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57岁的Huffington女士是著名政论作家、电视辩论节目的常客、美国社交界和娱乐界的风头人物。3年前她宣称要办一个名为“Huffington Post”博客网站,对布什政府的政策冷嘲热讽一番,当时很多人以为这不过是她和她一帮自由派人士的一个时髦玩意儿,好像是把洛杉矶豪宅客厅里发生的时事议论搬到网上发挥一下而已。
没有想到的是,3年后的今天,这个博客网站已经成为美国风头最健的时事新闻网站,据Nielson Online统计,今年2月份不作重复计算的访问量达到了370万。而Technorati的结果显示,它是仅次于TechCrunch是被博主们链接次数最多的一个博客。
奥巴马有一次回应外界抨击时,将声明首先贴在Huffington Post上,然后迅速传播开来,得到主流媒体的普遍报道。在短短三年里,这个博客网站也成了一个主流媒体,形成一个受到星巴克等广告商支持、AOL和雅虎等作为合作伙伴的媒体品牌,可称得上是新媒体时代的一个范例。
Huffington Post如今将自己定位成为网络报纸,过去12个月来,除了起家的政治博客和评论之外,还建立了娱乐、财经板块,不久还将推出国际新闻、体育和图书部分。网站已经聘请了50多位专业编辑,去年底来自CBS互动部门的Betsy Morgan过来担任CEO,今年夏季甚至将推出几个都市版。这是一个建立于互动的博客平台的评论和新闻类媒体,如果说过去其辛辣尖锐的政治内容对于大选时期的美国人具有特别吸引力,那么要进一步变身为一个互联网综合媒体,这多少是一个值得疑问而且是昂贵的问题。
观察这个博客网站的成功,如下几点是挺重要的因素:
1,博客网站也是一个大投入的事业。网站的初始资金为200万美元,虽然相比许多杂志的启动资金至少在五千万美元以上要节省得多,但毕竟也是一笔不小的投入。有了这笔钱,Huffington女士才能聘请到一流的编辑,以及擅长制造口碑的网络营销高手。否则的话,也不过是成百上千万博客中默默无闻的一员。如今这个媒体的融资金额已经在数千万美元以上,足以进行野心勃勃的扩张。
2,不仅要有名人的捧场,而且需要意见领袖高质量的内容奉献。网站刚起步的时候,邀请了众多惯于指点政坛江山的好莱坞明星加盟,虽然很多人后来不了了之,但毕竟是获得了人气。这多亏了Huffington女士的广泛人脉。
3,有雅虎和AOL这样的搜索平台帮助将网站内容大量推送出去。
4,美国人普遍对布什政府不满,需要找到一个有点水平的发泄地点。
据说网站的标价如今达到了2亿美元。
(写于2008-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