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与微信拜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短信拜年这种方式开始日渐式微。以往,手机短信拜年和电话拜年还是广州人春节拜年的最主要方式,去年的一项调查显示,高达61%的被访者还是选择用
与微信拜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短信拜年这种方式开始日渐式微。以往,手机短信拜年和电话拜年还是广州人春节拜年的最主要方式,去年的一项调查显示,高达61%的被访者还是选择用手机短信拜年。但在今年,手机短信拜年的热度明显降低。
据统计数据显示,在2009年,全国春节期间的短信180亿条,2010年超过230亿条,而到2012年春节期间则达到320亿条以上。但在这两年,随着微信、微博等工具的替代使用,短信拜年这种形式日渐遇冷。市民何先生说:“以往春节都会收到上百条手机短信,今年只收到了十多条,大多数都是通过微信或QQ传递祝福。”
从数据看,中国移动从2011年开始,其短信收入首次出现了下降。去年上半年,中国移动语音通话及短信继续萎缩,上半年语音通话收入下跌了1.2%,短信及彩信收入下跌了5.5%。尽管运营商未披露今年除夕和初一的短信数量,但业界估计同比减少也在5%以上。
与之俱来的是,短信时代的“塞车”现象如今也开始转移到微信等网络工具上。特别是在除夕之夜,受到微信抢红包活动的影响,用户们纷纷反映微信收发信息相当缓慢,有的信息甚至要十多分钟才能收到。
拜年短信流行“马上体”
马年的到来,让“马”字充满了拜年短信。“马上有对象”“马上行好运”“马上有钱”“马上升职”,让“马上体”成为今年春节期间最流行的文体。
“这些短信,表达了双重祝福。”在湖北老家过年的段元认为,“马上”寓意对亲朋好友的祝愿尽快实现,同时又充满马年色彩,通俗易懂,非常适合作为新年祝福发送给亲朋好友。他说:“现在社会节奏非常快,"马上"很符合当前的时代特征。”
带有“马”字的成语也因为马年的到来而成为祝福短信的重要内容。记者在采访中看到,“马到成功”“龙马精神”“快马加鞭”等成语,在拜年短信中具有很高的出现频率。
山东省社科院文化研究所所长涂可国认为,马的聪明和速度,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价值。中国许多与马相关的成语,都象征着跨越、超越,与当前人们的很多希望相吻合。
同时,涂可国也指出,一些带“马上”的短信,也反映出了社会的急躁心态,一定程度上存在世俗化、功利化的情绪。他说:“现在单纯讲究快已经不合时宜了,还要讲求质量。哪怕只是祝福,也还是不要太浮躁的好。”
群发没诚意私人定制受青睐
在不少人眼中,手机被拜年短信“轰炸”的局面已成过去。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普及,图片、音频、视频的拜年方式让人耳目一新。
“短信少了”,东北师范大学本科生韩冰说,“好多朋友用微信、微博给我发来各式各样的"小玩意儿",特别有趣。”不少新潮年轻人早已“摒弃”短信,沉浸在各类颇具创意的拜年方式中。在韩冰看来,最吸引他的就是视频拜年。“私人定制绝无雷同,风格迥异特有意思。”
还有不少人选择用一段热情洋溢的语音送出祝福。“自己写祝福自己读,多好!”长春市民蔡慧靖说。她的手机里保存了许多“祝福之声”,“心烦了听一听,特别温暖。”
用何种方式拜年在网络上引发不少议论。一句“群发短信没诚意,千篇一律我不回”得到许多网友赞同。虽说技术改变生活,但为了照顾不同年龄段的“受众”,也有不少网友采取“多管齐下”的拜年方式。
新浪网友“我叫小叶叶”表示,对长辈拜年用短信,对同学朋友用微信,铁杆好友用视频,方式多样,祝福满满。也有网友认为,祝福的话语就是图个喜庆和吉利,群发与否不用太过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