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5人榜中宁高宁、王建宙、徐乐江等央企大佬的“老板”,李荣融在国资委六年间表现出了惊人的头脑清晰与意志坚定,颇具“隐形影响力”。 2009年掀起高潮的“国进民退”,又一次把国资委跟李荣融推向了风口浪尖 文 | 本刊特约记者 康怡 两年前的一个夜晚,李荣融辗转难眠,白天看到的一篇评论《央企为什么这么“红”》让他非常郁闷,“我想不明白,为什么国企搞不好的时候你们骂我,现在我们国企搞好了你们还是骂呢?” 彼时,国务院国资委刚刚公布了央企年度成绩单——从2003年国资委成立起,央企销售收入与利润连续三年攀升。本以为如此出色的表现,足以为国资委与央企赢得掌声,可李荣融没想到,收获的还是骂声。“那天晚上我一直睡不着,我想起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首歌,你要是问我央企为什么这么红,那就是因为我们中央企业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因为我们的工作和努力,所以央企搞好了。”李荣融说。 虽然在国资委成立的6年里,质疑声和骂声始终伴随着李荣融,压力和郁闷对他而言根本就是家常便饭,但是,作为中国企业“国家队”的“总教练”,作为高达5.5万亿国企资产(截至2008年底中央企业统计数字)的“看家人”,李荣融对国有企业做大做强的信仰和梦想从来没有动摇过。这位共产党员,是“国企强则国强”的坚定信奉者。他的梦想是终有一天,在世界500强的榜单上,能有50家来自中国。而且他相信,能实现这个梦想的,主要靠中国的国有企业。 进退之辩 在国资委最近公布的2009年前十个月央企的成绩单中,中央企业在2009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98289亿元,同比下降0.4%,降幅比1-9月缩小2.5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利润6337.8亿元,同比下降6%,降幅比1-9月缩小7.7个百分点;已交税费总额9305.2亿元,
同比增长9.5%。 与2007年以前相比,这样的成绩当然算不上炫目,但在全球金融危机刚刚扫过的背景下,它已然超出了李荣融以及外界的预期。在2008年那个可怕的冬天,李荣融曾做好了最坏的打算,预备着国资委成立以来央企积累的所有荣光,被这场危机付之一炬。在2008年的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荣融说,“央企目前最大的问题不是要不要‘走出去’,而是能不能‘过得去’。” 很难说是因为全球经济的冬天太短,还是中国经济的春天太强大,总之,央企的复苏来得远比想像的早。在2009年4月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李荣融就带来了央企走出底谷的消息。 然而,就像中央企业每年漂亮的成绩单都没有换来掌声一样,2009年,率先复苏的央企收获的仍然不是赞赏和表扬,而是一顶“国进民退”的帽子。这顶帽子在国资委成立的六年来,一直压在李荣融的头上,而在2009年,它显得尤为晃眼。与前些年社会舆论对“国进民退”的批判有别,这次,一个新的有力论据会被经常提起:中国政府刺激经济复苏的4万亿资金,绝大部分落在了央企身上。在冬天里“穿上棉袄”的央企,在扩张的道路上远远把民企甩在身后。中粮入股蒙牛、宝钢入主宁钢、中国建材横扫水泥行业、山西煤炭行业大整合,甚至“央企地王”的出现,都强化了这一命题。 对此,李荣融并不认可。2009年8月,在为广州的党政干部和企业负责人所做的题为“遵循企业发展规律,推动国有企业科学发展”的专题报告会上,他回应道:“中国现在并没有出现‘国进民退’的现象。这是因为国企、民企都在竞争中共同发展,而不是说‘有我没有你,有你没有我’。我相信,民营经济还会做大做强,但客观地讲,它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中间会有些矛盾。”为此他还特别提出,在这一轮的并购整合大潮中,也欢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对央企进行重组并购。 不仅“大老板”李荣融,其辖下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也坚决不同意这种提法,甚至比李表现更激愤。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反问:“国企卖了,说我们‘贱卖国有资产’,买东西又成了‘国进民退’,到底让我们怎样做才对?”