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产品失败为什么这么多

大家都知道,互联网新产品的成功率是非常非常低的。不成功的产品可能会坚持几年,但是最后还是会化为粉末。相当于互联网新产品的存活率可能不足1%。

  讲这件事,应该先得对成功产品下一个定义:比如有独特的品牌价值,有相当大的用户量,以及可靠的盈利模式。能达到标准的不足1%,其他的其实都是炮灰。如此高失败是有以下的原因是:

  1、马太效应

  互联网的马太效应有两个强劲的发动机,第一是渠道的扁平化。

  相对传统行业对渠道的依赖性,互联网到达成本为零。你可能选择家门口的便利店,哪怕它买牛奶贵5毛钱,但比大超市少走15分钟路;然而到达任何一个网站都只需要输入网址——用户自然会选择他知道的最大,最好,最有名气的互联网产品,直至形成稳固的使用习惯。渠道差异带来的市场多元化在互联网上几乎不存在,大者恒大。

  第二个发动机是体验的单一性。人体有多种感官能力,对于互联网产品来说,大部分感知仅仅由脑补来完成,盯住小屏幕动动手指头就好。相对现实体验,由互联网而触动的身体感知是极为单调的(哪怕它很强烈)。简单点说,就是产品之间高度的同质化。什么“极致体验”都是自吹自擂,两款同类型App的差异,可能远小于岐山臊子面与重庆小面的口感区别,甚至是正宗重庆小面与上海改良版微辣重庆小面的区别。

  所以,互联网在同一需求领域注定只有极少数强大的生存者,而用户需求本身是有限的,可供开采的市场也是有限的。在泰坦尼克号上,坐不上救生艇的人哪怕抓住一块木板,最终也会在冰水中悲惨地死去。

  2、盈利单一

  这个问题在国外的情况略好,国内嘛,哈哈,情况大家都知道,互联网服务向用户收费的主要方式是多人游戏。这意味着小而美的个性化产品很难生存下去。盈利模式的单一,逼迫互联网产品必须做大,上规模,然后将巨大的流量变现。

  如果追求巨大的流量,自然只能切入大众化的需求市场,符合大众化的口味。那么可预见的是:红海欢迎您。在一片红海之中,又受到马太效应的影响,失败率高是完全符合逻辑的。活下来才是奇迹!

  3、孤军奋战

  传统行业的成熟之处在于,有着极其复杂的,各司其职的行业生态体系。在传统行业做一件事情,比如说,开一家面包店,你既不用自己动手刷墙,更不必去栽培麦子。只需要做好有着独特竞争力的一部分,剩下的都可以包给专业的团队去处理。

  然而互联网行业就不是这样了,任何新产品的推出,从策划到视觉,从研发到运营,从推广到销售,几乎都得自己大包大揽下来。内部分工越来越细,外援又大多靠不住。你可能有创新想法,研发未必跟得上;可能产品体验很赞,推广资源未必跟得上;可能运营强势,产品思路又不大清晰。总之,你得独自做好跨域的每个环节,每一个环节的落伍都有可能拖累整个项目。

  于是出现了一则悖论。

  一方面,马太效应驱赶新产品尽可能远离红海,去开拓新生市场;另一方面,新产品团队无法从行业生态中得到足够的帮助,必须向全能型发展,结果提高了创新的门槛。大而完备的组织会削弱创新的活力,可是更适合创新的小而精干的团队,多存在职能岗位上的短板。再加上国内市场并没有给小而美的产品留下活路……怪不得成功产品都要求扳着指头算“天时地利人和”,好像占卜谁家的祖坟沾染了王气。

  综上所述,互联网新产品的成功率是非常低的,可能不足1%。马太效应放大了成功者的光环,掩盖了炮灰们的悲号。这其实是一个赌局,每个人都在赌我就是那1%,就算今天不是,五年十年内我必然是那1%——嘿嘿,哪里有什么必然。最终大部分从业人员都是赌局上的输家。互联网行业聚集了最聪明,最勤奋的一部分人,有着公平的游戏规则,这个规则同时也注定了1%的存活几率。你的青春在这里耗尽,你的产品在这里凋零。

  生于这个梦想的时代,奇迹的时代,炮灰的时代。

  我以前特别悲观,现在还是特别悲观。大约在一年以前,就不再以“产品成功”为愿景,死了中彩的心。我希望能做出自己特别中意,还有许多人拍巴掌叫好的产品,给用户留下一些美好的体验。至于它能不能做大,变红,可以斜45度仰着头去幻想,但也并不作为紧咬下唇的人生目标来对待。总有一天你会明白,相比起每个人都有过的“改变世界”的悠长的梦,追求和装扮心爱产品的经历才是更真实的人生。

  作者:@纯银V

时间: 2024-11-05 16:04:23

互联网产品失败为什么这么多的相关文章

完整的互联网产品文案体系结构

文章描述:构建完善的互联网产品文案体系.   这是一个完整的互联网产品文案体系结构,这个体系贯穿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 有的看官可能会问: 1.你这个所谓的体系真的有用么? 答:产品本身就是由不同的体系构成的,除了文案还有价格体系.销售体系.UI设计规范.交互设计规范等等.所以这个文案体系的作用也正是为了产品良性发展做铺垫.如果产品的名称三天两头的改:如果产品都开始铺市场了,销售合同还没有拟好:如果客户买了你的产品之后,不会用或者遇到问题,可是没有客服支持.没有产品手册.没有产品帮助.产品不是

