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楚方(资深媒体人,《壹读iRead》出版人兼主编,壹读传媒总裁)
新媒体对我来说真不是坏事。开始办《壹读》那会,多少还有点担心,因为前面一堆前辈,长得都很高山仰止。但这些天心情好些,无论新办媒体还是老办媒体,都觉得传统媒体快完了。如果大家都完了,我就算做不成也不丢脸。后人提起这段日子会说:哎,其实有个小子本来挺会办杂志,也办成过一两个,但没赶上好时候。
半年来,一些媒体朋友热议的话题不是国足、斯诺登、马英九,也不是谁杀谁、谁泡谁,而是吃什么药,才能让自己的杂志不死。
一个我很尊敬的主编问我:“你担不担心我们现在做的一切到头来都白干,甚至不知道给谁干?”我说担心啊,殚精竭虑的每天只睡八小时……但,没用。新浪微博出来时,张朝阳不着急?丁磊不着急?都觉得犯了大错,赶紧跟着发力微博,但总赶不上新浪。结果微信来了,都解脱了,赶紧想自己该干什么。
一般来说,没想清之前,先做正确的事总是正确的。比如我对内容投入的精力,远超以前。以前总觉得自己足够聪明,投10%精力就行了,但现在要把这个比例提高两倍。是的,从此以后,我的工作就是我的生活。不能天天讨论未来,未来讨论多了,往往忽略了通往未来的路是从现在开始走的。
所以,我会更用心看每个标题、每条引文、每张图片,如果不打动我就干掉,恢复当年做《看天下》的心态,把自己当读者,我需要什么,我喜欢什么,我提供什么。如果这段文字是让人思考的,我不思考就说明失败;如果这张照片是让人笑的,我哭就说明失败;如果引文让我摸不着头脑,我会拍着编辑的头说,这不行。碰到女编辑,就换个办法。
前几天,我给同事发邮件,核心是我们还能为用户做什么,哪怕一点点。这里的用户不仅仅是读者,还有我们的商业合作伙伴。这样的信,让做实业的人看如同垃圾,谁不这么做啊,但在传统媒体,这样做的人真不多,认真做的人占“真不多”里的0.1%……
从上一期《壹读》开始,我们增加了大量二维码,你可能觉得不新鲜,但我们一定是最认真的。每条二维码我都扫过,每个内容都考虑过,而且严格规定不同版面的内容时长,因为这会影响扫码体验以及移动公司从你兜里掏的钱。有读者说,《壹读》适合Wi-Fi环境,希望这样的人能覆盖整个地球。
坦率地说,做杂志很难有根本性创新,无论之前壹读做的那些微视频,还是还算叫座的壹读微信,都不是首创,而且首创很快会被人跟上,就像我以前主编的《看天下》,很快招来一堆叫“天下”的杂志。天下这么大,朋友们喜欢跟着看天下打天下。
但,做杂志也好,做媒体也要,要充分利用人类已经产生的技术,智慧。
现在,我的心态很简单,不指望都做最好,但可以做最认真。在没想清问题之前,先认真想清当下,跟追女孩子一个道理。当然也要务虚未来,至少两个机会可以拯救我们:
一,有媒体属性的商业机构越来越多,每家都有移动终端,但他们还不清楚怎么做内容,这是庞大的需求,这个需求估计能把让传统媒体人充分就业;二,客户们越来越想做真正的广告,而不是电视或者视频前60秒的垃圾,怎么把广告做得更好,也是媒体公司能做的,一个市场就能让媒体人都实现中国梦。
至少,壹读会坚定做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