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报特约作者 张仕福
“来得有点迟了,但总算是来了。”2008年7月28日,百度CEO李彦宏迎着台风“凤凰”站在了中国台北时,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当日,早上还在花莲台风灾区视察的马英九推掉了一切活动,特地乘专机返回台北,与李彦宏举行会面,邀请百度去台湾投资。
李彦宏成为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1949年以来会见的首位大陆企业家。同一天,阿里巴巴宣布在中国台湾地区的分公司正式成立,成为首家进军台湾市场的大陆网站。
现在,当台湾地区高科技企业华硕、鸿海、明基、宏碁等加大在大陆投资的时候,大陆高科技企业也把扩张下一站放在了台湾。
大陆IT企业试水台湾
7年前,阿里巴巴就有在中国台湾申请成立分公司的念头了,但由于种种原因,马云打消进军中国台湾年头。去年11月,马云在中国台湾表示,将卷土重回中国台湾市场。2008年7月底,马云终于实现了自己长久以来的愿望。
据了解,目前阿里巴巴台湾分公司只有40人,负责中国台湾的业务扩展和技术服务。8月中旬开始,阿里巴巴还会在中国台湾雅虎奇摩入口网站大打宣传广告,通过这家中国台湾网络龙头的高人气优势,加速打入台湾市场。
阿里巴巴为何如此看重中国台湾市场?来自阿里巴巴一名高层人士透露,中国台湾有超过120万家的中小企业,对于以中小企业为生存基础的阿里巴巴来说,这是不可能放弃的一块大蛋糕。目前,阿里巴巴在中国台湾的会员数为4万人,付费会员数为2000人。
因此,阿里巴巴在刚刚成立时候就一口气将旗下“国际交易市场”、“中国交易市场”、“日本交易市场”三个平台引进到台湾,以此让中国台湾会员与中国大陆和日本、北美、欧洲、印度、东南亚等地直接进行交易。据了解,支付23万元台币年费的金牌会员,还可享有专属企业宣传网站、较高曝光率等。
阿里巴巴试水中国台湾还得到了台湾IT首富郭台铭的大力支持。在中国台湾政界和商界有巨大影响力的IT首富郭台铭和马云个人关系甚密,而且是阿里巴巴上市的战略投资者。因此对于马云来说,郭台铭在中国台湾的人脉关系无疑能帮助阿里巴巴取得试水的成功。
阿里巴巴并不是第一家试水中国台湾市场的大陆上市IT企业。事实上,近5年来,包括联想、海尔、华为和中兴通讯等大陆企业,陆续通过各种方式试水中国台湾。以海尔电器为例,早在2002年2月, 海尔集团就和台湾家电大佬声宝集团合作,进入中国台湾家电市场;2005年3月,海尔手机进入中国台湾;2007年7月,联手台湾中华电信抢攻台湾电视客户。这些合作都有不错的表现。
今年4月,搜狐的《天龙八部》开始在中国台湾运营,迅速成为台湾地区最受欢迎的网络游戏之一。搜狐最新发布的2008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天龙八部》在中国台湾地区的代理收入接近200万美元。而在搜狐之前,完美时空也采取和当地网游公司合作方式,将旗下数款网游推进了中国台湾市场。
只是,在阿里巴巴之前,中国IT企业在中国台湾成立分公司的心愿一直未能如愿。
IT企业有望去台上市
在未来,两岸则是合作大于竞争,其中互补合作的产业有手机、网络通讯、LCD TV、平价电脑等,互补合作领域包括中国大陆与其他新兴市场、共同标准创新产品、新兴服务业。中国台湾IT可积极参与大陆标准制定并分享利益,但同时也带动大陆相关产业的繁荣,这从目前半导体、面板等产业大规模在大陆建厂可见一斑。此外两岸企业可发挥彼此互补优势,共同抢下大陆及全球的市场商机。
这也意味着,在资本市场层面,去两地上市成为可能。“台资企业已经准备在大陆挂牌,大陆好的企业如有可能也应该到台湾上市,两岸的上市公司资源可以共享。”马英九表示。
按照中国台湾“金管会”计划,大陆企业最早可在今年8月底去台上市。中国台湾证券交易所于1962年2月9日成立,曾在1990年创造出成交值全球第三的名次。去年有30家公司在中国台湾证券交易所IPO。
那么,去中国台湾上市的大陆企业最有可能来自哪个行业?从目前来看,应该是来自IT企业。中国台湾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有些类似,高科技产业上市公司比重很高,其中鸿海、华硕等马英九拜访的8大IT企业都在中国台湾证券交易所上市,总市值加起来超过1万3千亿新台币,不但掌握着中国台湾高科技企业的命脉,还成为投资亚洲高科技产业的平台。因此,不但高科技企业去台上市能获得较高的PE估值,还会受到中国台湾证券交易所和投资者的欢迎。
其次,与其它地区的证券市场相比,中国台湾证券交易所具有上市公司挂牌成本低、股票流动性强、交易与维护成本低、电子交易结算系统扩充与发展基础深厚等优势。与香港、华尔街的股票市场,机构投资者所占比例高不同,台湾股票市场和内地股票市场类似,都拥有大量的个人投资者,这对大陆IT企业来说,可以让资本市场有较高的流动性。
2008 IT产业上半年报告之一
2008年已经过半,各大IT巨头近日也将发布2008年上半年财报。对于中国IT产业来说,刚刚过去的上半年是怎样的一番景象?下半年又会何去何从?从本期起,新闻评论周刊产业版将从手机、PC、网络三大方面全方位总结剖析2008年IT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