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青少年社会服务中心最近发布的">未成年人涉及网络的几份调查报告,本人看了以后发表一些观点:
第一份报告显示说明:父母、教师对未成年人上网的态度存在差异;未成年人、父母、教师,都认为对于上网的未成年人应采取最合理的态度和措施是“给予必要指导”,三类群体选择这一选项的比例都超过80%,“不加任何限制”和“随时严密监控”的方式得不到大多数人的认同。报告调查显示,对于较为合理的触网年龄,父母和教师认为最合适的是高中时候,选择这一选项的比例分别有28.2%和31.4%,当然也有24.5%的父母表示高中毕业前上网都不合适,而教师中的这一比例也有21%.与此同时,未成年人则希望能够早些接触网络,他们认为最合适的开始时间是在初中,选择比例达到30.5%.对于在网吧上网,无论父母和教师,还是未成年人自身,都持否定态度,只有不到10%的未成年人认为网吧的环境适合于未成年人,而认为不合适的比例高达72.2%.教师和父母认为不适合的比例更高,分别达到89.4%和87.2%.
周新宁认为,互联网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其代表着科技的进步,打开窗户有新鲜空气进来的同时也会有蚊子;对于未成年人接触网络,针对上面的报告,个人认为未成年人及早接触网络利大于弊;但是未成年人接触网络必须经老师或者家长给予必要正确的指导,这种指导必须当作一门课程来学习指导,这样更有利于青少年全面发展与成长;在网吧上网,对于未成年来说,个人认为这样的上网环境远不合适未成年人,禁止未成年人网吧上网是很有必要;
第二份报告中调查显示,未成年人网上聊天现象普遍。一般一周左右上网与人聊天一次的排在首位,比例为37.69%;其次是半周左右上网与人聊天一次的,比例为15.66%;半个月左右上网与人聊一次天的比例为10.55%;平均一个月或数月才上网聊天一次的比例为12.51%,其中数月才聊天一次的占7.02%;有11.01%的未成年人以前聊过,但是现在不聊了。每天都上网聊天的超过总人数的10%,其中一天上网聊天数次的比例为3%.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很多未成年人接触网络聊天频率也不算很高,主要的还是以学习为主,但也可以看出多数未成年人都有不同年龄段的接触了网络,限制未成年人上网是一种不可取的办法,应该重视未成年人上网,给予正确的引导,这样才可以让未成年人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利用现代科技进步的技术;
第三份报告中显示,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比例过高:占总数的73.1%,没有玩过的相对较少,占总数的25.6%。在没有玩过网游的未成年中,表示自己不太想玩和极不想玩的人分别占总人数的41.5%和22.22%,表示一般的占27.73%。调查显示,从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的频度来看,一周左右玩一次网络游戏的人所占比例最多,达到总人数的36.51%;以半月、一月和数月时间段为周期的人超过40.44%,其中数月才玩一次网络游戏的比例为20.25%;而每天都玩网络游戏的共占8.81%,其中一天数次的占3.9%。此次调查对象为全国9岁至16岁未成年人及其家长、教师,共发放问卷7700份。
第四份调查显示,未成年人中有过网恋的或正在进行网恋的共有7.49%,其中“以前有过,现在没有了”的人占4.83%,而现在正经历“网恋”的有2.66%的人,虽然没有经历过但是想有这种经历的也有3.27%,明确表示“现在没有,也不想有”的人很多,比例为88.98%.
在未成年人看来,“网恋”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很值得怀疑,只有2.47%的人认为“网恋”非常真实可信,4.60%的人认为“网恋”比较真实可信,而对“网恋”表示不信任的占总人数的59.5%.另据调查显示,上网的未成年人中57.8%表示自己通过网络结交了一些朋友,41.7%表示没有结交过。但多数上网的未成年人都表示不愿在现实中见到网友,只有17.9%的上网未成年人在现实中与网友见过面,有13.6%表示“想见但没见过面”,而“没见过面也不想见”的比例达68.4%.
从后面的两份报告可以看出,未成年人接触网络,目前在中国多是家庭来说还未能给予正确的引导,对此周新宁认为,网络已经普及家庭,把网络列入义务教育,成为一门课程教育很有必要,让更多的未成年人接受正规的网络观教育,而不是一味着任由他们自己接触网络,现众多的家庭父母因工作繁忙而没有时间顾及孩子,在监管指导方面有着种种困难,因此把网络教育列入义务教育是现代社会必须行走的路线。这样更能正确全面、培养未成年人对网络运用,而绝非被网络迷惑,丢失方向。(作者:周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