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能和周强院长在一起上课!”这是4月1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干警张晓明通过视频会议系统观看全国政法干部学习讲座时的第一感受。
利用视频会议系统,从中央到县级地方,全国130万名政法干警同时“上课”实属首次。这也意味着信息化管理手段正在逐步助推政法干警队伍建设。
在法院系统,以信息化管理服务队伍建设已成为常态。连接全国四级法院的远程视频系统为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司法政策培训等提供了平台。
全国法院依托最高人民法院的顶层设计,结合各地具体情况,以创新精神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一系列文件,明确了人民法院信息化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方向,并提出司法改革和信息化建设是人民司法事业发展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要求各级人民法院充分认识大数据时代法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强力推进信息化建设转型升级,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
“妙招”一:“网上百花园”,提升文化软实力
随着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的推进,网上办公、网上办案已经普及到各级法院。近年来,各级法院在法官培训、法院文化、党建学习的网络化工作上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最高人民法院开办了“中国法官培训网”,部分地区高院在网站专门设置了法官培训栏目,搭建了开放、兼容、共享的网络培训平台,打造了“云端”学习资料馆等。
在吉林省东丰县人民法院建设的党建信息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上,党员可以不限时不限地参加党建活动,服务平台分为在线学习、主题活动、意见交流、在线调研、党员之声、审核管理等板块,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结合“两学一做”要求,紧扣法院党员的服务需求,进行在线开放式学习、互动式交流,构建“永不下课的网络课堂”。
在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人民法院,信息化应用成为审务、政务、队伍管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网络成为干警沟通交流的平台,方便干警交流办案心得、展示工作成果、给院里提合理化意见建议、增强干警之间的沟通和联络等。还在网络平台建立干警的个性空间,放入干警照片、视频、随笔、心得等,展示法官风采,彰显干警个性。
记者了解到,各级人民法院创建的微信群、QQ群等亦成为干警们踊跃互动、交流审判理论、探讨专题业务、接收党建工作动态的网络空间。将信息技术与党建工作相结合,实现了党员教育不受时空限制的全员覆盖,成为了审判机关“指尖上的党建”。
“妙招”二:“法院云”+大数据,助力决策科学化
数据是国家的基础资源,也是国家的竞争力所在。
人民法院借助信息化手段所收集的海量司法数据为正确认识和把握审判规律提供了支撑,有效地提升了司法水平。
近年来,地方法院数据集中管理建设创新层出不穷。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法院以“可视化”+“数据分析”为切入点,减少决策盲区,助推法院管理转型升级。目前已累计开发64款软件,涵盖“队伍建设”“审判执行”“后勤保障”三个方面,通过这些信息化软件,对法院既有的数据资源深入采集、分析、应用,深度挖掘海量司法数据的价值,为党组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从2008年启动了实施案件数据大集中工程,以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各设数据总中心、数据分中心和数据子中心为总体框架,形成互为备份、提供个性化管理应用的战略布局,完成了全省三级法院审判业务系统的数据集中。截至2015年下半年,数据中心已汇总全省1000万个案件的数据、200万余件案件的庭审录音录像、1800万册合计11.4亿页的电子档案资料,使司法管理质效上了一个新台阶。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建立了司法信息资源库。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建成全市法院数据云中心,汇聚全市法院审判、政务、队伍等应用系统信息及其他关联数据,通过分析、对比、统计等方式进行深度挖掘、综合应用,为法院工作提供大数据智能分析、精准研判、动态监控管理等功能。
据相关人士透露,近期,最高人民法院将推出新版地方法院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全国所有地方法院人事信息的网络传输和数据实时更新,为提高队伍管理和改革决策科学化水平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持。
“妙招”三:可视化质效评估,实现管理科学化
以信息化助力审判能力现代化,破解工作障碍难题,是实现司法成本低位运行、审判质效高速发展的良好手段。
据《中国法院信息化第三方评估报告》显示,近年来,不少地方法院运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技术建成了工作质效评估系统。
如北京法院成立了专门的审判管理办公室,承担信息收集、问题研判、决策建议参考、流程监控等10项工作职责,通过定期收集、分析和发布反映案件审判质效的评估数据,定期编发审判管理通报,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同时通过建立四级、35项指标组成的覆盖各法院、各审判业务庭、各法官和全部案件的审判质量考核体系,让全市各院、各庭、各法官都主动围绕指标找问题,并积极采取对策。
青岛海事法院建立了可视化、图形化、移动化审判质效管理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直观地展示法庭的位置分布、审判概况以及各业务庭和每位法官的实时审判绩效。由于管辖区域广、法庭分散各地等特殊环境,案件汇报、工作会议、工作请示、远程接访等工作均可通过远程视频进行,信息化网络覆盖山东沿海3345公里海岸线及16万平方公里延伸海域。
上海法院开发了“法官办案智能辅助”“裁判文书智能分析”“移动智能终端办案APP”“法律文书自动生成”和“办公办案一键通”等35个系统,实现了法官办案智能化。2015年,上海全市法院全年共受理各类案件62.29万件,审结61.45万件,在全市法院受理案件上升13.2%的情况下,审结率实现了大幅上升,同比上升了12.7%。
据了解,人民法院在下一步的信息化建设中,将以信息化服务司法管理,以“大数据、大格局、大服务”理念为指导,积极将信息化运用拓展到行政事务、档案管理、人事管理、纪检监察、财务管理和后勤装备等管理领域,为各级领导及内外部管理部门提供“数据集中化、流程可视化、管理精细化”的辅助管理手段,切实提高司法决策和管理科学化水平。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