当产品死亡时,互联网产品设计的感触

文章描述:网络产品设计师不死. 网易科技专栏作家 郭建龙 百度有啊的死亡让我想起的不是那些所谓的决策者,而是它的设计师和开发者.这个团队才是付出努力最多.最辛苦,却最无奈的一群人. 当有啊的死讯到达时,曾经的有啊首席设计师东宝在网上发了一条微博,我跟着问了一句:你现在怎样了?什么心情? 他不到两分钟就给出了回答:我心情一般吧,但纵观这有啊最后的一段时间,明知走的是错误的路线,但已是身外人. 我再次问道:到底是哪个层次上出问题了?作为设计师,有没有一种无力感? 这次他再也没有回答. 也许我问得太没

互联网产品设计:澄清产品设计误区

文章描述:互联网产品设计:澄清产品设计误区. 内容提纲: 1.PM根本目标职责 2.澄清产品设计误区 3.SEO优化 4.互联网生态圈 5.课后作业 ========================= 一.PM根本目标职责 pm核心职责就是找到用户需求,并以最简单的方式传达: pm的两个能力:用专业的语言说不专业的事情:用不专业的语言说专业的事情(对老板们): 给团队希望:本来这个产品很多人都会说没前途没希望,但是你要如何激励你的团队人员,让他们觉得做这件事情是有希望的,当然你要真的认同才行:

交互设计体验:让移动互联网产品会说话

文章描述:偶然一次机会某款应用的提示窗口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发现很多产品在一些给用户的提示文字的设定上还存在这一些可以优化的空间,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这些. 最近几个月开始把很多注意力集中到移动互联网产品,才发现自己就快OUT了.好多新奇.好玩和实用的应用出现在手机上,看得我眼花缭乱.欣喜若狂.几乎每天都会找新的应用来体验,然后删掉做得最差的.通常情况下不管这款应用对于我个人来说是否有用途,只要产品本身做得不糟糕我都会留下,以至于手里这款才买3个月不到的安卓手机里面就装有近百款应用. 偶然一次机会某

研制开发互联网产品需要遵循的三条规律

近日和友人探讨有关于近年兴起的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这句口号于互联网兴起,却同样适用于当前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产品领域,并为大多数产品界同道所认同.随着在互联网 WEB2.0的逐渐成熟,用户对于互联网信息实时和分享的要求日益增多,并且在网站内容提供以及实际运作过程当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我们是愈发的知道在互联网中正所谓得用户者得天下. 作者混迹产品圈的十几年,个人感觉中国大部分公司表面认同这个观点,但是却不知道怎么去做,总之雷声大雨点小的居多,想起来的时候热闹一阵,之后就烟消云散.并不是他们没有

互联网产品交互事件分析

挖坟 交互设计(Interaction Design)产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1984年一次设计会议上,大名鼎鼎的英国交互设计师比尔·莫格里奇首次提出交互设计这个概念,作为一门关注交互体验的新学科而存在并发展到今天,他一开始给它命名为"软面(Soft Face)",由于这个名字容易让人想起和当时流行的玩具"椰菜娃娃(Cabbage Patch doll)",他后来把它更名为"Interaction Design"――交互设计. 思考 交互设计是

《伟大的小细节:互联网产品设计中的微创新思维》——1.2 “细节决定成败”还是“大行不顾细谨”

1.2 "细节决定成败"还是"大行不顾细谨" -准确定位细节创新的价值 关于细节创新对企业的价值,有着截然不同的两派看法.一派认为,细节创新是决定成败的基石,优秀与拙劣是通过细节区分出来的,只有通过大量细节创新去积累优势,才能最终赢得整体战略层面的成功,这就是"细节决定成败"派:另一派则认为,细节终究只是细节,细节创新带来的价值有限,决定成败的还是那些关键的创新点,只要把握好关键创新点就能成功,这就是"大行不顾细谨"派.两派看

互联网产品的未来趋势

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一次生产力的革命,都是优化人类的交流,交通和提高时间的密度为目的.互联网的革命也不例外,如今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人们的科学技术全面突破,也产生了很多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优秀产品,这些产品在某种程度上也改变了世界.现在子超就来给大家解析一下未来互联网产品的诞生逻辑,让更多的小伙伴们可以更好的掌握互联网产品的未来趋势. 过去的记忆 回顾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计算机的编程语言从C语言开始,到C++,到最近的go语言,不断地进化,趋势是Code越来越接近人的方面,Code是从计算机端向人端的

尝试做一款互联网产品应该做什么

投身互联网行业,经营日久之后,我想很多做产品经理或产品设计的朋友都会有像我一样的想法,那就是自己做一个成功的互联网产品.但想法归想法,机遇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任何想法都需要去尝试摸索了之后才能看到其中的问题,才会发现其实创业真的很难,很多时候我们都只看到别人创业成功之后的风光,却忽略了其创业过程的艰辛.近段时间,互联网创业的风浪也十分的高,各种风投.资本.创业培训等,都一阵阵的刮向了互联网行业,各种互联网产品也层出不穷.大家都在创业了,我们还在等什么,可以开始准备起来了,呵呵,我的意思是准备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