(详见本期《宁高宁:告别“摩根时代”》)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不久前也对《中国企业家》表示,“什么国进民退啊,我说这个问题本身就不成立。中国大型企业在前进,央企也由于投资者和股民的参加,进一步多元化,进一步走向市场。央企收购一些中小企业来进一步扩大它的实力,有资本的融合,也有企业组织的融合。这是一个双向进步。” 与“国进民退”现象交映的另一个现象是“央进地退”——这场不涉及所有制性质变化的整合风暴事实上来得更猛烈和持久。除了几个国资势力强大的中心城市外,地方政府都在竭尽所能抱紧央企这棵大树。 地方政府之所以如此选择,逻辑很简单:首先国企改制是政府必须要做的工作,接下来的问题是“卖给谁”:把国有企业卖给民营企业或者管理层,弄不好就被会扣上一个国有资产流失的大帽子;卖给外资,则要承受损害国家经济安全的指责。而卖给中央企业,就像是从一个口袋转进另外一个口袋,税收、就业——这两个地方政府最在意的“收益”没有流失,何乐而不为呢? 有分析人士指出,“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个在国资委成立之初就被作为引导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指挥棒”,现在已经失灵。特别是央企,“只进不退、有所为没有不为”,是对现状更加贴切的描述。 接近国资委的一位专家曾向《中国企业家》透露,2003年成立以来,国资委就一直在考虑出台一个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路线图:哪些行业进,哪些行业退。但是因为过于敏感,至今未有定案。 关于“进退之道”,国资委曾有过说法。2006年底,李荣融就曾放出过一个探测气球,即网络上流传甚广的“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等7大行业由国资绝对控制。这一提法出炉后,即遭遇舆论强烈炮轰:这是在强化垄断,与打破垄断的市场化改革方向相悖。后来,该说法在国资委被淡化处理,至今未有公开文件面世。 “国进”其势难挡,那么民企收购央企,有没有可能? 对此,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有一番比较客观的说法:“总体上讲中国的民营企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即家族企业阶段。家族企业经营中小企业效率很高,但经营大企业在企业文化、管理、决策机制等方面存在差距。因此现阶段,把国有大企业退给民营企业风险很大。” 在事实层面,国资委成立之初央企的数量为196家,截至目前减到了132家。这64家央企的退出,没有一家是通过卖给民企或者外企实现的,大部分是央企之间的内部整合。 风雨六年 其实,国资进退与否,如何进退,在李荣融心中,并无纠结。 在国资系统内,都非常熟悉李荣融的两个著名说法,“企业能不能搞好与所有制没有关系”;“遵循企业发展规律,国有企业一定能搞好”。 就连宁高宁这样有过西方求学经历的央企领导人对此也笃信不疑。“我在国企呆了20多年,国企的许多进步到目前为止外界并不了解,到现在,必须把国企当企业看。如果到今天还去纠缠国企是不是企业,社会也太不进步了!” 他们的观点所隐含的推论是:既然国有企业是企业,那么争论“谁进谁退”还有什么意义呢? 当然,事实层面也带给他们底气:国资委成立六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新一轮增长周期,国有企业业绩水涨船高、全面飘红。 2003年初以“特设机构”身份成立的国资委,被国务院赋予的职能包括: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及实现国有经济的布局调整等。 六年之后回头望去,在国资委肩负的这几项任务中,李荣融完成最出色就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中央企业国有资产从2003年的约2万亿,增加到了目前的5.5万亿,翻了一倍多。在2005年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李荣融曾得意地透露:“总理对国资委的工作很满意,总理只是要求要保值,从没对我说过要求增值多少,但我们的央企资产已经增值了这么多。” 如果像外界所言,把中央企业取得的如此恢宏的成绩仅仅归结为“天时”(经济周期)、“地利”(垄断),对国资委和李荣融来说,显然不公。 六年来,李荣融在推进央企业绩考核、集中主业、人事制度改革(面向全球招聘央企高管)、公司治理(引进独立董事、职工董事)、规范产权改革乃至国有经济的整合重组等方面,都有突出表现。