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百年企业悲催:东芝电视业务要被中国企业收购

为了筹钱拯救陷入困境的核电业务,日本老牌电子公司东芝不得不准备出售最核心的NAND闪存业务,目前潜在的收购方博通、鸿海都给出了2万亿日元的报价,不过东芝缺钱的窟窿还是太大,指望NAND业务出售不可能填满,还得继续卖卖卖。东芝下一个出售的业务可能是TV电视部门,最有可能的收购方是中国海信集团。

东芝的NAND业务现在是他们最具价值的业务了,不过NAND闪存是东芝或者说是整个日本的高科技技术,日本政府对技术外流非常敏感,所以之前日本媒体不断爆料称东芝NAND业务不可能卖给中国大陆公司,甚至鸿海这种跟大陆走得近的公司也不行(尽管郭老板非常希望买下来),日本方面钟意的收购方是美国公司。

NAND业务最终卖给谁还没定论,但是中国公司肯定是没戏了,因为根本就没有中国公司去参与竞标,最不差钱的紫光公司这次都没考虑参与竞购。不过东芝要卖的业务不止NAND这一个,下一个被出售的可能是TV电视业务。

来自日本产经新闻的消息称,东芝下一步考虑出售电视业务,潜在的收购方是土耳其Vestel公司及中国海信集团,东芝希望在明年3月份——也就是当前财年结束之前完成这个交易。

这个土耳其公司获得了东芝在欧洲的品牌授权,但是怎么看最有可能中标的还是中国公司——早在2016年中国美的公司就花费514亿日元收购了东芝80%的白色家电业务股权,并获得了40年的品牌授权。

更早之前,中国长虹公司还收购了松下旗下三洋电视业务,海尔也收购了三洋的白色家电业务,联想早前收购了IBM旗下的Thinkpad以及日本NEC的PC业务。值得一提的是,海信还收购了日本夏普公司在美洲地区的电视业务及品牌授权,这是在鸿海收购夏普之前发生的,郭老板拿下夏普之后还希望收回海信的电视授权,结果海信不同意。

日本老牌电子公司中,除了索尼、尼康、佳能之外,其他公司的“日本制造”、“日本品牌”家电业务大概都是中国公司在运营了吧。

日本百年企业悲催:东芝电视业务要被中国企业收购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时间: 2024-11-18 04:12:30

日本百年企业悲催:东芝电视业务要被中国企业收购的相关文章

作价 129 亿日元,东芝电视业务被来自中国的海信电器拿下了

继联想拿下富士通的 PC 业务之后,又有一家日本企业的重要业务被中国公司吞并了. 11 月 14 日,海信集团宣布,旗下的上市公司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与东芝株式会社正式达成协议:东芝将旗下映像解决方案公司(Toshiba Visual Solutions Corporation,简称为 TVS)股权的 95% 转让给海信. 据雷锋网了解,这次股权转让的金额暂计为 129 亿日元(合 7.53 亿人民币),预计将在 2018 年 2 月底完成交割.交割完成后,海信电器将享有东芝电视产品.品牌.运营

电视业务拖累 日电子企业首季巨亏依旧

近期,包括夏普.索尼.松下.东芝等日本电子巨头相继公布了截止2013年3月31日的上一财年业绩数据,夏普.松下连续第二年巨额亏损,索尼业绩有所好转,但仍未能摆脱困境,综合财报情况看,电视业务仍是日本电子巨头的严重拖累.夏普再度创下历史最大亏损本周二,夏普公布了截止到今年3月31日的2012财年年报.财报显示其净销售额为4785.86亿日元, 同比增长0.9%,但仍净亏损5453亿日元,较上年同期的3760.76亿日元净亏损有所增加,创下新的历史最大亏损额.从公布的财报中可以看到,夏普去年的业绩也

