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课堂笔记(5)存储管理

1、存储管理使用的基本概念

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

在具有地址变换机构的计算机中,允许程序中编排的地址和信息实际存放在内存中的地址有所不同。前者叫逻辑(相对)地址,后者叫物理(绝对)地址。

重定位:将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

虚拟存储管理

虚存是由操作系统调度,采用内外存的交换技术,各道程序在必需使用时调入内存,不用的调出内存,这样好象内存容量不受限制。

虚存的特点:

(1)虚存容量不是无限的,极端情况受内存和外存可利用的总容量限制;

(2)虚存容量还受计算机总线地址结构限制;

(3)速度和容量的“时空”矛盾,虛存量的“扩大”是以牺牲CPU工作时间以及内外存交换时间为代价的。

存储管理的目的及功能

目的是方便用户,提高内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内存共享。

功能主要有内存的分配和管理、内存的扩充技术、内存保护技术

2、分区分配存储管理

分为固定分区、可变分区、可重定位分区、多重分区。

内存“扩充”技术:

交换:由操作系统做,用户不知道。

覆盖:由用户控制,操作系统提供覆盖机制。

内存保护技术:

--保护系统工作区和用户作业区,特别是如何防止系统区被破坏。方法有存储保护键、界限寄存器

3、请求页式存储管理

(1)页式存储管理实现原理

基于程序在运行时不需要一开始都装入内存(局部性原理),更不应该把最近较长一段时间内不用的程序装入内存。

(2)页表的作用是将逻辑页号转换为物理块号。

(3)页面淘汰算法

先进先出算法(FIFO)、循环检测法、最近最少使用页面先淘汰(LRU)、最不经常使用的页面先淘汰(LFU)、最近没有使用页面先淘汰(NUR)、最优淘汰算法(OPT)等。

(4)页式存储管理的优、缺点

优点:

虛存量大,适合多道程序运行,用户不必担心内存不够的调度操作;

内存利用率高,不常用的页面尽量不留在内存;

不要求作业连续存放,有效地解决了“碎片”问题。与分区式相比,不需移动作业;与多重分区比,无零星碎片产生。

缺点:

要处理页面中断、缺页中断处理等,系统开销较大;

有可能产生“抖动”;

地址变换机构复杂,为提高速度采用硬件实现,增加了机器成本。

4、段式、段页式存储管理

段式、页式存储管理的对比。

段页式存储管理特点:

每一段分若干页,再按页式管理,页间不要求连续;

用分段方法分配管理作业,用分页方法分配管理内存;

兼有段式和页式管理的优点,系统复杂和开销增大,一般在大型机器上才使用。

时间: 2024-09-13 18:02:41

操作系统课堂笔记(5)存储管理的相关文章

操作系统课堂笔记(1)概述

1 . 计算机系统的概观 (1)手动.机械和电动计算机 中国:算筹.算珠. 1617年 苏格兰:计算尺. 1624年 海德堡大学:第一台具有四则运算功能的计算器. 1673年 莱布尼茨 建造了一台具有四则运算功能的机械计算机器. 1884年 美国工程师 赫尔曼·霍勒雷斯 制造了第一台电动计算机. ... (2)数字电子计算机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年以后) (3)电子计算机分类: 模拟计算机: 优点:

操作系统课堂笔记(2)操作系统的硬件环境之存储系统

支持OS运行硬件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 作业必须把它的程序和数据存放在内存中才能运行 操作系统本身也要存放在内存中并运行 多道程系统中,若干个程序和相关的数据要放入内存 →→操作系统要管理.保护程序和数据,使它们不至于受到破坏 1.存储器的层次结构 存储系统设计三个问题:          容量.速度和成本 存储访问局部性原理 提高存储系统性能的关键:     程序存储访问局部性原理 程序执行时,有很多循环和子程序调用,一旦进入这样的程序段,就会重复存取相同的指令集合 对数据存取也有局部性,在较短

操作系统课堂笔记(2)操作系统的硬件环境之中央处理器

专门设计了一系列基本机制: - 具有特权级别的处理器状态,能在不同特权级运行的各种特权指令 - 硬件机制使得OS可以和普通程序隔离, 实现保护和控制 1.CPU的构成与基本工作方式 处理器由运算器.控制器.一系列的寄存器以及高速缓存构成 运算器实现指令中的算术和逻辑运算,是计算机计算的核心 控制器负责控制程序运行的流程,包括取指令.维护CPU状态.CPU与内存的交互等等 处理器中的寄存器 寄存器提供了一定的存储能力,速度比主存快得多,造价高,容量一般都很小 两类寄存器: 用户可见寄存器,高级语言

