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推广:自媒体下的传统媒体们

  标题中的传统媒体,不仅指的是大型传统媒体集团,也包括门户媒体。在05年web2.0兴起后,门户,委实可以被归于“传统媒体”了。

  自媒体,指的是个人或几个人组合而成的媒体形式,有个人风格特征,并且有强烈的经营欲望。

  自媒体目前经由微信公众账号,开始成为一股热潮,大批媒体人投身其中。比较狠的是程苓峰这种,辞了原来的工作,专营自己这个媒体。一般做法则是继续原来的工作,但业余时间经营自己的媒体。所谓业余时间,只是时间上的分配。精力上未必“业余”。

  自媒体的障碍

  自媒体经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三个明显的障碍:

  其一、推广越来越难。任何一种媒介形式刚刚出现时,用户会基于强烈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活跃其中,但时间一长,慢慢就会懈怠下去。开通一个自媒体成本不高(无论是免费的微信公众账号、微博还是成本在数千左右的独立网站),但想让这个自媒体为他人所知,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的。

  微信公号里目前的做法是互推:即互相吹捧互赞干货。这比早期的博客、网站的友情链接多了一个个人的信用担保在,效果应该相对更好。但正如我上段所说,用户一开始会很活跃,由于某公号推荐而去关注的可能性较大。但随着时间日久,这个可能性会降低。

  当人情帮忙慢慢消退之后,收费推广一定会出现。现在已经有类似微信导航站这种项目出现,这些项目未来很有可能都是要收钱的。

  推广越来越难第二层意思是,媒介形式会有切换。博客兴起时,谁料得会有微博出现。微博风靡时,也不会料到微信。今天微信流行,谁又知道两三年后会不会有个新东西?而在媒介形式切换时,总会有一部分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粉丝(或者订户)会流失。自媒体人很有可能面对一个媒介频繁切换的疲于奔命。

  其二、写作越来越难。长期的单打独斗,是很相当考验人的。一个自媒体写一篇好文章容易,长期写好文章非常难。这是一个很榨干人的活。写上个一年半载,灵感枯竭常有的事。而且人生道路不能说没有机会,一边厢一个机会出现,一边厢苦哈哈地码字,两者相权,极易放弃。

  自媒体很有些淘宝C店的意思,淘宝卖家数百万,真正赚到的钱,恐怕是极少数。

  其三、广告主越来越苛刻。一个新东西出现时,总会有些广告主会尝鲜,而且很好说话,对于广告测量问题并不在意。某种程度上,可能投放广告这件事本身也有一定的营销价值。但随着自媒体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够“新鲜”,测量就会越来越实打实:从CPM走向CPC走向CPA/S都是极可能的事。自媒体人单影薄,与广告主的谈判一般处于弱势一方。如果接受技术型广告(宛如博客接受Google adsense),自媒体的“个人特征”又不能彰显。接受CPC之类,到底本身影响力重在深度而不在广度,会很吃亏。

  大批自媒体出现,造成了一种“丰裕”,但“一种丰裕必定带来一种稀缺”,这三个障碍的解决方案就是一种稀缺。稀缺能够转化为商业价值,解决方案本身,就意味着“商业机会”。

  自媒体的动力

  在讨论解决方案之前,要琢磨一下自媒体的动力。三个问题就是三种需求,但三种需求的解决,首先要明白,自媒体出现动力究竟为何。

  媒体的日子有点艰难是事实,但并不至于艰难到媒体人的工资都发不出了。媒体人总体薪资不高也是事实,但自媒体未必能带来极大的改观。媒体人出于对未来的考量,跳槽不再从事媒体业,并不奇怪。但一个接一个地去从事自媒体,辛辛苦苦每天匀出好几个小时来摆弄自媒体,还要应对有可能是当下最烂的CMS系统——微信公众账号后台,这帮码字者到底是出于什么动力?

  重点在于究竟是人在第一线,还是内容在第一线。

  自媒体打造的是个人品牌,个人品牌不一定就是卖文为生,或者一篇文章贴上个广告收点苦哈哈的广告费。个人品牌可以转化成很多东西,比如讲座费、主持费、顾问费、乃至品牌代言费。而且媒体人总体有一个自恋的情结,打造个人品牌,听者云集,无论是虚幻的也好,实际的也好,符合自我形象眷顾的心理特征,内心满足感是实实在在的。

  微博一起,媒体人迅速抢滩。微信一起,媒体人又迅速抢滩。本质如出一辙。媒体人有着强烈的个人品牌塑造欲望——这种欲望,大概只有演艺圈的人才能比拟。

  只有了解这一深层动机,才能去解决那三个问题。

  传统媒体的机会

  事实上,网络媒体们,长久以来,做的是“内容”的事。这和当年新浪以“海量快速”出道有关。后来无论是搜狐的有观点,还是网易的有态度,基本落脚点都是在“内容”。

  博客中国本来有可能以“人”立身,但方兴东“流量情结”使得整个博客站最终还是奔向“内容”而去。无论是博客中国,还是新浪博客,都捧红了几个名博,但这属于副产品,一来并非大量,二来也非主要目标。

