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保险路径初显 大数据推动创新

自“三马”联合成立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至今整整一年,在监管层强制叫停和市场需求的主动淘汰下,国内互联网保险市场也从沾边互联网即称“创新”的盲目发展,到路径渐渐清晰——锁定基于互联网交易、支付、物流等场景下的保险需求。

基于互联网场景下的需求

退货运费险的爆发并非保险公司唯一的收获,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群聚效应给其他新生险种也带来极大的想象空间。

如众安保险此前推出的众乐宝、参聚险等保证金保险,是针对电商消保环节的保证金问题,用于替代保证金缴纳而推出的一款保险服务产品。卖家在“双十一”参加聚划算,按照聚划算平台保证金规则,百万以上销售额意味着支付宝账户要冻结50万元的资金,投保参聚险支出保费1500元(费率0.3%)可以释放该笔冻结资金。

众安保险披露的“双十一”当日交易数据显示,其当天保单量突破1.5亿件,保费1亿元,是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3.6亿元保费总额的28%,件均保费仅为0.67元。

众安保险2013年年报显示,期内贡献保费的主要险种为退货运费险和消保金保证金,后者实现的保费在其保险业务收入中占比接近21%,而赔付支出占比仅为该产品保费收入的约1.8%。与传统的退货运费险相比,消保金保证金的赔付支出相对更小,意味着盈利潜力也较大。

在淘宝保险频道的月度销量排行榜上,平安的支付宝网银损失/被盗保险在财产险的分类中排名榜首。保额5万元的最低保费支出10元,保额10万元/20万元/50万元保额对应保费金额分别为18元、30元、65元,该保险销售至今累计售出7万余件,计算保费已超百万。销量第二的是平安的个人账户资金安全保险,最高保额100万元。

平安相关人士称:“个人资金保障险是跟网购联系最密切的险种。”据了解,平安还在“双十一”期间在其微信平台赠送平安防盗刷保险,保险金额5万元,保障期限3个月,以更好地让受众了解到个人资金保障险。

财险业务呈现多种可能性

仅个人参与网购的过程中,不断衍生的保险需求就充满想象空间。

如网购床品、毛衣、鞋子、旅行箱,鉴定商品填充物成分、甲醛检测、皮革鉴定等,可投保商品质量保证险,由第三方机构提供质量专业鉴定。据了解,平安、太保两家保险公司提供此类家纺商品质量鉴定保险,保费标准为订单价格的0.3%。

平安财险还提供汽车配件安装服务保险。网购汽车零配件时搭配汽车配件安装服务保险,可享受自安装日起提供90天的相关责任保障:小保养服务保险为发动机提供1万元保障,保费69元;轮胎安装服务保险为单只轮胎保额2000元,保费39元;雨刷安装服务保险提供最高200元的安装责任保险,保费9元。此外,网购3C数码类商品、家电产品可投保一年期全国保修费用保险、一年期意外损害保险,同时增加了超出原厂保修范围的售后服务。

在物流环节,商品的丢失和损坏早已在互联网保险的设想当中。仅在退货环节的费用问题上,除了退货运费险,目前还有的COD(货到付款)拒签险则是针对卖家的专属保障。若商品被拒签,双倍运费赔付给卖家,根据历史拒签率水平,收取每笔0.7元~4.5元不等的保费。

针对小微金融衍生出的信用保证保险也是一大亮点。据悉,招财宝用户可基于自己在平台持有的指定理财资产数据发布借款申请,同属阿里旗下的众安保险承保了招财宝变现借款保证险,为所有招财宝用户提供变现借款保证保险,保障借款人本息安全。

如今看来,财产险业务在互联网保险的起跑线展示了更多的可能性。华泰财险最新透露的电商五大发展方向为:基于网络购物的险种;基于旅行出游类险种;针对手机开发的险种,如碎屏、数据丢失等;针对高净值人群的医疗和娱乐性险种;最后是未来要开拓个人消费金融、信用类保险产品。

相较财产险的多元化路径,寿险业务则以碎片化的重疾险迎合这一新型市场需求。如淘宝保险创新汇一款高发癌症专属保险针对6种癌症,为18岁到50岁的投保人提供每份1万元的保额,保障期间1年,保费最低5.2元。业内人士指出,“传统的人寿保险产品组合往往追求的是保障多而全,条款通俗化、产品碎片化,也更加符合目前的互联网发展趋势。”

(责任编辑:mengyishan)

时间: 2024-10-22 17:49:15

互联网保险路径初显 大数据推动创新的相关文章

保监会完善互联网保险监管 拟加强大数据运用

5月7日,中国保监会发布<中国保监会关于弥补监管短板构建严密有效保险监管体系的通知>,指出各级保险监管部门要针对现存问题,要加快补齐制度短板:要提升新型业务监管水平:研究完善互联网保险监管和风险防范有关机制,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支持行业运用互联网技术创新产品.服务和模式. 网贷之家此前报道,4月23日,保监会下发<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业风险防控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要加强新型保险业务风险防控,要求保险公司重点防范信用保证保险.互联网保险等新型业务的风险. 在上述通知中,保

