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之行第五天(r12笔记第5天)

    
今天的行程安排的很紧凑,晚上难得才抽了一个多小时间出来购物。一直以来大多数旅游团都会千方百计给游客时间购物,而我们的行程安排的满满当当,以至于我们的目标是
我们要千方百计去购物。毕竟这不是单纯的旅游团,我们还是有组织有纪律的,这次美国之行的几站大学游绝对是深入校园,而不是泛泛的外在建筑。而今天的游记我会更多的笔墨在自己的理解上,也做了不少功课,我容易嘛,哈哈。

   早上我们去往学校的路上,一边感叹没有车简直寸步难,一边看着早晨的一缕阳光照在哥特式风格的教堂那儿,新的一天开始了。总体而言,美国南部的教堂要少很多。突然想起来,NASA也在佛罗里达。

透过数字了解大学

  我们有了难得的机会如此去近距离接触几个大学,我们得到了下面的一组数据。

这个结构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高等教育学校分了几个层级来说,类别和国内差不多,数量还是差别很大,一组基本的数据是:博士类(297),硕士类(727),本科类(808),大专(1920),技校(882),然后会逐步分解,从私立,公里等几个维度来统计。

而对于一个大学的排名,还有很多第三方组织的评分,有的会侧重一些专业学科方向,有的会是综合统计。

这组数据很有意思是生活成本的一个对比图,可以看到纽约的生活成本最高,基数是2.46,然后接下来的城市就有一个断层,芝加哥的大概是1.26,还是很不错的,坦帕的成本很低,算是一个最低的基准。

这样说的一个好处是什么呢,就是性价比,如果生活成本不高,学校的奖学金高,学校的影响力和氛围不错,这样下来读一个大学就会非常实惠。这一点上印度人真是聪明,对他们的诱惑力极强,国际生的数量竟然超过中国学生,读的专业也是清一色计算机,电子,信息之类的,就业相对更容易一些。当然家庭条件不错的,钱不是问题的情况下,高性价比就不是首要关注的问题了。

USF的图书馆

  南佛罗里达大学的建筑看起来不是红砖绿瓦的那种,颜色相对要淡一些,素一些。在这一点上不知道是不是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的风格所在。

    我们进入了一个地理优势好的大楼,校园风景一览无余。

突然发现一直以来都是拍景,个人照片都没有,我得拍一张出来。

学校的图书馆,算是校园里很高的建筑了。

里面的空间很大,两个印度哥们真怔怔的看着我们,估计满脑子在想what happened?

里面有很多自习室竟然是24小时的,最里面的算是专座,可以租用,大家静静的在学习,我们就简单看了下,没有过多干扰,匆匆撤出来了。

特色设计

行走在这个校园,很多特色建筑也是见怪不怪了,要说特色,印象中就是这个了。你们猜猜这是什么。

这个设计很有创意,算是一个天然的钟表,你看看透过这个工具中间投射下来的影子,东南西北有专门的标线,可以看出大概是在10:20左右。

  校园里也有不少的湖,各种鸟类怡然自得,我看到一个小一些的池水边还有乌龟。

校园里跟着走走看看,又到了秀父爱的时间了,这个爸爸拉着孩子走进了大楼,估计是参加学位典礼了吧,看着旁边的学生穿着学术服在找角度拍照。

昨晚发了几张美艳的毕业照,估计不少人流了一地鼻血,算了我就不刺激你们了。

宿舍

    国内大学的宿舍我也看过不少,不过难得看到这种风格的,总体感觉还不错。宿舍中间可以看电视,还有沙发之类的,这楼道多宽,想坐在外面,地方都大大的。

这是学校提供的一个宿舍,可以供我们参观,我们看着这个样板间,感觉像是走进了售楼处,哈哈。一个宿舍是2张床,但是不同的是,这个房间和隔壁的房间是打通的,两个房子中间是沐浴室和卫生间,也就是说,两个房间里有4张床,共享卫生间,至于布局,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定,比如有的学生4个人直接商量好,一个房间放四张床,然后另外一间腾出来做他们的活动室也可以。