操作系统课堂笔记(7)设备管理

1.设备管理的任务和功能 设备管理的任务 (1)按用户需求提出的要求接入外部设备,系统按一定算法分配和管理控制,而用户不必关心设备的实际地址和控制指令: (2)尽量提高输入输出设备的利用率,例如发挥主机与外设以及外设与外设之间的真正并行工作能力. 设备管理的功能 (1)分配设备 (2)控制和实现真正的输入输出操作 (3)对输入输出缓冲区进行管理 (4)在一些较大系统中实现虚拟设备技术 2.外部设备分类 (1)按系统和用户分:系统设备.用户设备 (2)按输入输出传送方式分(UNIX或Linux操作

操作系统课堂笔记(4)进程管理之多道程序设计和进程

4.1多道程序设计 4.1.1程序的顺序执行:一个具有独立功能的程序独占CPU直到得到最终结果的过程 程序的顺序执行的特点: 1) 顺序性:严格按顺序执行,一一对应 2) 封闭性:结果只能取决于程序本身 3)程序执行结果的确定性:与时间无关 4) 可再观性:不同时间执行,输入相同则结果相同 4.1.2多道程序设计中程序执行环境的变化 1.多道程序设计技术的引入 并发:单CPU,按给定的时间片交替的在处理机上运行:多CPU:并发程序在各自处理机上运行. 根本目的: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 衡量系统效率的

操作系统课堂笔记(6)文件管理

1.文件管理任务与功能 任务:把存储.检索.共享和保护文件的手段,提供给操作系统本身和用户,以达到方便用户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的. 功能: ---分配与管理外存 ---提供合适的存储方法 ---文件共享.保护,解决命名冲突 文件组织结构:文件.文件元素.文件系统 文件系统 = 文件管理程序(文件和目录的集合)+ 它所管理的全部文件: 文件系统是用户与外存的接口: 为用户提供统一方法(以数据记录的逻辑单位),访问存储在物理介质上的信息. 2.文件分类 (1)按文件性质与用途分:系统文件.库文件.用

操作系统课堂笔记(3)用户接口和作业管理

用户与操作系统的接口 1.作业级接口 用于作业控制.用户通过键盘输入或在作业中发出一系列命令,告诉操作系统执行哪些操作.1)联机作业控制方式的接口  2)脱机作业控制方式的接口 2.程序级接口 系统为用户在程序一级提供相关服务而设置的. 典型的作业控制过程: 1)编译  2)连接装配  3)运行 批处理系统的作业管理    作业控制块:批处理作业存在标志,其中保存有系统对于作业进行管理所需要的全部信息,它们被保存于磁盘区域中. 作业表:每个作业有一个作业控制块,所有的作业JCB构成一个表. 批处

操作系统课堂笔记(3)SPOOLing系统工作原理与系统调用

SPOOLing系统工作原理 含义: 同时的外围设备联机操作(假脱机技术) 包括: –输入程序模块(预输入进程) –作业调度程序(作业调度进程) –作业控制程序(作业控制进程) –输出程序模块(缓输出进程) •作业执行前用慢速设备将作业预先输入到后援存储器(如磁盘.磁鼓,称为输入井)中,称为预输入 •作业运行中,当要使用数据时,直接从输入井中取出 •作业运行中,需要输出数据时,不必直接启动外部设备输出数据,只需将这些数据写入输出井中 •作业全部运行完毕,再从外部设备输出全部数据和信息,称为缓输出

操作系统课堂笔记(4)进程管理之进程同步与互斥

4.3进程同步与互斥 4.3.1进程间的相互作用 1.分类: 1)相关进程和无关进程(即在逻辑上是否相关) 2)与时间有关的错误 2.进程的同步 进程同步是指进程间一种直接的协同工作关系,是一些进程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进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构成进程的同步. 3.进程的互斥 (1)进程互斥 某些资源一次只能为一个进程服务,因此各进程间互斥使用这些资源,进程间的这种关系是进程的互斥.进程间的间接相互作用构成进程互斥. (2)临界区 系统中一些资源一次只允许一个进程使用.这类资源称为临界区资源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