央企业绩的高扬与这些基础建设有着重要的关系。 《中国企业家》接触过的央企负责人曾经评价,如果要总结国资委成立给央企带来了什么,那么最大的变化就是让他们有了业绩的观念。“不达到行业前三名,就走人。”李荣融的这句话一直是央企大佬们身上背负的十字架。 业绩导向之下,一些没有“垄断”色彩的二线央企(国资委掌管的央企在内部分为两个层级,55家特大型央企的领导是副部级,由中组部任命,其余的由国资委管理)在这六年迅速成长起来,比如中钢、中国建材、中煤科工等。 即便是备受指摘、进退失据的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很多人也忽视了李荣融和国资委的积极贡献。从国资委成立开始,李荣融就力推央企之间的合并整合,2006年更公开提出到2010年将央企数量减少到80—100家的目标。对国有企业来说,“管的少,才能管的好。”李荣融所做的央企内部重组整合工作,虽然缺少了产权改革的终极价值,但却是无法跳跃的一步。 根据全球范围内的经验,许多国家的国有企业改革都经历了三步走:第一步、商业化,即国有企业剥离政策职能,与其它所有制企业平等竞争;第二步、公司化,即建立起规范的董事会与现代企业制度;第三步、民营化,即产权改革。 对中国而言,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许我们不能用理想化的目标来苛求今人。 信仰和梦想 央企在2009年的荣光,足以成为65岁的李荣融职业生涯的一个圆满“句点”。 从一家地方国有工厂的工人,一步步走到几十亿央企资产“掌门人”的李荣融,对国有企业的信心从未动摇。 人怎么信仰,就怎么生活。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说,她一生中看到身边很多人因为信念动摇而痛苦不堪,内心挣扎,但她却从来没有对自己的信仰有过丝毫怀疑。所以,在撒切尔刚担任保守党主席,党内为了她能赢得首相大选,设计了一条“中间派”姿态的竞选纲领,而彼时年轻气盛的撒切尔从自己的手提包里拿出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啪”地摔在桌上,对同僚说:“我不要走什么中间路线,这才是我要走的路!” 正是以如此信仰和勇气,撒切尔掀起了20世纪80年代初席卷全球、影响深远的私有化浪潮。 作为数万亿国资“掌门人”的李荣融,虽然权力和地位难比撒切尔,却同样拥有无比坚定的信仰和勇气。当然他所信奉的理念,与“铁娘子”截然相反。 李荣融一再对外表白国企商业性质的单纯。在央企赴海外并购屡屡受挫时,李荣融在某次央企负责人大会上说,他非常想去美国的国会介绍和解释中国国有企业的真实状况,他希望在全世界范围内求得人们对中国国有企业的理解和认同。 通过这样的信念,李荣融深刻影响着六年来中国国企改革发展的进程。李荣融刚刚上任的时候,很多人都替他捏一把汗。中央企业每年都要开两次负责人会议,面对台下云集的经验老到的、与他级别相同或接近的企业家,大企业实战经验相对缺乏的李荣融必须保持镇定、从容。“他们中很多人都能给我上课。”李荣融自己也承认。如果不是拥有简单的、坚定的信念,很难让这些央企大佬们服气,遑论推动央企的合并重组了。 不过,在他任期即将结束的时候,李荣融已经没有机会看到其梦想的全部实现——迄今为止,跻身全球500强的中国企业才20多家,离50家的目标还有相当距离,而且它们不都是国企。 从2003年至今,在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中,李荣融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如果说现在还是褒贬不一的话,也许只有等待历史去解答。 李荣融心中的偶像是俄罗斯总理普京,“只有普京这样的强人,才能够应对俄罗斯私有化之后的那种局面,没有这样的强人的话,我们必须要稳妥地进行改革。”
国企教父李荣融
时间: 2024-09-23 19:02:52
国企教父李荣融的相关文章
李荣融回应国企垄断质疑:操控市场的才是垄断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回应"国企垄断"质疑:操控市场的才是垄断 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李荣融昨天在 新华网网聊时回应了 网友关于"国企垄断"的质疑,他说,现在个别央企虽然处于垄断地位,但是绝不能去垄断市场,"核心就是不能操控市潮."<反垄断法>没有说反对垄断的企业,而是反对垄断的行为.像石油.钢铁,中国的集中度不是高了,而是低了."他举例说,中石油.中石化.再加上中海油,三家加一起还不如美国埃克森一家.有些资源配置必须多,效率才高.