整个大学规模极大,像是一个独立的城市,里面的各种基础设施还是很不错的,看看这个规模,这是电表,非常壮观。

洗衣服的地方看起来就是家电专场,好几排都是这样的,总之这些基础类的设施还是很齐全的。如果需要打印,在宿舍楼下有自助打印,每个学生每天还可以免费打印20页。

这个学校的基础配置相比国内还是很先进的,确实很全很实惠。

艺术学院之旅

接下来去的是艺术学院,按照学校的安排,这也是他们第一次这样安排,对我们也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吧。这个小型的艺术博物馆里的作品都是学生的创作,而且会经常更新。

  对于艺术的态度,很多看起来抽象派的作品非常难以理解,而且看似疯癫无稽的笔触,其实内有乾坤。

我就举几个例子来说说。

  在法国电影《无法触碰》里,一个场景是黑人男保姆陪着主人在艺术馆看一个很抽象的画作,他坐在旁边等不及了说,这个有什么好看的,我也能画。而艺术馆报价是4万欧元。

这个黑人男保姆说,一滩鼻血值也能值这么多钱,看来我也可以发财了。后来很有意思的是,男保姆也自己开始学习画画,自己画了一些,其中的一幅画通过主人的推荐,特意不报作者名号售卖,竟然售卖了1万欧元。所以看待一个作品是艺术品还是垃圾,我们其实都会带着一种有色的眼睛,如果有人告诉你是国际大师的作品,你可能总会找到一些能说服自己的东西,要不就显得自己“低俗”了。

  所以学艺术也会很累,其实也很清苦,有的人甚至看上去一生碌碌无为。

   梵高的画在他去世以后多年才被发掘出来,而战争魔王希特勒差点成了画家。他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了61个国家参加,20亿人参战,5700万人死亡。希特勒在18岁时,首次报考了维也纳艺术学院,结果名落孙山,翌年他再次尝试,仍然以失败告终,这个可能是历史的误会,历史在不断重复,但不是简单的重复。

  而计算机和美术也有一些交集,比如《黑客与画家》这本书,绝对不同的视角。

  下面是一副学生的作品,名字是double or dynamite

看不懂没关系,我们可以问问google嘛。你看google的解读是现代艺术。

  现代艺术我做了些功课,主要包括了野兽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俄国的至上主义与构成主义、荷兰的风格派、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波普艺术等。所以这样一来下面的这幅画我们就会有一些基础的理解了。这幅我相对喜欢一些。

作品简介如下:

学校里的植物园

聊完艺术我们聊聊生活中的其他美丽,这个美景在一些热带的国家还是很典型的。

下面是学校里的一个植物园,左下角的狮子,右下角的向日葵可不是我p的图,是个装饰。

这个风景让我想起了阿凡达里面的镜头。

  

工程学院 

看完了艺术和风景,我们看看工科的东西。我们去的是工程学院,有3栋大楼,逼格很高,接待我们的都是校方特意安排的博士和学院的教授。

一个中国台湾的工科博士男给我们讲了下薄膜太阳能发电,看得我一脸懵逼,工科男都喜欢讲一些细节的东西,可能会和我们有一些思想上的gap,不过认真停了下,还是多多少少了解了不少。

  教授看他讲得太细节,怕我们听不懂,还带着我们去看了具体的设备,拿出手机来比划,给我们看看样品等。

   下面的装备让我想起了《绝命毒师》里的镜头,这些科研设备很特别。

 看到这些危险品,让我有些发怵。

 国内其实也有企业在做薄膜太阳能发电,比如汉能,不过我从网上搜索了下他们的设计,可能不专业,不太符合。

  教授看了下说,这个里面的核心材料(就是面积最大的部分)和他们大大不同。具体的我就不多说了,毕竟这是实验室的东西。

  教授非常谦逊,也很实在,是学校的终身教授,赶紧合张影。

体验3d打印

   他们有个实验室很有意思,是DFX,就是design for unknown.