  捧人,不是在主页上加几个人的链接就完的。如何捧人,凤凰卫视倒是一例。这个看似有点和CCTV不太一样的电视台,实质运作套路也的确和国内很多电视台不同。它主营捧人。从吴小莉到窦文涛到闾丘露薇,捧红了一个又一个的主持人,但老实讲一句,你记得吴小莉做的是什么节目么?窦文涛最近一期锵锵三人行又八卦了什么?(这里要附带说一句题外话,凤凰这么干也是有苦衷的,因为这个电视台其实没啥钱,自制内容是要投入的,搞锵锵三人行什么的,成本是最低的。结果就是捧红了人。另外,用一些金手铐的方式是可以把人留住的。)

  后来国内的电视台纷纷效仿,湖南卫视算是先行者之一,全力打造当红主持人。今天,电视行业很多节目,都是围绕一个或几个节目主持人展开的。

  但传统媒体中,很多其它媒体并不这么干,无论是平媒还是网媒,都是内容当道。而内容贡献者明显感觉到了一种失落,自媒体一起,纷纷涉足,也就不奇怪了。

  不过,微博的火爆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微博上“人”比“内容”重要得多。大V一句毫无意义的话,所引发的互动,远远超过一般草根用户的。微博能够帮助到很多人树立自己的个人品牌(远非姚晨一人),可能非新浪主动所为,但结果是着实放在那里的。但微博失之过于短小,稍许复杂的事不易说清,而且由于timeline的机制,到达率不高。于是,新的工具出现了。

  微信公众账号现在成了自媒体们的首选,除了用户多这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外,其实它本身的弱点极大。比如它的CMS后台奇烂无比,它的消息系统居然只能调用五天内的用户消息,它不提供查询和在线临时保存功能,连做个目录都要有选择测试。以微信200人团队的力量,要想等到它完善成一个像模像样的内容终端,还有很长的一段时日。对微信而言,通讯是首位的,媒体属性,那是搂草打兔子。

  这可能给几家内容客户端提供了一次机会。

  搜狐和网易在新闻客户端上都投入不菲。搜狐新闻客户端如此宣称:6000万激活用户,1400万日活跃用户,网易则号称7200万总用户量,日活跃度2800万。要说这个数字有些水分有可能,但总量也不会小到哪里去。

  重要的是用户使用情境不同。打开微信的主要目的是用于通讯,打开新闻客户端的主要目的是用于阅读。我个人是不太相信一个工具能包打天下的事的,新闻客户端自有新闻客户端的一帮拥趸。

  但今天运作新闻客户端和当年运作网络门户,思路应该做一个改变,应该从堆内容向包装人做转变。微信本身并没有提供任何推广资源,但新闻客户端可以做,开放后台吸引这些试图打造个人品牌的自媒体,然后加以包装推广。打开和社会化网络之间的分享通道,让内容制造者能借助“内容营销”方式推销自己。解决第一个问题。

  新闻客户端还不能仅仅考虑让自媒体上传文字和图片,应该允许他们置入视频置入音频,尤其是后者。音频比视频制作成本低,可能会是未来极大的一个自媒体方向。通过富媒介的方式,适当解决第二个问题——思想灵感慢慢枯竭,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不是什么解决方案能帮助到的。

  至于广告体系。Business Insider最近发布的《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唱衰了一通移动广告,但也很明显提到了一句:平板电脑的屏幕更大。新闻客户端应该帮助自媒体去获取合适它们的广告,再加以分账,在线上收益这个部分成为自媒体的经纪者。

  这里只是拿搜狐网易两个客户端举例,对于一些大型线下媒体集团转型数字化方面,同样可以参考。以垂直细分切入,包装推广某个行业的意见领袖,未必不可以和门户相抗衡。

  自媒体一波热潮,充分说明了一点:个人品牌需求正越来越旺盛。在满足这种需求的路径上,媒介媒介,这个媒字可能会回到它的本意上:推销人,而非内容。

时间: 2024-09-16 18:14:09

人的推广:自媒体下的传统媒体们的相关文章

社会化媒体如何和传统媒体营销相融合

中介交易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858.html">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社会化媒体营销规划如何与传统媒体营销有进一步的整合呢?不要告诉我仅靠在广告商写上"Follow me on Twitter/Facebook"就算两者的整合了.本文将深入探讨社会化媒体营销和传统媒体营销之间的关联以及如何让两者相辅相成. 整合 如 何将所有的新出现的社会化媒体与传统广告和公关活动进行整合这一问题困扰着很多业

“媒体QQ”为传统媒体提供沟通互动新方式

导读:央视"消费主张"一上线就公开了QQ号码12315.在节目播出后短短十天里,就有30万观众加12315为好友,远远超出栏目组的预期. "媒体QQ"助传统媒体升级 身处资讯大爆炸的时代,来势汹汹的"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冲击.有人甚至断言数年之内纸媒体将会消失,"网络电视台"也对传统电视台虎视眈眈.面对突然来袭的新媒体潮流,传统媒体将如何应对? 央视财经频道用QQ串起栏目和观众 CCTV-2的改版在中央电视台的系列大动

