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林维):今天(4月2日)是丹麦儿童文学大师安徒生的生日,1967年4月2日,国际儿童读物联盟把安徒生诞生的日子确定为“国际儿童图书日”。
你平时都喜欢看什么样的书?当记者在书店把问题抛给孩子们时,得到了五花八门的答案。
“《小熊维尼》,还有各种动画书和漫画书。”
“像国外爱因斯坦或爱迪生的故事,还有比如霍金的语录世界。”
“经常来(书店),一般会买商晓娜、伍美珍或杨红樱的书。”
既有外国经典读物、也有国内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孩子们的读书习惯实际上跟书店内儿童书籍区域的产品并无二致。然而,当记者询问一些家长时,却发现她们遇上了不知道给孩子买什么书的难题。
“很多都是我们小时候的故事,不停地重新排版、重新编辑,实际上内容就是这么些。”
“有暴力的、小霸王的内容,甚至还有一些成人化的东西。”
“里面有些情节真的不适合孩子,像喜羊羊(系列),狼永远吃不了羊,我觉得是违反常规的。”
北京的赵女士女儿今年5岁,她告诉记者,真正好的儿童书籍是主题明确、贴近儿童心理的,让孩子可以边读边思考,“我个人觉得好的(儿童书籍)是情节特别好的,让人感觉很温馨,从各个不同角度让孩子明白一些事情。比如(法国读物)《我想要爱》这本书,主人公是一只熊,书从一定角度反映熊的孤单,以及后来它怎么获得爱和给与爱。而且这些书它是有一定主题,不会在很多环节中充满说教的意味,而是从某些细节让孩子体会。”
一名早教专家告诉记者,现在外国绘本之所以特别受到国内家长欢迎,是因为其格外注重区分不同年龄孩子的阅读和理解习惯,使得孩子接受程度大大上升,“例如0-3岁的孩子最大的学习特点是重复学习,一些好的绘本非常注重画面的重复性和语言的重复性。”
目前中国专业少儿出版社共30余家,且全国580多家出版社中,有九成以上都从事少儿读物出版。据统计,中国少儿图书出版品种每年达到1万种以上,2013年在全国地面图书零售市场同比降低1.39%的情况下,少儿类图书零售仍实现了6.65%的年度增长率。
然而,在众多儿童读物中,世界著名童话、中国民间故事等作品占了多数,同质化现象严重;此外,很多作品存在说教意味过强,互动和趣味性不足的弊病。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李远涛曾从事儿童出版工作多年,他坦言,中国儿童图书的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势在必行,“我们更多看重的是知识的传承和传播,而对于想象、有发散性思维和创新的东西关注的比较少,所以造成儿童书精品相对比较少。”
北京的苏先生是一名6岁男孩的父亲,他告诉记者,其实孩子在学习阶段更多的是从父母身上汲取知识和行为习惯。若想培养孩子较好的阅读习惯,得让他们先从喜欢看书学起,然后才是看好书,“第一,父母要给他做榜样,你回家之后得让孩子看到你经常看书,小孩都是模仿大人的;第二,孩子的时间主要是大人掌控,多带他去图书馆、书店,我觉得对孩子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三,陪他读书是顺理成章的事,家长得给他答疑释惑,因为小孩看书喜欢问问题,你得多跟他交流,他看过之后你还得问他,读的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