近距离实际看了下3D打印,这是打印机在打印的过程中。

这是最终的画作,需要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来。

和工科男博士聊人生

我觉得下午一个很大的收获是在最后接待我们的一位工科男博士,今年马上就要毕业了。他们在做一些很尖端的技术分享和研究,偏重于器材和测量。技术讲解之外,同行的很多老师也问了一些技术之外的问题,让我对留美的学生人群,尤其是博士人群也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整体而言,大家都是很辛苦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都还是看具体的专业优势和一些技术之外的资源。我看了下H1B签证,持有H1B签证者可以在美国工作三年,然后可以再延长三年,6年期满后如果签证持有者的身份还没有转化,就必须离开美国。所以换种角度来说,有了H1B签证,就很难去换工作,这对有些美国公司来说,也算是一种留住人的间接方式,而对个人而言限制会很多,要申请绿卡还需要诸多事日。对于工科博士来说,找工作相对要容易一些,但是周期较长,本土读博士的要说很多,大多数都是外来的留学生,这方面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对于硬件类和软件类专业方向,软件类可能起薪略低一些,但是发展会很快,硬件类起点会高一些,但是发展算是稳定方向,变化不太大,风险较小,而软件类的变化较快相对风险较大。

暴风雨来了

这是下午的时候抓拍到的一张暴风雨快要来临时的照片。狂风大作,连外面桌子上的杯子都能吹掉。

而没过一会,就恢复了平静,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

这也好像一个热情洋溢,喜怒无常的人。

来,继续秀一下照片,证明我又想起孩子了。我发现任何看起来凶凶的男人在女儿面前都会是卡哇伊,有温情的一面。

吃完饭在商场走了走,看了看,留给我们的只有1个多小时的时间看看。时间紧迫,任务不等人,激情的号角就要吹响。

时间: 2024-10-15 21:23:13

美国之行第五天(r12笔记第5天)的相关文章

美国之行第三天(r12笔记第53天)

今天分享的内容较多,我就分为一下几个部分吧. 内容量很大,现在每天也就睡4~5个小时,一来是倒时差的副作用,二来是写文花的时间会随着内容量变大而变长. 目录 去往纽约前的临时拜访前往纽约特殊的午餐在帝国大厦俯瞰美国全景去往时代广场古老落后的地铁走进华尔街 华尔街附近看到的一些其他细节  时代广场附近的晚餐 晚餐后的文化大餐 匆匆夜归人  之所以要写这个小节,是因为这个部分是一个很特殊的体验,我们在早上出发前临时拜访了一家天主教堂. 去往纽约前的临时拜访   在酒店附近,我们远远看到一个天主教堂,

美国之行第四天(r12笔记第54天)

转机换乘,一路向南   按照已有的行程计划,我们在早间需要从newark机场换乘,坐飞机从北边换乘到南边佛罗里达的Tampa.   昨天在开始观看话剧前,远远望去,纽约是这样一个大都市的感觉,眼花缭乱的广告和行色匆匆的路人.   早晨,Madison还在一抹晨色中,我们就带着行李,悄悄离开,这是一个很悠闲安宁的小镇,和纽约的城市化,快节奏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对我来说,早间需要5:40起床收拾,码字码到了快半夜两点,所以今天睡眠不足3个小时,可真是困坏了.所以能够带给大家一些新鲜的东西,也算是值了.

美国旅行回来的一点感想(r12笔记第57天)

    今天终于到北京了,所以抛开倒时差的个人困扰,老传统还是不变,每日发文.当然今天压力略大,我需要跟一次田径短跑一样在零点前冲过终点(发文).     我在美国的几天平均睡眠时间是2~4个小时,直观来说我原本两天刮一次胡子,最后也是不得不改成一天一次,可见身体方面还是有些透支.另外一点就是感觉好像时差刚导过来,今天回来又得继续导回去.     本来我是带着一丝疲惫,在我们一行人坐到飞机上,飞机马上起飞的时候,我旁边的刘老师突然问我,咱们坐的航班对不对,让我倒吸一口冷气,不带这么玩儿的,哈哈.