方兴东:三五年后博客媒体将取代传统媒体

7月18日消息,互联网实验室总裁方兴东在"第二届中国维基行业峰会"中接受了网易科技专访,他大胆预测三至五年后博客类媒体将取代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体. 方兴东称,传统媒体的运作模式是通过招聘记者编辑来制造内容,这需要花费大量成本."美国的<商业周刊>为什么要以1美元的价格卖掉?传统媒体的运营模式无法支撑它的发展,这是根本." 而在博客类媒体中,所有的内容主要依靠网民来完成,方兴东称"利用2.0的力量改变传统媒体商业模式才刚刚开始."

自媒体搅局,传统媒体如何涅槃重生?

摘要: 关于传统媒体的命运已经有太多的讨论.传统媒体如何生存,又如何专业化?传统记者又该如何生存?作为创业家杂志的一线记者,@史翔宇 讲述了自己的看法. 传统媒体专业主义时代到 关于传统媒体的命运已经有太多的讨论.传统媒体如何生存,又如何专业化?传统记者又该如何生存?作为创业家杂志的一线记者,@史翔宇 讲述了自己的看法. 传统媒体专业主义时代到来 当所有企业都明白用户需求决定产品时,传统媒体还在自我陶醉.2010年之前,谁都可以去一家传统媒体实习几个月.转正,然后对着复杂的问题侃侃而谈.那时候,

互联网巨头们的媒体情结:传统媒体的“痛点”

在产业链上下游频繁出手.开展了一次又一次并购和股权投资的互联网一哥腾讯,这一次把触角伸向了传统媒体领域. 对于腾讯入股财新传媒的意图,可能有不同角度的解读.在笔者看来,这是互联网巨头们一直以来的媒体情结使然. 近来互联网巨头们热衷的事儿莫过于做手机,其实做手机这点事只是巨头们一时间的头脑发热,而媒体梦, 它们却一直在做着.掌控网络媒体,对于互联网巨头们来说是手到擒来的,它们媒体梦的焦点在于传统媒体,那里,才是他们的痛点.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互联网巨头们的经济实力已经可以让人仰视,但它们通常只能在

新媒体热度为“传统媒体”2.8倍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5月12日联合发布<中国传媒发展指数报告(2010)>.报告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指出,2010年中国传媒发展指数(CMDI)研究发现,传媒产业的发展总体水平受到其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但传媒产业发展可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而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对现阶段传媒产业的基本经济状况,喻国明的概括是:叫好不叫座. 作为国内唯一对传媒发展整体业态进行综合测量与评价研究的年度科研成果,该报告自20

新媒体公司对传统媒体的侵权行为

从中国互联网诞生之日起,以技术创新为代表的新媒体公司就颇有一些对传统媒体的侵权行为.从最早的门户网站盗用传统纸媒的内容,或改写,或直接换个标题挂上去,到后来内容网站被搜索引擎无偿抓取,再到现在今日头条的"主动订阅"模式成为众矢之的,每次新媒体的技术创新背后,都有资本的推手和追逐,却罕有保护版权的呼声和手段. 除了今日头条,还有一家相似的名为"一点资讯"的公司,也号称是"主动订阅+被动推荐"模式.它们缺乏主动保护版权的动力,往往被起诉了才寻求和解.

传统媒体人运用新媒体的49条“干货”原则

新媒体时代,有"人人都是记者"的说法.在这种背景下,传统媒体人不仅要积极拥抱新媒体,更要在新媒体运用的各环节把握好相关原则.由于篇幅原因,这里的原则主要是针对在媒体机构工作的传统媒体人而言的.新媒体账号的建立原则1.公开身份原则:作为记者或编辑一类的传统媒体人,为了从事媒体相关工作,通常需要在新媒体上公开记者或编辑的身份.否则,在开展媒体相关工作时,不易被其他用户信任,且可能造成误会.多数的身份公开可以放在新媒体账号的简介或认证信息中.2.账号认证原则:与上述公开身份原则相对应,传统媒

传统媒体应把握好自己的优势向新媒体转型

日前网络导报社长郑国民在与和讯科技等媒体进行沟通时表示,目前新媒体是发展趋势,传统媒体应把握好自己的优势向新媒体转型,而且内容永远是第一位. 郑国民表示,新媒体的"新",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传统的纸媒与新媒体各有各的优势,也绝非对立的关系.传统媒体拥有的资源,首先是国家政策的资源,国家提出要支持重点新闻网站加快发展,给予很多政策支持:第二个,传统媒体多年积累下的信息数据,这个资源数据库:第三个,传统媒体的人员素质,从内容生产角度来讲,不是商业网站能比的.而且不管是纸媒还是新媒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