大数据推动、可持续运营 宁家骏谈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路径

有数据表明,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城镇化指数已经超过了50%,飞快建设的城市化道路势必伴随着一些以往很少遇到的问题,也就是俗称的"城市病",在此背景下,各方一致认为以信息化的手段推动城市建设是一条可行的道路,这也是智慧城市建设背后的内在逻辑.因此,从2012年起,中国开始进入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 然而智慧城市如火如荼的建设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例如重技术轻服务,一些城市盲目跟风没有明确目标,协调不够.各自为政.体制机制缺乏创新.智慧城市的建设没有放在城市本身的落脚点上,

谢文:大数据推动新变革

在2009年甲型H1N1流感爆发的前几周,谷歌公司的工程师们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令公共卫生官员和计算机科学家感到震惊的文章,声称谷歌能够预测冬季流感的传播--不仅能预测到全美范围的传播,甚至可以将流感传染目标锁定到地区和州. 原来,谷歌是通过观察人们在网上的搜索记录来完成这个预测的.在流感爆发后,谷歌发现与流感这个关键词相关的搜索量也出现了爆发性的增长.每天,谷歌都会收到来自全球超过30亿条的搜索指令.在如此庞大的数据资源支撑和帮助下,谷歌通过对搜索相关性的分析做出了准确的预测. 这是去

大数据推动新变革

大数据正在贯穿从宏观社会到中微观市场的影响,中国要跟进,还得从打破信息壁垒与体制封闭开始. 在2009年甲型H1N1流感爆发的前几周,谷歌公司的工程师们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令公共卫生官员和计算机科学家感到震惊的文章,声称谷歌能够预测冬季流感的传播--不仅能预测到全美范围的传播,甚至可以将流感传染目标锁定到地区和州. 原来,谷歌是通过观察人们在网上的搜索记录来完成这个预测的.在流感爆发后,谷歌发现与流感这个关键词相关的搜索量也出现了爆发性的增长.每天,谷歌都会收到来自全球超过30亿条的搜索

大数据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AI+X将实现人工智能生活化

数据猿报道,人类对人工智能一直非常着迷,好莱坞给大众塑造了众多未来世界的场景,却也使人工智能被过度神化而给人一种可望不可及的距离感,事实上,人工智能已经悄然走进了我们的生活.4月22日,旷视科技(Face++)在北京举办了一场"AI+X"极客沙龙,对人工智能产业化现状以及可应用方向进行了实例分析和解读. 拐点将至 未来已来 人们对人工智能是苛刻的:不是抱有过高的要求--认为只有达到科幻电影和小说中的可以超越人类的强人工智能才算真正的智能;就是吹毛求疵--对扫地机器人自杀式的碰撞和语音机

大数据推动信息安全产品更智慧

文章讲的是大数据推动信息安全产品更智慧,2013年最热门的科技词汇非"大数据"莫属,其相关书籍长期霸占各大畅销书排行榜,人们对于大数据给出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大数据所带来的新思想,正在逐步渗透进每一个行业,改变着我们每一个人作为数据创造者的思维方式.大数据问世之前,正是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快速发展的时期,而随着智能终端.数字城市等信息体的普及和大范围建设,任何人任何时刻在任何地点都在产生数据,全球数据量出现爆炸式增长,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大数据的出现为信息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

大数据推动SIVA营销新理论

在碎片化时代产生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14294.html">的大数据里,如何精准抓住来自消费者有价值的信息,满足相应的需求,是目前整个营销行业的议题. 根据IBM的一项研究,一天之中互联网产生的全部内容可以刻满1.68亿张DVD,整个人类文明历史获得的全部数据中90%都是过去两年内产生的.到2020年前世界产生的数据规模将达到今天44倍. 从4P到4C .从4C到SIVA 11月1日,整合营销概念及4R理论的提出者.来自美国西北大

张先民:大数据推动中间件的普及

行业研究公司IDC根据一年内所有创建,复制和使用的数字数据进行统计测算后,预测称大数据在2010年到2020年期间将实现50倍的增长.当今的企业不仅要关注如何存储浩如烟海的数据,还在不断努力的去分析数据.他们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跟得上数据的数量和种类不断更新和增长的速度. 业务的运转需要依靠数据,但是大数据所涉及的数据集是如此的庞大和复杂,以致于数据的存储和使用变得异常繁琐.从可预见的未来来看,企业用户将继续依赖专为大数据应用软件而设计的基础架构来保证可靠的运行和无缝的扩展,以便与数据产生和传输

红帽张先民:大数据推动中间件的普及

本文讲的是红帽张先民:大数据推动中间件的普及,行业研究公司IDC根据一年内所有创建,复制和使用的数字数据进行统计测算后,预测称大数据在2010年到2020年期间将实现50倍的增长.当今的企业不仅要关注如何存储浩如烟海的数据,还在不断努力的去分析数据.他们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跟得上数据的数量和种类不断更新和增长的速度. 业务的运转需要依靠数据,但是大数据所涉及的数据集是如此的庞大和复杂,以致于数据的存储和使用变得异常繁琐.从可预见的未来来看,企业用户将继续依赖专为大数据应用软件而设计的基础架构来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