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专家:市民碰到概率低,一般不会有危险记者 王红梅 报道
新报讯 “隐翅虫在你身上时绝对不要打,它身上有毒液,接触到皮肤,就死定了!”近日一则有关隐翅虫的“全球警示”微博在网上迅速扩散,还提到“绝对不要用手碰,一碰全身皮肤就会发水泡、中毒”,引起不少市民关注。有关专家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虫子在申城碰到的概率低,虽然也有品种有毒性,但基本不会致人死亡。
“上海市民碰到隐翅虫的概率,比被蜜蜂蛰还要小。”中科院上海昆虫博物馆馆长殷海生告诉记者,隐翅虫又称为“青腰虫”,小个体长2到4毫米,大的有1厘米多长,颜色大多为黄褐色或咖啡色,有趋光性,白天栖息在杂草石下,夜间出来活动,夏秋两季最常见,喜欢围绕日光灯等飞行。分布在花和枯枝落叶上,有毒的大多分布在枯枝落叶上。上海地区4至10月是昆虫的活跃期,都有可能出现,但上海地区并不常见,只有去野外才又">机会碰到。
据上海动物园高级工程师陈志兵介绍,翅虫有几万种,隐翅虫是翅膀不明显的翅虫,而能让人中毒的则是种类不多的毒隐翅虫,但对人体也不会带来危险。“它会分泌东西,但不去碰它就没有问题。”殷海生说,它不会蜇人,不过体液呈酸性,在被打死后会流出来,刺激人的皮肤而迅速引发炎症。
虽说碰到几率不高,但万一在野外碰到了或被蛰了,该如何应对?“风油精对大小昆虫都有趋避作用。”殷海生告诉记者,采取保持室内外卫生、防止蚊虫孳生、关好纱窗等措施,可预防被隐翅虫叮咬。若隐翅虫停留在皮肤上,可用嘴将其吹走。去郊外游玩时,可尽量穿长袖衣裤或用风油精驱避。
隐翅虫体液呈强酸性,所以只需要用碱性物质进行中和,即可减轻症状。日常生活中的牙膏、苏打、肥皂水等都可以用来中和隐翅虫的体液,再用清水洗尽即可。如果出现皮肤炎症,也不必恐慌,要及时到正规医院皮肤科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