李荣融球艺妙语话国企
本报记者:文婧 杨烨 实习生:袁洁媚 石赛玉 如果不是作为 新华网6月29日在线访谈嘉宾与 网友"面对面"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谁也不会想到,我国18万亿元国有资产的"掌门人"---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曾是一名从小学踢到大学的足球运动员.他在29日与网友探讨中国国企改革发展中一系列热门问题时所阐述的球艺哲学妙语,由浅入深,善留余味,使人一目了然当今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现状和趋势. 球艺妙语一:从"场下热身"到"第一军团",中
李荣融:央企要成精彩球队必须理顺体制机制
新华网北京6月29日电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而国有企业更是在国家繁荣.民族昌盛的历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9日下午,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李荣融与新华 网友"面对面",就国企改革发展的一系列热点问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李荣融形象地把央企比喻成一支球队,称如果要成为世界精彩球队的一员,理顺体制和机制是关键,"必须有一套完整的体系.有一套制度,有一套选人.用人.比赛的方法." [主持人]刚才您说国企是第一军团,中超的水
李荣融: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流失是个别现象
新华网北京6月29日电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而国有企业更是在国家繁荣.民族昌盛的历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9日下午,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李荣融与新华 网友"面对面",就国企改革发展的一系列热点问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在回答网友关注的国资委成立以来我国国有资产"家底"如何时,李荣融说,"请广大网友放心,国有资产在2003年以来的六年中大大提升了."据他介绍,国有资产2003年大概是7万亿,到去
李荣融:严格考核央企负责人不在状态就换人
新华网北京6月29日电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而国有企业更是在国家繁荣.民族昌盛的历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9日下午,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李荣融与新华 网友"面对面",就国企改革发展的一系列热点问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李荣融对中央企业负责人提出了"不在状态就换人"的严格要求.他指出,是否"在状态"从两个方面考核,第一,是否遵守职业操守,第二,业绩如何. [网友31044]李主任,您对于中央企业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指出
要以组建国新资产管理公司为契机,加快中央企业重组和调整,年内把央企由125家调整到100家内.近日有业内人士透露,筹备多时的国新资产管理公司最快将于本月内成立,这将是国资委2003年设立以来,成立的第三家资产管理公司,它的使命是加速央企的兼并重组,10家或者更多的央企将被并入这家公司.与此前主要为处理央企剥离资产并作为托管平台的诚通集团和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不同,国新资产管理公司的样本被认为是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司. "央企重组速度过慢"央企从最初的196家调整到125家.对于这样的成果,国
国资委前主任李荣融:反垄断在提速 光骂不能解决问题
李荣融 中国联通董事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小兵今天和李荣融坐在一起.李荣融,这位国资委的前掌门人是去年才加入全国政协的新委员.他们所在的经济界36组,经常讨论有关垄断的话题,特别是李荣融加入之后. 常和李时不时耳语几句.实际上,后者在国资委的履历令他在这个组格外受关注.许多民企老板的抱怨,总想让作为央企"婆婆"的国资委听到--至少他们想和这位前掌门人探讨几句. 下午讨论时,常小兵和李荣融就被分开了.一位委员径直走向坐在李身边的常,对他说:对不起,你占了我的位置. 对常小兵委员来说,去年最挠
李荣融:将逐步提高中移动等上缴红利
自曝税后月收入还不到一万 (记者 刘映花) 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深化,央企利润大幅下滑,高管年薪.企业红利等争议话题将国有企业的"大老板"--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推到了风口浪尖.昨日,李荣融参加国资委网站在线访谈时表示,即将公布的国企高管薪酬规定将确保高管和职工收入相适应. 从今年年初开始,央企员工与高管的薪酬差距逐渐引发社会关注,而对于"央企高管天价薪酬"的质疑更是不绝于耳.近日有消息称,国企高管薪酬规范将于七八月间颁布,人们寄希望于新规能够撬动央企高管的"高
李荣融荐书央企负责人
破解央企做强的烦恼:李荣融花20多分钟逐字逐句念一本书的摘录 汪时锋 上周五的半年度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有一段特别插曲.据参会人士透露,在当天下午约3个小时的紧张会议中,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李荣融竟花了20多分钟时间向台下125家央企的老总们逐字逐句地念了一本书的摘录. "参加了那么多的部级会议,还第一次遇到用这么长的时间谈一本书."一位央企负责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感慨道. 据上述参会人士透露,早在中午吃饭的时候,李荣融就特意问在座的央企老总,有谁读过他将在下午推介的这本