东芝:核电业务巨亏导致公司"可持续经营"有大风险

两度推迟后,日本东芝公司(TOKYO: 6502 )终于在4月11日发布了2016财年前9个月(2016年4月至12月)的财报.东芝同时发出预警,尽管公司正在研究多项可改善财务状况的对策,但由于要应对美国核电子公司西屋电气产生的数十亿美元亏损及信用降级等问题,东芝的"可持续经营"能力仍存在重大疑问. 东芝公司于4月11日下午公布的财报显示,2016财年前三季度录得经营性亏损5762.77亿日元(约合52亿美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净亏损5325.12亿日元(约合48.2亿美元),当期

东芝压产能失败案例给中国企业什么警示

在那个物品还比较匮乏的年代,高品质的东芝家电成为很多中国人生活档次的标志.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个"日本制造"的代表性企业,现在前景越来越黯淡,甚至走到了崩溃的十字路口. 东芝的困境,从亏损数据就可以看出.根据估算,在2015财年,东芝将录得5500亿日元(约合45亿美元)的创纪录净亏损.为了求得生存,东芝将进行"解体式重建",大幅裁减业绩不佳的家电以及总公司员工,加上此前已裁减的半导体部门,总计裁员1.06万人,占到员工总数的四分之一. 对很多一辈子只在一个企业

中国企业的转型路径从数据整合开始

文章讲的是中国企业的转型路径从数据整合开始,在2012年美国<财富>杂志按营收进行排名的全球企业500强中,中国的企业已经占据了79席,仅次于美国的132席.<财富>杂志认为,未来中国上榜企业的数量还会继续增长,甚至会超越美国. 很多人都清楚地记得9年前联想集团收购IBM PC业务的情景,并把这桩交易比喻为"蛇吞象".然而在今天,中国企业并购海外大型企业的"蛇吞象"越来越多:浙江吉利集团收购德国沃尔沃汽车公司.中信证券收购里昂证券.大连万达集

华尔街拒绝中国企业IPO

IT时代周刊2012年第13期 中国企业赴美上市正处于冰封期,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亲自出面整治中国概念股,市场悲观情绪挥之不去. 上半年,中国企业仅有唯品会一家登陆美国证券市场,且是流血上市,而截至6月底,因股价长期低迷面临退市的企业却多达数十家.现金流告急的拉手网.神州租车在离上市只差临门一脚的情况下"急刹车",撤销IPO(首次公开募股)申请,迅雷.盛大文学等IPO"钉子户"则没了消息. 去年,中国概念股因诚信危机频遭做空机构"猎杀",

朱为众:中国企业未来30年

作者:朱为众 关键词:新财富:梅林原则:中国企业 以梅林原则展望中国企业未来30年 中国企业应当把改革开放前30年未能实现的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和品牌的目标列入下一个30年的愿景.按照梅林原则进行推演,要实现这一愿景,不仅需要每一家企业以创新为DNA,提升领导力,保持专注与全球视野,也需要改善整个社会的文化.教育环境. 品牌咨询公司Interbrand新近发布的2009年全球最佳品牌排行榜上,中国品牌依然缺席.为什么经过30年改革开放,中国强盛了,中国品牌仍未崛起?其实这并不奇怪,中国取得经济奇迹主

中国企业在美遭遇集体诉讼赴美上市遇寒潮

"去年下半年以来没有一家中国企业通过APO" ■新快报记者 张潇 "中国概念股"在美国遭遇的寒潮似乎仍在加重.昨日,沃特(中国)财务集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志浩在"2012年沃特金融峰会"启动仪式上向记者坦言,"现在不只是APO(融资型反向收购上市),中国企业即使想在美国IPO也难以成行."在中国企业的诚信危机之下,目前中国企业赴美上市融资已然进入冰封期.而截至今年8月底的数据显示,已有34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遭遇集体诉讼,

并购时代中国企业需要市场化选择

--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所长陈小洪 本报记者 马娟 北京报道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大鱼吃大鱼,小鱼吃大鱼,虾米吃大鱼. 显然,并购重组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做大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中国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战略取向. 近些年来,中国本土企业并购大戏频频,各行业的并购活跃度都大大增加,海外并购市场中也常现中国企业身影.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并购整合更是成为政府和企业的现实选择. 以国务院陆续出台的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为例,其中有九个明确提出了要扶持大企业.支持并购重组.据数据显示,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