 认为人类的身体机能只能在地球上活动,进入宇宙空间后就可能出现各种不适的情况,比如骨密度开始降低,腿部机能逐渐退化等,宇航员在空间站中的停留时间不宜过长,这是在近地轨道上,进入宇宙深空就更加深不可测了.如果人类要移民其他星球,那就要使自己的身体机能适应外太空的飞行环境,科学家 提出了改造人类基因组的构想,让人类

DNA硬盘:1克能存700TB数据

随着生物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存储媒介进入我们的视线之中.2007年就有日本科学家成功使用细菌DNA储存数据,可保存千年:我们之前也向大家介绍过 螃蟹计算机 和 用细菌制造硬盘 ,其理念都颇具科幻感.近日,哈佛大学威斯研究所(Harvard`s Wyss Institute)的生物工程师和遗传学家成功开发了一项新技术,可以将约700TB的数据储存进1克DNA之中,将之前使用DNA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17326.html">

想不到!居然利用DNA存储数据

即使最终有一天人类从地球上消失,他们所创造出来的东西也可能暂时不会.但是,服务器,硬盘,闪存和磁盘最终会降解(和图书馆的纸质书籍一样).不过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一群研究员们发现,可以将数据写入DNA,也就是生物的基因信息中并将其储存起来,用这种方式可以将信息保存千年之久. 根据<新科学家>杂志报道,1克DNA理论上携带有455艾字节(Exabyte,EB)的数据.1EB等于10亿GB,而1000EB等于1ZB.云计算公司EMC估计2011年全球数据总额也只有1.8ZB,这意味着我们只需要4克(一

美剧《机器人心》:看 2048年的人类科技

近期上线的美剧<机器人心>在科技预言方面充满了大胆的想象力,让我们对35年后的世界充满了期待,本文接下来将细数该剧中展示的种种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 1.大脑记忆 记忆研究的创始人Endel Tulving教授将记忆的特征描述为"精神的时间旅行".回忆过去发生的事件就好像在当下重新经历一次过去的时光.而到底大脑中的记忆是如何编码,神经学家提出了两种对立的理论.一种理论认为,记忆是动用数以亿计的神经元分布式储存在整个大脑中:而另一种得到更多科学家认可的理论认为,颞

美重申禁止编辑人类胚胎基因

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率先使用CRISPR技术对人类胚胎细胞进行基因修改,但随即陷入伦理争议漩涡--这会"制造"出转基因婴儿吗?科学研究的底线在哪里? 相关论文先是投给<自然><科学>两家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被拒,继而在国际上引发广泛质疑. 4月29日,进行这项研究的团队所属的中山大学告诉早报记者,论文引发的争议属正常学术争论.中国科学院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则认为,该研究符合中国的医学伦理规范,国外科学界的质疑源于观念上的差异. 论文在国内刊发引争议 完成上述研究的是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