总结一下这一百天来的收获(r12笔记第100天)

   1200多天,听起来是一个蛮吉利的数字,也伴随了我1200多个日日夜夜,无论是出差还是节假日,我都尽量腾出时间来写一些东西,就这样不光有技术博客,还有了游记,生活感悟和日常琐事的思考.    当然,维护这么一个自媒体的号对我来说,有得有失,是得到的多还是失去的多,我觉得是一个平衡.就如同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一样.    有很多朋友会问我r12笔记里的r是什么意思,每次有朋友问我,我都会解释给他,就是round,一轮的意思,一轮100天,仅此而已.    而这100天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我简单

MySQL中GTID和自增列的数据测试(r12笔记第38天)

  昨天的一篇文章,今天有不少网友向我确认一些细节,我想最近正好在看GTID的东西,可以揉在一起来说说.    GTID这个概念看似简单,实际上还是有不少的门道. 我们来从架构的设计角度来看看存在哪些场景需要考虑GTID的变化.   一主两从的架构模式下GTID的变化   我们就以一主两从的架构为基准进行阐述.在这个架构模式下我们会用到MHA的方案.    如果这个时候Master节点宕机了,MHA就会开启检查机制. 这个时候Slave 1节点就会变为新的Master,Slave 2会从Slav

敲钟淘宝店家:美国之行后命运被改变

摘要: 电商发展为中国的农业市场化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CFP供图 [摘要] 淘宝山里旺农家店店主王小帮表示,我的命运被改变了,我希望能帮助另一些人改变他们的命运,虽然我或许做不到. 电商发展为中国的农业市场化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CFP供图 [摘要] 淘宝山里旺农家店店主王小帮表示,"我的命运被改变了,我希望能帮助另一些人改变他们的命运,虽然我或许做不到." 8月的一天,淘宝山里旺农家店店主王小帮接到了一个电话. 阿里巴巴 邀请他参加"阿里15周年感恩之旅"的美国行,

美国之行第二天(r12笔记第52天)

今天的形成算是满满当当,还是在新泽西周内活动,我简单记录下来,仅供参考. 小攻略     在我看来有几个小技巧还是值得推荐的, 一个使用漫游超人,如果你的手机开通了国际漫游,但是上网的需求比较大,可以通过网络视频,网路语音,消息来代替打电话,这样一来办个wifi盒子一样的东西(漫游超人)就方便得多. 每天大概在20~30块左右,在机场就可以取,用完在机场还,押金500,一天下来,应该使用网络是绰绰有余.如果有多人使用还是可以共享.比如我这个,昨天到今天,一直开机,网络流量就用了才不到50M, 哦

美国之行第六天(r12笔记第6天)

  最近几天发现游记的笔记越来越难写了,有些话题会用2个甚至3个多小时的时间来准备和整理,我还是希望能写点有用的东西,所以还是值得的.   今天是在佛罗里达的最后一天行程,明天就要开启回国模式,先得坐飞机到华盛顿机场,然后再转机,中间只有1个小时的时间,需要马不停蹄的奔向另一个航班到北京,想想就亚历山大.    今天照例点了我尤其喜欢这里的草莓,真心很大,比较瓷实. 今天会有几个方面的行程,早上要去游乐场,或者去购物(当然我毫不犹豫选择了购物),然后大家在下午集结,到距离Tampa不远的城市海边

美国旧金山之行第五天

今天计划去Oracle总部去看看,然后因为是硅谷地区,同时准备去看看Google总部.其实也到斯坦福去看了看,我想和加州伯克利结合起来,会单独推一篇文章. 如果看地图的地理位置,我所在的是旧金山的downtown地区,如果去Oracle总部红木城那边,大概有40多公里.而虽然Oracle和Google都在一个园区硅谷,但是相隔的距离非常远,开车也要好长一段距离,国内的软件园里,各大互联网公司都紧紧分布在得很紧凑,这一点上风格不一样. 和Oracle相关工作的同学其实对Oracle还是带有一些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